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 1. (2023八下·香坊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 狩猎(shòu)         拾级(shè)           大风景(shā) B . 撺掇(cuān)        绒默(jiān)         名其实(fù) C . (jìn)          两栖(xī)            强词夺理(qiǎng) D . (jìng)        襁褓(qiáng)        装装样(mú)
  • 2. (2023八下·香坊期末)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追溯       蓬勃         人情事故 B . 狡辨       春宵         草长莺飞 C . 枯燥       迁徒         相辅相成 D . 晦暗       斡旋         川流不息
  • 3. (2023八下·香坊期末)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低头族”之所以感到忙碌,大量网络信息消耗了他们的时间。 B . 寒暑假应要求学生自觉做好记录并坚持运动。 C . 世界读书日之前,教育部首次向全国中小学生发布了阅读书目。 D .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对于粮食安全问题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
  • 4. (2023八下·香坊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典常谈》——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 B . 《诗经》中的“风”—— 正统的宫廷乐歌 C . 《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 5. (2023八下·香坊期末) 下列语境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 , 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仍应该感谢。 C . 我的作品发表了,现拿给您,请雅正 D . 今天的讲座,能够聆听诸位先贤的言论,在下茅塞顿开,获益匪浅。
  • 6. (2023八下·香坊期末)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墨画中的意境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①王国维的“境界说”确立了意境在美学中的重要地位
    ②到了唐代,王昌龄提出诗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首次提出“意境”

    ③后来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将意境引入美学范畴

    ④“意境”最早源于《诗经》中的“兴”,意指通过描绘客观情感,使人回味无穷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①②③④ D . ④②③①
  • 7. (2023八下·香坊期末)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1) 兼葭萋萋,。(《诗经•兼葭》)
    2. (2) !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3. (3) 唇焦口燥呼不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4)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5) 谁见幽人独往来,。(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 (6)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以“”两句,刻画 了老翁虽然衣衫单薄但仍希望天寒炭贵的矛盾心理。
二、阅读(45分)
  • 8. (2023八下·香坊期末) 阅读《马说》,回答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骈:食:策:

    2.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 (3) 原文中的哪两句话指岀了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 9. (2023八下·香坊期末) 阅读《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回答问题。

    具有艺术气质的中国古代地图

    ①一般来说,人们对地图的关注,更多侧重于其实用功能。然而,地图的内涵与外延绝非止于“用”。地图与艺术的关系以及地图的文化之道也是有待挖掘的。从艺术的维度谈地图, 或许可以为我们认识地图提供新的视角。

    ②中国地图绘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就广泛运用于军事、农牧业生 产、城市建设。到汉代,中国的制图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魏晋时期,裴秀提出了系统的 地图编制理论与方法——“制图六体”,该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绘制的《海内华夷图》是中国制图史上的重要作品。宋代的科技得到很大的发展,制图内容涉及全国图、域 外图、边防图等,制图者通晓天文地理,能写会画。元明两代则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 中国传统的制图学是土生土长的,尤其是明末以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来影响,有着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

    ③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技法独特。在中国式的美学思想和中国古典哲学的指导下,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画就是地图,特别是长卷、大场景的画。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24. 8厘米,横528.7厘 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其本身就是一幅地图。如果将 其扁平化,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地图;若再将其浓缩化,就是当今的网络地图。

    ④中国古代地图的布局和创作精美、形象。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 进行。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以描与自然山川为主体,赋予自然文化的内涵与审美意识。许多中国古代地图多弥漫着绘画的气息,一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

    ⑤中国古代地图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古代地图作为测绘技术和绘画的结 合体,古人在绘制时,不会像现代这样,用缜密的思维从视觉习惯上考虑地图的符号、色彩标 准、字体等方面,古地图所体现出来的是制图者如何从艺术的角度来表达客观的事物,如何来 提炼要表达的地理要素。所以,古代地图主要用来表示路线和距离,其次用来显示权力、分配 土地、征收捐税、管理灌溉,还用于教育以及美学欣赏。

    1. (1)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古代地图?
    2. (2) 第②段加点词语“土生土长”在文中指的是                           
    3. (3) 指岀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              )

      ②—幅幅精美的地图也就好似一幅幅充满灵性的山水画。(             )

    4. (4) 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元明两代是我国传统制图学的高峰期。 B . 古人以中国绘画的独特技法,绘制出融合技术和艺术的中国式地图。 C . 中国古代地图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权力和用于教育及美学欣赏。 D . 古代地图绘制常按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进行。
  • 10. (2023八下·香坊期末) 阅读《戴套袖的孙犁先生》,回答问题。

    戴套袖的孙犁先生

    铁凝

    ①我产生要当作家的妄想是在初中阶段。为了验证我成为作家的可能性,父亲还领我拜 会了《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老师。记得有一次徐光耀老师对我说:“在中国作家里你应该 读一读孙犁。”我立即大言不惭地答曰[A]“孙犁的书我都读过。”他又问:“你读过《铁木前 传》吗?”我说:“我差不多可以背诵。”

    ②一九七九年,我从插队的乡村回到城市,在一家杂志社做小说编辑,业余也写小说。秋天,百花文艺出版社准备为我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我被李克明、顾传普两位编辑热情请去天津面谈出版的事。行前已故作家韩映山嘱我带封信给孙犁先生。

