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2021-2022九下第三次...

更新时间:2023-08-02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分)
  • 1. (2022九下·长春月考)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千姿百态,而且时刻发生着各种变化,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 塑料老化 B . 海水晒盐 C . 纺棉成布 D . 盐酸挥发
  • 2. (2022九下·长春月考) 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 CO B . O3 C . N2 D . SO2
  • 3. (2022九下·长春月考)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 B . 一氧化碳 C . 氯化钠 D . 金刚石
  • 4. (2022九下·长春月考)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点燃酒精灯 B . 滴加液体 C . 移开蒸发皿 D . 读出液体体积
  • 5. (2022九下·长春月考)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靛蓝(化学式为C16H10N2O2),其耐热性差,对柠檬酸、酒石酸和碱不稳定,是人类使用历史悠久的染料一。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 属于氧化物 B . 该物质中含有2个氧原子 C . 氮、氧元素质量比是1:1 D . 保存需要密封阴凉干燥
  • 6. (2022九下·长春月考) 保护环境善待大自然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不列关于环境问题认识不合理的是( )
    A . 大力提倡使用布袋子、竹篮子等替代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 . 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可以有效控制温室效应 C . 合理使用农药和提倡使用农家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D . 工业废水经过滤后用于浇灌衣作物,可以节约用水
  • 7. (2023·新华模拟)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 . 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 .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
  • 8. (2022九下·长春月考)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 打开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都看到白雾 B . 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 . 实验室电解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D . 灼烧蚕丝,产生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
  • 9. (2022九下·长春月考)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B . 一氧化碳能从氧化铁中还原出铁,所以冶炼金属一定要用一氧化碳 C . 碱性溶液的pH都大于7,所以碱溶液pH一定大于7 D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由化学反应提供
  • 10. (2022九下·长春月考) 到本世纪中叶,完成“碳达峰”,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政府对世界的庄严承诺。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工艺流程来实现对二氧化碳处理。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 通过分离、浓缩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利用以减少碳排放 B . 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C . 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D . 转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形式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11. (2022九下·长春月考) 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 (1) 钙元素
    2. (2) 生石灰
    3. (3) 硝酸钙
  • 12. (2022九下·长春月考) 硫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较广泛的应用。
    1. (1) 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图A中16表示的含义为

      ②图B中x=_,硫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用离子符号表示) ;

    2. (2) 如图2是在一个密闭系统中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存在的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①参加化学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②该反应的化学力程式为;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3. (2022九下·长春月考) 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关乎百姓生命健康,天然水必须经过净化达标后才能饮用。
    1. (1) 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常用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2. (2) 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会使水面上藻类物质大量繁殖,水质恶化。某藻类含化学式为C106H263O106N16P的物质,则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
  • 14. (2022九下·长春月考) 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少量的厨房清洁剂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色;
    2. (2) 食醋是家庭厨房中常备的调味品,在常温下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食醋的pH(填

      “大于”或“小于”)4%的食醋的pH,要使食醋的pH变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3. (3) 厨房中常用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糖类的食材有
    4. (4) 厨房中小餐桌有的是用玻璃钢制作的,玻璃钢属于(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 15. (2022九下·长春月考) 溶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1. (1) 在常温下,小明按照图1实验操作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甲完全溶解),其正确顺序为(用序号填空)。将配制的甲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是g;
    2. (2) 图2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A点的意义是

      ②0℃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③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降温至t2℃时,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C.降温至t1℃时,甲、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在降温过程中,甲乙丙三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E.在降温过程中,只有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④图2中B点是用50g水配制成的甲溶液,现需将甲溶液由B点状态移至C点状态,准确具体的操作是

  • 16. (2022九下·长春月考) 如图所示,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 (1) 乙的化学式为(写出一种即可);
    2. (2) 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写出氢氧化钙的一种用途
    3. (3) 当甲为某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能同时生成两种沉淀,甲的化学式为
    4. (4) 写出硫酸转化为硫酸铜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 (2022九下·长春月考) 作为北京市区唯一新建的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屋面,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面的四分之一。
    1. (1) 炼钢的原材料是生铁。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生铁的化学方程

    2. (2) 为了探究铁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某同学收集了包括铁在内的三种金属片,分别编号为X、Y、Z。他把X、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X不反应;把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X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铁与另外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 铁用化学式表示) ;
    3. (3) 国家速滑馆、五棵松体育中心等冬奥场馆,选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系统,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实验室可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①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依次是;你选择上述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②向盛有12g大理石(杂质不参与反应)的反应容器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反应容器内固体与溶液的总质量为107.6g,则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18. (2022九下·长春月考) 化学上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许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1. (1) [探究Ⅰ]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反应产生的气体是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他们作出猜想的依据是

      [实验Ⅰ]取适量镁条、100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2. (2) 图1装置A应选用图2 (D~F)中的装置(填装置序号) ;
    3. (3) 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把 “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这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在B和C装置之间添加盛有的洗气瓶;
    4. (4)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 (CO32-、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促进了镁与水反应的离子是CO3-而不是Na+、OH-

      实验2中G的作用是;试剂X是

    5. (5) [探究Ⅲ] :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 , 试剂Y是,该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