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7-13 浏览次数:36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 1. (2021·无锡)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秦朝
  • 2. (2023·榆树三模) 如图反映了西汉封国形势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刺史制度的确立 B . “推恩令”的实施 C . 七国之乱的发生 D . 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
  • 3. 下列人物中,为中外友好交往作出贡献的是(   )
    A . 玄奘 B . 文成公主 C . 五世达赖 D . 岳飞
  • 4. 两岸人民的分离是“沸血的烧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历史事件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甲午中日战争

    ③抗日战争

    ④解放战争

    A . ①④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民国初年,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猛烈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这场运动的主张是(   )
    A . 维新变法 B . 自强和求富 C . 民主共和 D . 民主与科学
  • 6. (2023·兴城二模)  1999年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百年盛事,与其回归有关的基本国策是(  )
    A . 求同存异方针 B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一国两制” D . 科教兴国战略
  • 7.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坐了属于她的席位”指的是(   )
    A .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国改善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8. (2022·福建) “《查士丁尼法典》无疑是罗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现,也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成熟阶段的标志性成就”。材料叙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
    A . 编纂背景 B . 适用范围 C . 具体内容 D . 历史地位
  • 9. (2023·榆树三模)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的时代是(   )
    A . 蒸汽时代和电力时代 B . 蒸汽时代和信息时代 C .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D . 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 10. 历史学习小组进行主题学习时,选用了如图相关资料,该小组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

    A . 民族关系的发展 B . 社会生活的变迁 C . 政治制度的变革 D .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5.0分)
  • 11.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制度名称。
    1. (1) 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疆土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
    2. (2) 秦朝为巩固大一统而创立的封建政治制度
    3. (3) 以考试选拔人才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4. (4) 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 12.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纵观中国历史,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辈出。请写出明末清初、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现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各一位。
  • 13. (2023·榆树三模)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
    1. (1) 标志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的终结
    2. (2)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3. (3)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4.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文献名称。
    1. (1)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2) 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
    3. (3)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多国民法的参照蓝本
    4. (4)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
  • 15. (2023·榆树三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商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魏初风俗至。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变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材料三: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到北宋中期,……财政入不敷出。与此同时,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进行了一场改革。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1.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写出商鞅“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的具体措施。以后“秦国统一全国”的是谁?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体现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什么特点?
    3. (3) 结识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一个与北宋有“战事”的政权名称,并写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的名字。
    4. (4) 结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一大批先进青年在“觉醒年代”纷纷觉醒。……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标志着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共青团积极参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建立了重要功勋!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 (1) 分别写出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 (2) 19世纪中后期,“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写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的事件。
    3. (3) “中国青年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急先锋”“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4. (4)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祖国建设贡献了青春”,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人物是谁?
    5. (5)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有怎样的使命和担当?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材料二:“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

    ——俄罗斯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

    材料三: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的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1. (1) 材料一中的法令是谁颁布的?出现在哪次事件中?
    2. (2) 为改变材料二中的状况,1921年,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
    3. (3) 材料三是美国哪次改革的内容?请写出一个美国历史上调节农业的措施。
    4. (4)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 18.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也是不断培育形成其伟大精神的历程。结合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精神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革命精神】

    具体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艰苦创业精神】

    具体为: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劳模及英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改革开放精神】

    具体为:小岗精神、特区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

    具体为:宪法和法治精神、工匠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

    1. (1) 分别写出与“红船精神”和“长征精神”直接相关的会议名称。
    2. (2) 在革命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写出这条道路的起点。
    3. (3) 写出一例体现“抗战精神”的战役。
    4. (4) 写出一位体现“艰苦创业精神”的模范人物及一项体“两弹一星精神”的科技成就。
    5. (5) “特区精神”是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写出一个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名称。
    6. (6) 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将以什么方式来宣传和弘扬这些精神?
  • 19. 2021年1月21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航空广场附近发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遭到全世界的共同谴责。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也成为全球的共同使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这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巴格达。这里曾经出现过一个文明古国,写出这个国家的名字。
    2. (2) 9世纪,有一个帝国的统治者在巴格达设立了“智慧宫”,写出这个帝国的名称。该帝国统一阿拉伯半岛与哪一宗教有关?
    3. (3) 恐怖主义是21世纪“政治瘟疫”。20世纪初,一个恐怖主义事件成为点燃欧洲“火药桶”的“火星”,它是什么?20世纪30年代,“国家恐怖主义”的代表性国家是德国,它制造了哪些恐怖事件?(一例即可)
    4. (4) 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过去,但世界并不太平,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等地战火不断。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还有哪些?(1个即可)
    5. (5) 面对恐怖主义的日益猖獗,你觉得世界各国应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