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 | 农民 | 工人 | 学生 | 商人及其他 |
比例 | 40% | 25% | 25% | 10% |
类别 时期 | 发式 | 服饰 | 称谓 | 礼节 | 脚形 |
1911年前 | 剃发留辫 | 顶戴花翎、长袍马褂 | 大人、老爷 | 跪拜、作揖 | 缠足 |
1911年后 | 强令剪辫 | 中山装、旗袍 | 先生、某君 | 鞠躬、握手 | 天足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创办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材料二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摘自人民网
材料三 20世纪初,上海的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为包办婚姻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为此,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在全国展开了。……到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爱国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思想解放之风进一步在全国传播开来,把先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向更深层次。
——摘编自1919年上海《良友》杂志和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破碎的梦]
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撕碎了中国美丽的山河。
——《复兴之路》第一章《山河祭》
[梦醒时分]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国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其中第三次失败是最为耻辱的,这次是败在近邻的手下……
[抗争之梦]
五月四日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集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奋斗之梦]
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
[圆梦之旅]
中华民族已从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中华民族独立生存的严重威胁已被消除。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
材料一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教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中国不仅收复了自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给日本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等国土,而且在新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材料三 ……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材料四
图一 刘邓大军夜渡黄河 |
图二 刘邓大军顺利到达大别山 |
图三 刘伯承登上大别山三角峰 |
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报刊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材料二 1899年生在宁波的法学家吴经熊说:“1911年革命后,剪辫子成了时尚,但我大娘并不知道这件事。有一天,我的辫子被同学剪掉了;我回家时,把辫子拿在手里,看上去像一条死蛇。可怜的大娘一见到我就吓得号鸣大哭起来。……这辫子可是她十年里每天早上都静心地梳理打编的。”
——《历史教学》
材料三 (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步入近代后,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
——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
材料四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