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

更新时间:2023-07-18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图为唐代劳动泥俑群图片。该图片所示

    A . 是研究唐代新疆历史第一手史料 B . 内容的真实性还需要进一步甄别 C . 足以证明当地的生活与内地一致 D . 是唐对新疆进行有效统治的力证
  • 2. 唐朝政府允许少数民族首领子弟入学就读最高学府“国子学”;同时地方上设立的郡学也招收少数民族子弟入学,并由官府提供费用。这些举措(   )
    A . 完善了科举制度 B . 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 C . 促进了唐诗繁荣 D . 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 3. 在学习《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课时,有同学认为“民本”思想是唐太宗治国的主要思想之一,下列材料不能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是(   )
    A . 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B . 若兵戎屡动,土木不息……其可得乎 C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 . 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 4. 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朝代

    西汉初期

    唐朝中叶

    唐朝末年

    表现

    七国之乱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原因

    分封诸侯

    节度使权力过重

    内轻外重

    影响

    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

    后患无穷,由盛转衰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 . 国家是否统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 . 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 . 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 . 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 5. (2020高一上·榆树期中) 黄巢起义爆发后 ,黄巢曾宣布要“洗涤朝廷”,该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藩镇割据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②连年灾荒,人民生活困苦③重用宦官高力士,致使朝政腐败 ④中央权力衰微,无力控制藩镇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 6. “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得……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时。”这反映出唐朝文化
    A . 与时俱进 B . 领先世界 C . 兼收并蓄 D . 递代积累
  • 7. 唐中后期京畿乡村普通农民家庭收支情况一览表                                                                                                                                                                              

    项目

    绢(绵)、布

    收入

    粮食 52.2石

    绢(绵)2.5匹、布5端

    /

    支出

    夏秋税 2.1石

    口 粮 39.5石

    其 他 5.5石

    制衣绵              6两

    制衣布          1端3丈

    夏秋税钱、榷酒钱 2870文

    耕牛              300文

    生产生活用品     1322文

    盈亏

    5.1石

    (折合钱4080文)

    绢(绵)1.5匹、布3端2丈

    (折合钱1375文)

    —4492文

    据表可知,当时当地(   )

    A . 农民生活相对稳定 B . 社会阶层分化加快 C . 赋税改革深得民心 D . 货币经济发展迅速
  • 8. 日本学者谷川道雄指出:胡族与汉族人民否定门阀主义身份秩序,追求平等自由身份的努力在东魏、北齐政权下没有成功,但在西魏、北周那里却得到了实现。而继承北周的政权是一个保障胡汉民族融合和自由的公共性国家。这个政权是
    A . 北魏 B . 隋朝 C . 北宋 D . 元朝
  • 9. 下列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A . 秦朝暴政 B . 赤壁之战 C . 贞观之治 D . 安史之乱
  • 10. 新疆出土的唐代抄本《论语郑氏注》上留有12岁作者的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抄本可佐证(   )
    A . 唐太宗奉行民族平等原则 B . 科举取仕已成为社会主流 C .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来表达生活体验 D . 中原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
  • 11. 魏征辅佐唐太宗期间,“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致刑措,中国安宁,蛮夷顺服”。其主要原因是唐太宗(    )
    A . 推行正确的民族政策 B . 善于纳谏,虚怀若谷 C . 因地制宜,政策恰当 D .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
  • 12. 唐朝前期,科举中的制举开科频繁,应试者和科目众多,录取的标准主要看文采,较少涉及时政要务;唐朝中后期制举科目以政事科为主,其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文典达于教化、君谋宏远堪任将帅、详明政术可以理人四科的开科频率最高,逐渐成为“定科”。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 科举考试程序逐渐完备 B . 国家政治局势的变动 C . 保证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D . 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
  • 13. 唐玄宗以后,凡节度使、观察使无不兼大夫、中丞行,所属判官也多兼侍御史、监察御史衔。这一做法 (    )
    A . 易造成地方割据局面 B . 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 C . 提高了政府监察效率 D . 强化了君主专制集权
  • 14. (2021高三上·丹东期中) 贞观至开元年间,一时以胡服、胡妆为美。男子的胡服除裤褶外多是与汉民族服饰相结合,女子胡服则多是直接取其原来样式。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当时(   )
    A . 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 B . 少数民族的强大吸引力 C . 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 D . 大众审美标准的多样化
  • 15. 有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与唐朝发生官方关系的海外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朗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C .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 .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 16. 据文献记载,唐高宗的女儿太平公主将生意做到蜀地;唐肃宗女儿政和公主经商赢利逾万缗钱;唐代宗时期的一些节度使、观察使公然在扬州街头倒卖军需品。据此可知 (    )
    A . 政局变动影响官吏价值观 B . 唐政府逐渐放弃抑商政策 C . 唐代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 D . 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
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有关隋朝修筑粮仓的文献史料。

      文献 

    记载内容

    魏征《隋书·食货志》

    又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赵翼《甘二史劄记》

    总征天下兵皆会涿郡(今北京)……发江淮民夫及船,运黎阳及洛口仓米至涿

    王国维《东方杂记》

    关中大旱,命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之,则一仓之储,其富可知  

    ——摘编自于慎行《谷山笔尘》

    1. (1) 根据材料,归纳隋朝建粮仓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广建粮仓的优势条件。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

    机构

    管理范围

    职能

    郡县

    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

    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

    属国

    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

    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首长负责

    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

    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

    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

    材料二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意的正确选择,是我们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而做出的伟大创举。在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在加强民族平等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9月28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中央政府经略边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政府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良好关系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