    ③一九七九年秋日的一个下午,由李克明同志陪同,终于走进了孙犁先生的“高墙大院”。 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孙犁先生曾在文章里多次提及,并详细描述过它的衰败经过。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 还种了一小片黄豆。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 子。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看见来人,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 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④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 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或观察。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 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工作情况。我很快 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⑤其后不久,我写了一篇名叫《灶火的故事》的短篇小说,篇幅却不短,大约一万五千字, 自己挺看重,拿给省内几位老师看,不料有看过的长者好心劝我不要这样写了,说“路子”有问 题。我心中偷偷地不服,又斗胆将它寄给孙犁先生,[B]想丕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 艺”增刊上发了出来,《小说月报》也很快作了转载。

    ⑥我再次见到孙犁先生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刮着大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 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先生迎过来第一句话就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 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当时我说:“您是见老。”也许是门外的风、房间的清冷和那沓糊窗缝用 的粉连纸加强了我这种印象,但我说完很后悔,我不该迎合老人去证实他的衰老感。接着我 便发现,孙犁先生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看上去人就洋溢着一种干练的 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这样的状态,是不能被称作衰老的。.

    ⑦我第三次见到孙犁先生,是和几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粒,也没糊窗缝,他坐在写 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坐。我特别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义看见了那副套袖。记得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时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孙犁先生的临时“武爰”。

    ⑧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 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 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C]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 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戴着 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⑨我相信他对纸张有着和对棉布、对衣服同样的珍惜之情。他更加玲重的是劳动的尊严与德行、人生的质朴和美丽。

    1. (1) “我”与孙犁先生三次相见,他分别给“我”留下怎样的印象?
    2. (2) 第③段加点的“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 (3) 哪些事表现出孙犁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请简要概括。
    4. (4) 作者反复写孙犁先生戴套袖的目的是什么?
    5. (5) 文中画线句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A]孙犁的书我都读过。

      [B]想不到他立即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增刊上发了出来……

      [C]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

  • 11. (2023八下·香坊期末) 阅读《敢于推翻自己》,回答问题。

    敢于推翻自己

    ①据传苏轼有一次去拜访王安石,正巧赶上他外出没在屋。苏轼看到桌上留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使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后来苏轼被贬到南方某地,一天,闲来无事的他听见天上有只鸟叫声奇特,便问这是什么鸟,当地人回答:“明月鸟。” 过了不久,他又在庭院中看见经常有一些黄色小虫钻进花心,便问当地人这虫叫什么名字,当 地人回答:“黄犬虫。”苏轼想起改诗的事,不禁汗颜。

    ②可见,苏轼是敢于推翻自己的。其实,敢于推翻自己,是不容易的,不过这是可以修炼 达成的事。如果悟得其中的奥妙,必将受益无穷。

    古布腊哲芋冢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善于自醒,才能更清晰地认 识自己,理清自己的优长短处,进而勇于推翻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成熟有着至关重要的 意义。

    ④很多时候,否定别人容易,推翻自己很难。不敢于“自我否定”或者不愿意“自我否定” 的人,不能正视自身缺点短板,就可能满足于一时的成绩,很难取得长足进步,甚至功亏一簧, 走向绝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要成长、成才,要领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就应该在不断推翻自己中完善自己。

    ⑤推翻自己,需要直面问题的勇气、知过不讳的胸襟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孟子云:“人恒过,然后能改。”著名作家熊召政精心创作完《张居正》第一卷后,不料遭到编辑退稿。对此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把书稿送给三个朋友看。结果没有一个人说“这本书好看”,其中一位更是直言:“你那是学问书,拿来给我看做什么。”面对这些善意的批评,熊召政痛下决心,全部推翻重写,才有了后来这部广受好评的佳作。

    ⑥总而言之,一个人只有敢于推翻自己,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成长。只有不断更新 知识结构、刷新思维理念、创新工作方法,方能在推翻自己中找到自我、实现自我。

    1.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2) 写出选文第③段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
    3. (3) 请指出文中画线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自省的人生没有意义”。(                                       )

      ②著名作家熊召政精心创作完《张居正》第一卷后,不料遭到编辑退稿。对此他一时难以接受,于是把书稿送给三个朋友看。(      )

    4. (4) 请判断,下面材料适合作为本文的论据吗?为什么?

      法国雕塑大师罗丹曾三次报考巴黎美术专科学校,名落孙山。在老师勒考克的鼓励 下,罗丹鼓起勇气,树立信心,坚持不懈,最终成了继米开朗琪罗之后最有影响的雕塑家。

三、    (50分)
  • 12. (2023八下·香坊期末)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①命题作文

    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真诚最难得。真诚最能打动人心,它是心灵沟通的桥, 更是温暖生命的光。我们渴望真诚,呼唤真诚,而感受真诚的经历总是叫人难忘,给人带来希 望与力量……

    请以“感受真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②给材料作文

    有一次,电视转播音乐指挥家梅达的音乐会。梅达出场前披挂了一个花环。当他上台起 劲的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到脚下。台下的一位女士说:“等他指挥完,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中。”另一个男士则不无忧伤的说:“到演出结束时,他的颈上只会挂着一条绳索。”

    两个人的对话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同一件事,由于视角不同,思维方式相异,得 出的结论截然相反;事物都具有多面性,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保持乐观的心态,人生将会 豁然开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的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 不要套作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