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12-26 浏览次数: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4八下·淮安期中)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 . 全境解放 B . 社会主义 C . 国家富强 D . 民族独立
  • 2. (2023八下·枣庄期末) 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为了和平,我们高唱志愿军战歌,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打出了国威军威。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B . 中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 C . 志愿军战士们战无不胜 D . 抗美援朝推动工业发展
  • 3. (2023八下·枣庄期末) 1952 年底,某广播站以“你幸福吗”为题征询广大农民的感受,他们普遍给予肯定的答复。这时期,中国农民的幸福感主要来自( )
    A . 参加了开国大典 B . 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 C . 当上了人大代表 D . 创办了农村乡镇企业
  • 4. (2023八下·枣庄期末) 一个没有现代工业的国家,是永远强大不起来的。1953 年的第一天《人民日报》社论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从此,中国人寻求一个世纪的梦想起步了。这个“新名词”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5. (2023八下·枣庄期末) 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6. (2023八下·枣庄期末) 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始于(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7. (2023八下·枣庄期末) “拄棍当舟渡,风雨每辞家,怀中拥抱兰考,口里啖狂沙,一己沉疴不顾,三百荒丘尽踏,劳瘁任交加,心血化甘露,浇灌泡桐花,真公仆,好榜样,铁生涯……”这首发表于《诗刊》上的《水调歌头》歌颂的是( )
    A . 邱少云 B . 王进喜 C . 邓稼先 D . 焦裕禄
  • 8. (2023八下·枣庄期末)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 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
  • 9. (2023八下·枣庄期末)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B . 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彻底废除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 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
  • 10. (2023八下·枣庄期末) 1978 年 12 月 25 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该社论主要反映了我国( )
    A . 大规模战争威胁已经不复存在 B . 要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 城市国有体制改革已迫在在眉睫 D .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1. (2023八下·枣庄期末) “一个饥饿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一个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序幕就这样拉开了,一个决定中国八亿农民命运的伟大战略转移就这样开始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序幕拉开” 指的是( )
    A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农业和手工业集体化 C .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 按劳分配的全面实行
  • 12. (2023八下·枣庄期末) 小云同学带着某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 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 . 公私合营改造工商业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 振兴农村,发展乡村经济
  • 13. (2023八下·枣庄期末) 1992 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他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 . 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 .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 14. (2024八下·应城期末) 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 . 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 .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 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 15. (2023八下·枣庄期末) 小鑫同学学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后,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空格处应该的是( )

    A . 马克思主义 B . 三民主义 C . 毛泽东思想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6. (2023八下·枣庄期末)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建国100 周年时的“中国梦”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C . 实现个人目标和理想 D .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17. (2023八下·枣庄期末) “打赢蓝天保卫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口号体现的发展理念是(    )
    A . 绿色 B . 协调 C . 共享 D . 创新
  • 18. (2023八下·枣庄期末)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56 个民族的代表将五星红旗传递到体育场升旗区。仪式中各民族代表身着本民族传统服装体现出我国( )

    A . 北京地区居住了大量少数民族民众 B . 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C . 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 D . 注重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 19. (2023八下·枣庄期末) 2023 年 3 月 10 日,在中国斡旋下,伊朗、沙特两国代表在北京发表“ 中伊沙三方联合声明”,断交 7 年的伊朗、沙特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并加强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这表明( )
    A . 亚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 .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C .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D .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
  • 20. (2023八下·玉溪期末) 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我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它”是(    )
    A . 陆军 B . 海军 C . 空军 D . 火箭军
  • 21. (2023八下·枣庄期末)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设计和推动改革,开辟中国特色的改革强军之路,着力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格局一新”是指( )
    A . 战略支援部队组建 B . 成立五大战区 C . 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 D . 重塑领导指挥体系
  • 22. (2023八下·枣庄期末) 2023年 5 月 30 日上午 9 时 31 分搭载着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这三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数小时后,这些航天员就顺利入驻中国“天宫”空间站。请问,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指( )
    A .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B . 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C . 神舟七号成功发射 D . 神舟十二号成功发射
  • 23. (2023八下·枣庄期末)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贺电是为了祝贺(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 . 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 . “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 24. (2024·黄陂模拟) 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下列人物中,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劳动模范是(   )
    A . 屠呦呦 B . 袁隆平 C . 邓稼先 D . 钱学森
  • 25. (2023八下·枣庄期末)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是外国青年选出的“中国四大发明”。外国人纷纷表示:“出门不用带钱包,就带手机”“外卖、快递都非常快”“高铁很棒”。这些现象不能反映的是( )
    A .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B . 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改变 C . 人们生活方式逐渐变化 D . 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50 分。26 题 24 分,27 题 26 分)
  • 26. (2023八下·枣庄期末)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望大陆》

    材料三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

    材料四 清明祭祖,文化寻根,台湾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3月27日起展开12天大陆访问……马英九此次访问携三十多名青年学子同行,……,让青年学子们亲临祖国大好河山,品味文化底蕴,感受蓬勃生机,唤醒、强化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豪感、归属感,并且作为种子, 将来在更多年轻台胞心中传播开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摘自今日头条

    材料五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写出为推动民族地区“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2. (2) 回顾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大陆不可见兮”的历史原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3) 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整材料三思维导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的内容。
    4. (4) 依据材料四,分析并概述马英九带领台湾青年学子赴大陆参观的意义。
    5. (5)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 27. (2023八下·枣庄期末)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百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新世纪,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中国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

    ——《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二卷) 》

    材料二 1955 年,在这里召开了亚非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选自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材料三 美国对华关系的两面性在新中国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现在20世纪50~70 年代的20多年中,美国采取孤立、封锁、遏制中国的政策,对中国实行冷战甚至热战。但在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由于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美国同中国改善和发展关系、寻求合作,同时也奉行制约和防范中国的政策。

    ——熊志勇《百年中美关系》

    材料四  20 世纪 70 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而且为“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

    ——《中国共产党历史(笫二卷)》

    材料五  2014 年 6 月,“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建设规划也随即展开,引发世界的普遍关注和响应。2014 年至 2016 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 3 万亿美元。2020 年中欧班列开行 1.24 万列、发送 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 50%、56%。截止 2021 年 1 月底,我国已与 140 个国家和 31 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205 份。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

    ——整编自《“一带一路”是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1.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奉行的基本原则。并根据材料指出其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这里”具体指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求团结”的方针。这次会议体现出的精神是什么?
    3. (3) 分析材料三,归纳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为改善中美关系做出贡献的领导人。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历史意义。
    5. (5) 通过分析材料五中的数据,归纳“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中国方案“引发世界的普遍关注和响应”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