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2 浏览次数:15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退(kuì)       要(sài)       磅礴      锐不可(dàng) B . 发(bān)       仲(zāi)       吞食      由(zhōng) C . 空(líng)      似(kù)        潇飒      轻(yíng) D . 然(wēi)       横(gèn)       广袤      锵(kēng)
  • 2.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 , 纷纷溃退。 B .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C . 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了敌人阵地。 D . 夜晚,街上五彩斑斓的霓虹灯看得我眼花缭乱
  •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能否顺利开展大课间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保障条件。 B .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C . 敦煌市承办首届丝路文博会的各个展馆都在改善建设及改造的进度。 D . 吉利公司推出的首款电动车“知豆DI”初步定价大约在4至6万元左右。
  •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该作品以独特视角再现红军长征路上的重大战役,歌颂了红军将士的英雄情怀和崇高境界。

    ②歌剧《血色湘江》从主人公陈湘师长等红军将士的心路历程切入,以艺术的手法呈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和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深层次诠释历史逻辑,展现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具有史诗剧色彩。

    ③为纪念湘江战役85周年,由广西演艺集团创作演出、陈蔚执导的原创歌剧《血色湘江》近日在国家大剧院展演。

    ④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最壮烈的一战,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的重要转折点。

    ⑤湘江战役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保存了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为突破教条主义禁锢、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A . ④③①⑤② B . ②①③⑤④ C . ③①④⑤② D . ③②④⑤①
  • 5. 最近,学校吴老师荣获宜春市城镇“巾帼建功标兵”称号,校园电视台的记者在授奖现场采访吴老师。下列采访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  )
    A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我代表全校师生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 B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您能得奖,真是荣幸之至,能说说您现在的感受吗? C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衷心祝贺您!同学们期待您的赐教! D . 吴老师,我是校园电视台的记者,衷心祝贺您!能否请您谈谈此时的感受?
二、诗歌鉴赏
  • 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 , 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注] ①这首诗作于淮上(今江苏淮阴)。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沿运河北上,将渡淮西行,亲友都还留在广陵。②眇(miǎo)眇:辽远。③沧海:大海。④宿昔:从前。⑤容鬓:容颜鬓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首联写暮色中在空荡荡的淮河上,诗人欲行而踟蹰的情态,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B . 颔联中“起”字写傍晚时钟声响起,以喧闹的环境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C . 尾联描写的鸟,从“独”字来看,是失群的;从“下”字来看,是欲归巢的;从“东南”二字来看,是飞往广陵方向去的。 D . 诗中描写的景物肃杀,色彩黯淡,钟声哀远,构成一种凄迷的意境。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中“鸟”这一意象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三、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玮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虏兵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 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 ①曹玮(973—1030):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北宋名将。②镇戎:地名。③虏:中国古代对北方外族的贬称。④縻(mí):束缚。⑤候:侦察。⑥蕃:同“番”,古代对边境少数民族的称呼。⑦少选:一会儿。⑧驰:驱车马追逐,此处意为战斗。⑨阑:衰退。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谕  

    2.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②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

    3. (3)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中曹玮的两个反常举动及目的,并说说曹玮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默写
五、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新华社珠海10月23日电(记者霍小光、张晓松、周强)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同时他还巡览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仪式并致辞。

        ③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千米,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④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9时30分,伴随着欢快的迎宾曲,习近平等步入仪式现场,全场起立鼓掌。

        ⑤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韩正先后致辞。

        ⑥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⑦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⑧东人工岛位于港珠澳大桥水上桥梁和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是大桥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工程。习近平等乘车来到这里,登上西侧平台眺望大桥,结合图片、模型详细了解大桥建设情况,并会见了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他指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⑨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有删改)

    1. (1) 请给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2. (2) 请说说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3. (3)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请说说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通读全文,说说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意义。
  • 12. (2023八下·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据北京青年报6日报道,谈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在认清就业形势同时,就业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认为好的职业,也不要把区域锁定在大城市。 

     王虹表示,上大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学习知识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而不是逃离家乡。大学毕业也可以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年轻人还是有蛮多事可以干。 

     (节选自《90后博导:没必要都在大城市使劲“卷”》) 

     【材料二】 

     在学校里接触到的00后学生给郑亚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彰显个性、坚持原则,同样踏实努力,在择业上的自主意识更强、职业选择更加多元、更加关注就业体验和价值体现。因此,所谓的‘00后整顿职场现象’恰恰是提醒了雇主,需要在满足年轻员工需求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潜力和能力,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郑亚莉认为,00后毕业生身处于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的时代,个人选择的空间得到了保障;而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使得各个行业领域的分工愈发地专业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带动了越来越多新兴产业的涌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拓宽着就业领域,这也是保障青年能够多元就业的基础。 

     (节选自《1158万背后的就业关切》) 

     【材料三】 

     新春就业季,向来有“金三银四”之说。在这个大学生就业人口又创新高的黄金就业期,招聘求职难不难,又有何新动向? 

