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我国已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党的领导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③制度优势是我国的最大优势
④要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②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是放之发展中国家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④破解了社会主要矛盾对现代化发展的桎梏
①我国发展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②我国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社会保障要适应社会发展状况
④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③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广大人民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①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内容完全不同
②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归根结底是中国共产党员行
④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先进性的直接体现
①要坚持科学执政,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②要正确处理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之间的关系
③要依靠人民执政,发挥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作用
④要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①协商民主是做好社区的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②协商民主是推进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势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厚植了社区治理的民意基础
④人民意愿通过国家政权体系转化为具体实践
①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②努力为人民群众服务
③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④贯彻执行国家政策
①各民族的大团结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
②我国正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
①法所反映的内容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②社会主义法既有政治职能,又有社会职能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我国为保障公民的健身权利提供强有力支撑
①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②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
③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
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托
①法律具有人民性的特点 ②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
③国家权力在法律之下运行 ④人民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①严格依法行政是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最根本的保证
②政府运用法治方式履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我国政府是依法治国的主要主体,履行其管理职责
①我国立法全面反映人民各种诉求
②科学立法应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
③我国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④我国立法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①构建开放、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体制
②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克服懒政
③戴好“紧箍咒”,让行政执法更加规范
④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①坚持寓教于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②保障自治区文化自治权,有利于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③强化人权司法保障,巩固了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
④意在引导公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贵州省毕节市曾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典型。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2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经过30多年接为奋斗,华节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普遍贫困向全面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重大跨越。
2021年至今,全市加大产业资金倾斜支持力度,共争取中夹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56.8亿元,用于产业发展资金31.2亿元。其中有54.92%的资金投入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肉牛等八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实施项目2558个。毕节市扎实开展种业振兴、山地农机化攻坚、科技创新引领、农产品加工转换提升、仓储物流筑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品牌创建、智慧农业突破“八大攻坚行动”,推动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的带动作用,大力培训一批有技术、懂科技、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让越来越多的人吃上"技能饭"。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毕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成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中共中夹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对未来五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指出立足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重点解决法规制度好不好、管用不管用的问题,不断完善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确保制定出台的党内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管得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意义。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习近平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坚持: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他跑遍了所有的村;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他提倡“四下基层”,深入群众之中;在浙江任省委书记,他调研了全省90个县市区……
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先后到重庆、两湖、江苏等地调研,3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推动东北全方位振兴,先后到东北调研7次,2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后到河南张庄、甘肃以及河南郑州考察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科研院所,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发现问题的痛点、难点、堵点,才找到了许多暗择“硬骨头”、越过"险滩"的具体路径。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材料一
一般来说,跨行政区域重大案件往往案情更加复杂,利益冲突更加澈烈,也更容易受到地方的干预。最高人民法院投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这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8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范围内相继设立了六个巡回法庭。巡回法庭作为群众“家门口的最高法院”,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一线的优势,坚持审判重心下移,立足就地解决纠纷,在28个巡回审判点建立了庭领导和主审法官定点、定期联系机制。法官纷纷走出法庭,走到群众家门口开展巡回审判、信访接待和调查研究,不断拓展便民服务范围,有效方便群众诉讼,受到巡回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好评。
材料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民族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制定了《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确立了“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十多年来,共有200多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00万,提出的意见有350多万条,我国的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制定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加强公民权利保护,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