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③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
②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和激励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始终要把党的领导作为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和最根本的保证
④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弱化管理职能,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
①坚持不忘初心,把自身利益融入人民利益
②坚持党性原则,永葆服务人民的政治情怀
③坚持廉洁自律,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④坚持脚踏实地,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
①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动力
②认清革命对象就能实现中国革命前途的转变
③认清中国当时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
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要求我们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①能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与时俱进
③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
④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摒弃个人利益
①锻炼基层政府队伍,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②扩大党员队伍规模,增加基层党组织数量
③激励基层党组织牢记初心,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群关系发展
①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③完善从严治党制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科学民主依法行政
①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汇聚起多党领导民族复兴的合力
②政协坚持民主、团结两大主题,发挥政协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优势
③始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中国特色民族问题解决的道路
①推进科学决策,发挥制度优势
②推动文明进步,维护人权尊严
③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服务品质
④夯实发展基础,展现政府权威
①国务院研究“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并就“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
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建议
③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纲要
④国务院各部委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⑤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就“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①通过行使决定权加强安全监督,决定地方重大事务
②作为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履行了地方人大的职责
③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践行了为人民服务宗旨
④行使地方立法权,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①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②提高村民小组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③进一步推动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④调动村民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
①领导立法,推进依法治国
②是江西省人大的职能部门
③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①判案过程中不应考虑行为人主观心理动机
②应在社会治理中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③要坚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④坚持法律的制定、维护和执行的有机统一
①充分发扬人民民主,健全立法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
②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法治水提供完备法律规范依据
③创新执法监管模式,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监督间的合作
④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协作力度,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水平
①改变了农业生产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②将正确思想意识作为实际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③在尊重规律基础上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统筹内部各要素的功能
第1步:确定需要做的事情 第2步:分清要做事情的优先性—按照轻重缓急、难易好恶,列出事情的优先性和顺序 第3步:把时间管理计划做成任务清单—明确做某件事的时间点和时间长度,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 第4步:排除干扰,严格执行,对照计划,事后检查 |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使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②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个性通过时间管理流程的共性表现出来
③要坚持系统观念,把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并选择最佳方案
④体现了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用合适的时间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①相较于客观事物,意识总是超前的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复杂性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抓重点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①砥砺自我是人们走向成功的根本途径
②人们的行为选择是由其价值观决定的
③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准则
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①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要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④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具有反复性
①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可以延伸人类的认识器官
②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原始科学材料
③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改变地球运转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受到客观条件和规律的制约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能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能以实体的形式呈现
③社会发展是渐进的,不断上升的
④优化要素之间的关系能提升整体的功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是如何体现全面依法治国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妇女权益保障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受历史文化影响,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落后观念尚未根除,歧视妇女、漠视甚至侵害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生育政策调整背景下,生育与就业矛盾加剧,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有所凸显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就维护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近年来,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就修改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法提出议案建议,2021年12月20日,社会建设委员会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妇女权益保护法修订草案。经过3次审议,2022年10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是继2005年、2018年后的第三次修改,是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30年后的一次全面修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不断完善立法保障妇女的权益。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实现现代化的尝试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根据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带领中国人民持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工业化”、“四个现代化”、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中国依靠十几亿人民的奋斗,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现代化的迟到国”转变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成为和平崛起的典范。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新时代的10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推进人的现代化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现行标准下的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2021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9%,比2012年下降3.2个百分点;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95.4%、91.4%、57.8%,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2021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分别比2012年末增长65.0%、68.4%,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2021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分别达10.3亿人、13.6亿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
材料三:科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太空育种是利用太空环境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变异,进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高新技术。2022年7月29日,水稻育种实验在问天实验舱正式启动。在中国空间站,水稻完成了从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到产生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太空环境下,水稻幼苗的生长不同于地面,茎秆不是笔直向上,而是趴在生长盒的侧壁上,叶片是螺旋状,还有很多水滴。显然,水稻种子患上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太空综合症”。本次空间环境下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培养实验,将获得水稻培养的关键环境参数,解析空间环境中水稻开花的关键基因表达及变化,为利用水稻进行空间粮食生产提供重要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