     有人坚持考研、考公,有人志在四方、异地工作,也有人订单培养、定向定点,还有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当前,0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正呈现多元化的职场选择。 

     今年初步就业意愿调查发现,有意外地就业的比例比往年多一点。 

     华东理工大学应届生郑潘在综合考量后,最终选择返乡建功立业。“大学学习生涯让我见识了大上海的繁华与喧嚣,”他认为,相比上海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更需要建设者,更需要青年大学生,更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乡愁不愁,让家乡出彩,这是一场我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好男儿志在四方,跨地域、跨区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加之长三角一体化等因素,人才流动性更为充分与平衡。对于在沪完成高校学业的应届生,上海并不一定是就业的唯一选择地。在综合考虑生活成本、通勤时间、薪资水平后,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趋理性。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冯磊告诉记者,往年已经就业的学生中,有75%初次就业留在上海,而今年做了初步的就业意愿调查后发现,有意外地就业的比例要比往年高一点。 

     他们中,有的想去长三角苏浙一带,有的则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定居;一些生源地是中西部地区的学子,想去成都、重庆等中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城市;还有的想回老家就业,方便照顾父母。“预计今年留在上海的比例,大约会比往年下降5%—10%。”冯磊预计。 

     就读上海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张同学:“上海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对我而言比较高,所以想去苏浙一带工作。”上海海事大学赵洋笑着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青岛,而大连离家比较近,自己也更喜欢慢节奏,靠海边又能看到下雪的地方。“找工作得找一个自己觉得最适合的地方,才能好好干,才能干得长久。” 

     (节选自《沪上就业季,00后为主的大学生职场选择》) 

     【材料四】 

     智联招聘针对返乡就业发起的调查发现,职场人对回乡就业的认识偏理性,近90%的讨论者并不认为年轻人回老家是“没出息”。 

     近日,智联招聘面向毕业生,在河南、吉林两省及青岛、佛山、西安、合肥等省市与地方引才、就业部门一起联动本地企业,发起“我在家乡挺好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城市专场,通过视频直播,将“探城+探企”相融合,集家乡介绍、政策详解、直播探企、在线咨询、简历直投于一体,吸引大批毕业生进入直播间围观和参与。 

     业内认为,近年来,非一线城市产业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家乡发展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返乡毕业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地方要充分利用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支持青年在各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提供宽阔的发挥空间,让返乡毕业生发挥才能、施展抱负;同时解决毕业生住房、落户、子女教育等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节选自《聚焦毕业生回乡就业》) 

    1. (1) 【整理·青春困惑】下列对材料相关的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王虹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及毕业生就业眼光过于局限。 B . “00后整顿职场现象”提醒雇主不仅要满足年轻员工需求,更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C . 冯磊指出由于房价高、消费高、薪资高等原因,今年留在上海就业、定居的比例,会比往年下降5%—10%。 D . 不少大学生有返乡就业意愿,非一线城市及地方也提供充足的条件便于人才发挥才能,实现游子和家乡“双向奔赴”。
    2. (2) 【发现·青春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呈现哪些特点? 
    3. (3) 【颂歌·青春畅想】来自浙江天台农村在中南大学读大学的小丽,马上面临就业抉择,到底留在广州或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还是回家乡抑或去二三线城市就业,他非常迷茫。你建议他作何选择呢?请结合以上材料,给出合理建议。 
  • 13. (2023·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勤俭节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无数历史经验教训启迪我们,勤俭节约是海晏河清之基,奢靡享乐是灾祸危亡之根。勤俭节约精神与个人修养、家庭和睦、社稷兴衰紧密相连。

    ②勤俭节约精神是修身之基。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倡导的是一种适度、合理、节用的生活理念,蕴含的是以节俭惜物为荣、以奢靡浪费为耻的道德品质,于个体而言,既体现着一种“待物之德”,也内蕴着一种“修养之道”。奢靡浪费,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人的意志品质。以俭养身,方能永葆本色。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形塑了敬畏感恩的价值理念,就能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培育不怕困难、勇于吃苦、抵御诱惑的坚强意志。

    ③勤俭节约精神是齐家之要。在中国人心中,“家事”与“国事”“天下事”密不可分,优良家风与良好社会风尚总是紧密相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将勤俭节约摆在家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诫子书》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颜氏家训》的“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的良好家风始终为中国人所推崇。

    ④勤俭节约精神是治国之道。惟俭者兴,惟勤者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一感叹,道出了勤俭节约的重要地位。“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勤俭节约看似是不起眼的小事,反映出的是人格修养,但折射出的是人心向背,从根本上说是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历史反复证明,一个国家要长足发展,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警示,绷紧勤俭节约这根弦,让戒奢尚俭、艰苦奋斗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摘编自谢卫平《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精神》)

    材料二: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采用递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逐层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 . 材料一第二段从反面论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C . 材料一综合运用事实材料、道理材料、数据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D . 材料二可以看作是材料一提及的“适度”“节用”生活理念的生动注释。
    2. (2) 下列两则事例,哪一则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的观点?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事例一:某酒店推行“N-1”点餐方式,要求服务员根据比就餐人数少一人的饭菜量引导消费者下单,“按需点菜”。

      事例二:司马光注重家庭教育,曾作《训俭示康》告诫其子要以节俭为美德,不可追求奢靡生活。

    3. (3)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内容,简要点评下面两位同学的行为表现,表明你的态度,说明你的理由。

      同学甲洗手后没有关紧水龙头就离开了,同学乙看到后马上上前拧紧了。

六、名著导读
  • 14. 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 (1) 根据你对下列名著的理解,选出错误的一项( )
      A .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B .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帮助下,经过修改,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不到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华侨并重印发行多次。 C . 斯诺从李长林口中得到的贺龙印象:贺龙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16岁时到舅舅家上学,爱上表妹,17岁闹饥荒时带领饥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贺龙仇视有钱人,据说,如果贺龙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军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D .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地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中的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2. (2) 阅读材料,填写相关信息。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在这之前,作者斯诺见到了

      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其他两个印象:

    3. (3) 《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 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七、写作题
  • 15. 写作题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炼狱的劫难,才能磨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淌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享誉世界的绝唱,只有不懈努力,才能拨开云雾,见到彩虹;只有经过挑战,才能磨练意志,实现梦想。

    请以“挑战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自我、困难、权威、权限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章可以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发感情、也可以展开想象,编写故事等;

    4)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