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2023年初中历史升学模拟考试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3-07-11 浏览次数:42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 1. (2021·大连) 某同学准备以“两汉时期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撰写文章。下列事件可以作为史实依据的是(   )
    A . 北魏孝文帝改革 B . 玄奘西行 C .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 鉴真东渡
  • 2. 1937年11月28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则报道记述的会战是 (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 武汉会战
  • 3. 观察下面“三角贸易”示意图,行驶在“中程”的商船主要运载(   ) 

                                                    

    A . 黑奴 B . 烟草 C . 蔗糖 D . 火器
  • 4. 专题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邵林同学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这个专题的名称应该定为 (   )    
    A . 中国人民的抗争 B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D .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5. 有人认为,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于这种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文献是(    )  
    A . 《民法典》 B . 《人权宣言》 C . 《权利法案》 D . 《独立宣言》
  • 6. 澳门中联办主任傅自应在第六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上致辞表示: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始终与祖国荣辱相依,休戚与共,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一国”之责,没有“两制”之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者是(    )
    A . 毛泽东 B . 邓小平 C . 孙中山 D . 江泽民
  • 7. 西汉初年,湖南历史上第一个诸侯国长沙国建立。长沙国建立初期,管辖面积相当于今天湖南面积的1.5倍,到了汉平帝时,长沙国的面积不及它建国初期的1/5,出现这种局面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 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C . 刺史制度的建立 D . “推恩令”的推行
  • 8.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灭亡的危机 C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 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9. 盛唐诗人王维曾写道:“九天阊阖(宫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旒:天子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诗句主要描绘了唐朝的(   )          
    A . 政治制度 B . 经济状况 C . 对外关系 D . 社会风气
  • 10. 《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康熙二十三年正月,罗刹踞雅克萨、尼布楚二城,切断其贸易,萨布素以兵临之。”该事件指的是(    )
    A .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 抗击沙俄的侵略 C . 土尔扈特部回归 D .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 11. 《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 .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 .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C . 颁布《和平法令》 D . 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 12. 14世纪的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在他的抒情诗歌集中抨击教会“是黑暗的监狱,是充满欺骗的场所”,讴歌爱情,描写人的喜怒哀乐。这体现了当时的 (   )
    A . 自由主义思想 B . 禁欲主义思想 C . 人文主义思想 D . 蒙昧主义思想
  • 13. “这场运动之所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这场斗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文中这场运动指的是(    )             
    A . 五四运动 B . 二次革命 C . 新文化运动 D . 一二•九运动
  • 14. (2022·聊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在全球迅速普及,并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娱乐、人际交往等领域,对现代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文中的“它”是指(    )
    A . 电气技术 B . 化工技术 C . 生物技术 D . 互联网
  •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秩序重建过程中,国际组织纷纷成立,其中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国际组织是(   )
    A . 欧盟 B . 亚太经合组织 C . 上海合作组织 D . 联合国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 16.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与之相关的历史知识。
    1. (1) 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的运动是:
    2. (2) 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
    3. (3)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
    4. (4) “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说的是:
    5. (5) 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17.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材料三: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中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五: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3年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请问这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3. (3) 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其开创者是谁?
    4. (4) 材料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哪一重要成果?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飞跃是什么?
    5. (5) 请说出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有哪些?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材料三:1932年,美国的特格韦尔在《新政日记摘抄》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世界历史》

    材料五: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的人们不仅能与千里之外的人们用电报迅速通话,还能将夜晚的街道变得彻夜通明,还使人类翱翔天空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世界历史》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这次改革的领导者是谁?
    2. (2) 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美国“普遍的失业现象”是什么事件造成的?美国政府为应付这一事件实行的改革是什么?这次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为蒸汽机的改进做出重大贡献的是谁?请列举一例英国取得的“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5. (5) 材料五中“将夜晚的街道变得彻夜通明”的科学家是谁?这次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摘编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项目名称

    参战国

    (个)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一战

    30多

    15

    0.7

    0.3

    1805

    二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材料四: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取得民族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国家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就使国际社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摘编自《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1. (1) 请写出材料一中A、B两国名称。
    2. (2) 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1942年1月,反法西斯国家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该举措有何重要意义?
    3. (3) 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答出一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