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物质(杂质) |
具体操作 |
A |
氧化钙固体(CaCO3) |
加热 |
B |
CO2(CO) |
点燃 |
C |
KCl固体(MnO2)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D |
MgCl2溶液(NaCl) |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方案) |
A |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Fe |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B |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两瓶气体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
C | 检验硬水和软水 | 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
D | 区分化肥和KCl | 取样,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B | 鉴别稀盐酸与NaCl溶液 |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
C |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 | 用磁铁充分吸引 |
D |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物质 | CoO | Co(OH)2 | CoCl2 | CoCO3 |
在水中的溶解性 | 难溶,灰绿色 固体 | 难溶,粉红色 固体 | 易溶,溶液呈 粉红色 | 难溶,粉红色 固体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加入酚酞溶液 |
B |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 |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
C | 探究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将铜丝、银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
D | 鉴别NH4NO3、NaOH、CaCO3、NaCl四种固体 |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 有产生 | 猜想三正确 |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溶液 | 有蓝色沉淀产生 |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B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你认为Ba(OH)2的保存方法是。
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填“集气瓶”或“锥形瓶”)。Ⅱ、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1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丁中试剂均足量)
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该实验表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①上述实验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②实验室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一种是。
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传感器显示 , 若选用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变为无色时,也可表明酸碱基本反应完全。
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①B可能是。
②氧气通过乙塑料瓶中水的主要目的是。
【设计实验】
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
实验一 |
实验二 |
实验三 |
实验四 |
|
所加试剂 |
镁条 |
BaCl2溶液 |
Cu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
现象 |
1号试管 |
产生气泡 |
产生白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气泡 |
2号试管 |
无明显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产生蓝色沉淀 |
无明显现象 |
【获得结论】
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
小强对实验二2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提出质疑,大家一致认为2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设计实验】
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一成立 |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溶液变红色 |
小明认为可用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的BaCl2溶液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查阅资料】
Ⅰ.食盐中一般会添加微量碘酸钾(KIO3),还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Ⅱ.碘酸钾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不易分解,不与氯化钙、氯化镁反应。
Ⅲ.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遇碘化钾可产生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探究过程】
【反思交流】
该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对部分品牌食盐成分的探究,他们认为实验设计方案可能还有待完善,相约以后要致力于化学研究,造福人们。
【查阅资料】
I、蒸汽眼罩由无纺布眼罩和发热体构成。发热体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蛭石(保温作用,可以减缓热量散失)、高吸水树脂(良好保水性能,为眼罩提供水蒸气)等。
Ⅱ、铁粉、四氧化三铁均能被磁铁吸引。
根据“使用方法——打开蒸汽眼罩包装,接触空气即开始发热”,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密闭容器中,通过数字传感器分别测得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如下图。据图回答:发热体内的物质和空气中的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方案 | 药品 | 1分钟前后氧气 含量变化 | 1分钟前后 温度变化 |
实验1 | 4g铁粉、2mL水 | 20.1%→20.1% | 16℃→16℃ |
实验2 | 4g铁粉2mL水、__▲__g氯化钠 | 20.1%-20.1% | 16℃→16℃ |
实验3 |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 | 20.1%→20.1% | 16℃→16℃ |
实验4 |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2g活性炭 | 20.1%→15% | 16℃→55℃→26℃ |
实验2中应取用氯化钠的质量是g。实验4中温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铁粉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厂在蒸汽眼罩密封装袋时,应确保。
【学习交流】
反应后A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HCl
猜想三:、
【查阅资料】
溶液呈中性。
【讨论交流】在讨论方案时,某些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将B中滴了无色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倒入A中,根据实验现象来验证猜想,其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如下表。
同学 | 预测实验现象 | 结论 |
甲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 | 猜想一成立 |
乙 |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为无色 | 猜想二成立 |
丙 |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 | 猜想三成立 |
你认为上述同学依据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①测A中溶液的pH
②向A中溶液中通入气体
③向A中溶液中滴加溶液
①实验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HCl、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取样无色废液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
【查阅资料】氢化钙( )是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是否还能生成氢气?
【实验1】小组同学用适量氢化钙样品和水进行实验。
【提出新问题】实验1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锥形瓶中有较多白色浑浊物。白色浑浊物是什么?
【分析讨论】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浑浊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氢化钙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变质生成碳酸钙,故白色浑浊物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
【实验2】按图1所示,将白色浑浊物装入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稀盐酸,并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实验2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
【反思拓展】
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
I.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
【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pH=3、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温度℃ |
50 |
60 |
70 |
80 |
膜层外观 |
粗糙 |
致密、均匀 |
致密、均匀 |
粗糙 |
【实验3】已知pH≥3.5时,膜化剂不稳定。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60℃、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pH |
1.5 |
2.0 |
2.5 |
3.0 |
膜层外观 |
易脱落 |
粗糙 |
致密、均匀 |
致密、均匀 |
实验3的目的是。
【实验4】依次选取实验2、实验3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钢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确定适宜的温度、pH。
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
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
(本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1g/cm3)
编号 | 浇灌液中CuSO4的 浓度 | 总体积/mL | 5%CuSO4溶液的 用量/mL | 水的用量/mL |
盆1 | 5% | 100 | 100 | 0 |
盆2 | 3% | 100 | 60 | 40 |
盆3 | 1% | 100 | a | b |
盆4 | w | 100 | c | d |
①补充盆3的配液数据:a=,b=。
②为了获得严谨的结论,合理设计盆4的配液方案:w=,d=。
①混合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滤,所得蓝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假设一:只有CuCl2 假设二:CuCl2和BaCl2 假设三:。
③设计实验确定蓝色滤液的成分,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
现象与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
说明假设二不成立。 |
。 |
,说明假设三成立。 |
①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
②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同时含有Fe3O4和Fe.检验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样于试管中,。
①用CO炼铁时,还原Fe2O3的温度应不低于℃。(填“400”“600”或“800”)
②图中:x=。
③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600℃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的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推测黑色固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反应:。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 , 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夹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截止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形成了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