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

更新时间:2023-07-26 浏览次数:1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他们虽然权倾一时,名动天下,对秦统一全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这从侧面说明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
    A . 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 . 克服了来自内外的挑战 C . 较早建立了官僚制 D . 得到了天下名士的拥护
  • 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B . 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C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 . 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 3. 有学者指出,中华文化的认同需要三个条件: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据此理论,秦代推动中华文化认同的措施是( )
    A .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B . 焚烧诗书、严刑酷法 C . “以更为师”“以法为教” D . 建立完善的户籍制度
  • 4.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基本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
    A . 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 . 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 . 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 . 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 5. 《史记》记载: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表明当时秦朝( )
    A . 郡县制受到挑战 B . 分封制有一定社会基础 C . 存在着统治危机 D . 不施仁德是灭亡的主因
  • 6. 2021年2月12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   具有原始民主色彩 B .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C . 皇权受到相权制约 D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7. “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材料体现的“时代”( )
    A .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 . 国家强大,经济昌盛 C .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 . 文化繁荣,疆域广阔
  • 8. 秦统一六国后,北击匈奴,南统岭南,把“西南夷”纳入版图。这些举措(   )
    A .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 保证了秦在全国的长久治安 C . 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D . 违背人民意愿,加速了秦的灭亡
  • 9. (2023高三上·渭南月考) 秦朝的廷议制度主要讨论有关国家的基本制度和重要的方针政策。参加廷议的既有位高权重的三公九卿,还包括职卑权轻的博士(皇帝的顾问、智囊)。秦始皇让博士参加廷议旨在( )
    A . 加强君主的独断裁决 B . 监督制约丞相的权力 C . 扩大统治集团的基础 D . 提高儒生的政治待遇
  • 10. “县官”一词源于《礼记·王制》天子居县内(王畿)、官天下的王制理论。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中记载:秦国国君及其家室称为“公室”“王室”,秦始皇下令将“公室”“王室”的称号改为“县官”。秦始皇此举旨在( )
    A . 继承先秦时期的天下观 B . 彰显国家一统的丰功伟绩 C . 恢复对王畿地区的统治 D . 加强对地方基层官员管理
  • 11. 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刑罚严苛  ②未行分封  ③焚书坑儒  ④征发繁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2. 《阿房宫赋》写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文中提到的秦朝历史事件是( )
    A . 政治改革、平定六国 B . 农民起义、秦朝灭亡 C . 焚书坑儒、统一货币 D . 平定南方、开凿灵渠
  • 13.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 . 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 . 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 . 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 . 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 14. 秦朝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每年地方向中央报告情况,其中包括人口、垦田、刑狱、赋役等数字。由此可知,上计的作用是(   )

    ①加强基层控制        ②监督农业生产        ③平抑地方物价        ④保证赋役征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

    A .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 .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 . 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 .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 16.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 . 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 B . 坚持以法治国 C . 促进民族交往的加强 D . 推行小篆字体
  • 17.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这句话表明秦统一的意义是( )
    A . 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 . 使人们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 . 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D .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8.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19.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
    A . 废除分封制 B . 实行郡县制 C . 建立皇帝制度 D . 开创统一格局
  • 20.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纷繁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图展示的措施所起到的作用是( )

    ①促进文化交流交融

    ②增加财政收入

    ③巩固国家统一

    ④增强民族凝聚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 .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B .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C . 统一了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 . 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 22. (2023高一上·运城期末)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
    A .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 宗法制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 23. 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 . 设立三公九卿 B . 确立皇帝制度 C . 建立户籍制度 D . 推广郡县制度
  • 24.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并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该称号主要反映了( )
    A . 皇帝尊号的独特性 B . 皇权地位的至上性 C . 皇位世袭的合法性 D . 君主专制的唯一性
  • 25. 角抵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角力”,是军民习武练兵的一种方式。秦灭六国后承罢讲武礼,为“角抵”,变成了民间一种单纯的娱乐游戏。秦统治者的举措( )
    A .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B . 打击了六国残余势力 C . 旨在消除儒学的影响 D . 有助于改善社会风俗
  • 26.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    )
    A . 诸侯井田制甲骨文青铜 B . 皇帝郡县制车同轨长城 C . 刺史察举制五铢钱丝绸 D . 内阁军机处青花瓷商帮
二、材料题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任怀国《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以及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学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迁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上述材料,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列举自称“皇帝”以后的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
    2. (2)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他废除的是什么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新制度?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试简述新制度推广的意义。
  • 29.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邱……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宋)郑樵《通志略》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妾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其为大宗。其他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祖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行政建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1)  材料一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 (2)  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那种政治制度?由材料分析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3) 材料三反映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任用地方行政长官上有何特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