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3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 1. 《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还是匈奴人的祖先。《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也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
    A . 民族认同 B . 民族隔阂 C . 民族自治 D . 民族冲突
  • 2.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下图体现了从战国多种样式的货币到秦国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的变化,其所起的作用是(   )

    A . 反映审美标准 B . 体现阶级分化 C . 利于经济交流 D . 见证政权分立
  • 3. 如图反映了西汉时期的(   )

    A . 对外交往 B . 国家统一 C . 疆域辽阔 D . 制度完善
  •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 . 以民为本 B . 崇德尚贤 C . 天人合一 D . 兼爱非攻
  • 5. 以下一组文物图片的主题应为,秦朝(   )

    A . 巩固统一的措施 B . 青铜工艺的进步 C . 推行统一的货币 D . 道路交通的发展
  • 6. 唐《元和郡县图志●河南道一》记载:“公家漕运,私行商旅,舶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隋朝大运河 D . 长城
  • 7. (2019·常州)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
    A . 强干弱枝 B . 分解相权 C . 民贵君轻 D . 重文轻武
  • 8.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主题是(   )

    A . 君主专制 B . 经济发展 C . 思想控制 D . 边疆管理
  • 9. (2019·广东) 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 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 .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 .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 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 10. (2022九下·吉林月考)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对外开放 C . 八股取士 D . 闭关锁国
  • 11. 下面文本框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的目录,据此判断此课时的学习内容是(   )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
  • 12. (2022九下·港南开学考) 陈旭麓说:“(洋务运动)并不是以新物取代旧物,而是在旧物边上别置一新物,可以称为布新而不除旧。”“不除旧”的后果是(    )
    A .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3.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
    A .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 B .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 . 红军的万里长征 D .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
  • 14. 在革命实践过程中,让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建立人民武装的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 B .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C .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终结 D .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 15. 1920年夏,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北京、长沙、武汉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之一是( )
    A . 具备了广泛的阶级基础 B . 五四运动的蓬勃发展 C . 早期组织的广泛建立 D . 工人刊物的陆续创办
  • 16. 周恩来指出,亚非各国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基础就是“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 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他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着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上述材料中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 )
    A . 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B . 万隆会议上 C . 日内瓦会议上 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 17. 下图中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得益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 三大改造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土地改革
  • 18. (2022九下·吉林月考) 有专家指出,香港、澳门实现了和平回归,改变了历史上但凡收复失地都要大动干戈的所谓定势。与这一论断相吻合的史实是(    )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 .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 . 改革开放的推动
  • 19. “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 . 和平共处 B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 . 求同存异 D .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 20. 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   )
    文明古国 较早培育的农作物 重要工程 文字
    古巴比伦 大麦、小麦   楔形文字
    中国 水稻、粟 长城 甲骨文
    古希腊 油橄榄 帕特农神庙 腓尼基字母
    A . 丰富多彩  多元发展 B . 创立文字  彼此借鉴 C . 海洋文明  文化融合 D . 大河文明  农耕为主
  • 21. “所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编撰的法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现代的法典很大程度上可视作查士丁尼之不朽罗马法典的再次出版--------它们只足与新的时代相适应了,并且穿上了新的语言学的外衣。”材料论述了罗马法的( )
    A . 内容 B . 性质 C . 影响 D . 问题
  • 22. 最为契合下图反映的场景的主题是西欧(   )

    A . 封建社会的特征 B . 城市自治的形式 C . 租地农场的风貌 D . 资本主义的发展
  • 23. 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 教育的大众化”“ 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B .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 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D . 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
  •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处于对峙与竞争状态。其中,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的是(   )
    A . 北约的建立 B . 华约的成立 C . 德国的分裂 D . 杜鲁门主义出台
  • 25. 当今世界,美国“一独”超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时而表现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益增强。这些现象表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
    A . 一体化 B . 多极化 C . 全球化 D . 信息化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

     [民族危机与国家存亡]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时局图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的战败而结

    束。一位爱国志士画了一幅中国疆域的《时局图》。

    它是目前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一幅报刊漫画。

    [民族觉醒与国家出路]

    材料三:五四运动极大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启蒙,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方向...中国的先进分子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中,开始认清帝国主义列强联合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开始意识到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摘自田克勤、张泽强《从价值觉醒到文化自信: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新思考》

    四运动时期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材料四:井冈山道路的实质就是从实际出发,即从国情出发选择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秋收起义失利转入井冈山后,正是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一方面通过对近代中国国情的深入分析后,才认识到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主要阵地,从而开创了井冈山道路。

    --------陈晓美、凌弓著《井冈山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开篇》

    [民族解放与国家屹立]

    材料五:近代以来, 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将数千年来的封建压迫,100 年来的帝国主义侵略, 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材料六: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以上二则材料均摘编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 (1) 各民族交融汇聚,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方式

      史实

      册封首领

      文成公主入藏

      设置机构

      北庭都元帅府、驻藏大臣

      改革

      战争

      诸侯争霸、澶州之战

    2. (2) 使“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的是哪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是指什么?
    3. (3) 漫画蕴含丰富的历史现象。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漫画《时局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写出当时美国提出的侵华政策。
    4. (4)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巴黎和会上签署的有损于中国利益的条约。根据材料三,分析五
    5. (5) 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井冈山道路的依据。
    6. (6) 材料五中的“这场战争”是指哪场战争?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并写出你对“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的理解。
    7. (7) 材料六提及的“走自己的路”是指哪一发展道路?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国防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各举一例)
    8. (8) 纵观上述材料,你有什么历史感悟?
  • 27.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中国历史

    古代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近代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世界历史

    古代  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

    近代 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现代 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

    ——2022版初中历史课标

    要求:(1)任选图中的一个主题,拟定一一个观点(示例除外),并运用六例史实进行论述。
    (2)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60 字左右。

    示例: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