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海口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5月第二次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59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2023·海口模拟) 良渚文化的玉璧和玉琼后来演变为中原礼制的重要器物,并留下了苍璧礼天、黄琼礼地的说法,而发现于良渚玉琼上的神人普面纹,后来演变成了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这表明( )
    A . 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存在史前文明互动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式的 C . 长江流域在史前时期更早出现国家形态 D . 黄河流域孕育了商周时期的礼制文化
  • 2. (2023·海口模拟) 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程颐意在(    )
    A . 借古讽今 B . 取法汉唐 C . 重建纲常 D . 贬抑佛道
  • 3. (2023·海口模拟) 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   )

    A . 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 B . 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 C . 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 D . 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
  • 4. (2023·海口模拟) 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看似偶然或者巧合,其实"新"意叠出,寄托着陈独秀独特的理念和深厚的思想感情。陈独秀的"新"意最突出的是( )
    A . 创新服务面向青年群体 B . 高举思想启蒙利器以强国 C . 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D . 采用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 5. (2023·海口模拟)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申报》追踪报道了全过程,并认为革命后的墨西哥“与民国成立后 吾国尤其类似之点。”“故墨西哥者,西半球之中国也。”据此,两国革命后相似的情形是( )
    A . 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改善 B . 颁布资产阶级宪法,实现资源国有化 C . 面临列强干涉,军人干政 D .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实现各阶层平等
  • 6. (2024高三下·赣州期中) 在中央苏区,俱乐部是以政治动员为目标,进行政治文化学习与文娱体育活动的重要组织。1933年的统计显示,苏区乡村共有俱乐部1917个,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者近10万人,城镇中俱乐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该时期的俱乐部活动(   )
    A . 照搬了苏联的工作经验 B . 回应了革命斗争的需求 C . 扭转了苏区的发展态势 D . 弘扬了竞技体育的精神
  • 7. (2023·海口模拟) 11950年9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旧上海由殖民者强行占地建造供其赌博享乐的跑马厅改建为人民公园、人民大道和人民广场。这表明人民政府( )
    A . 开启大城市规划改造的新局面 B . 构建与新政权一致的意识形态 C . 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理念 D . 清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历史痕迹
  • 8. (2023·海口模拟) 1986年,新闻报纸上“联营”“星期日工程师”等词频现。不少“泥腿子”低价买走了国营工厂里闲置的机器设备,搬进粗粗建成的厂房里,这些机器日以继夜地隆隆作响,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接受农民厂长们的私下聘用,一到周末就卷着图纸到乡下工厂上班。这体现了( )
    A . 现代企业制度正逐步建立 B . 体制改革激发经营活力 C . 公私合营已成为时代潮流 D . 知识经济得到企业重视
  • 9. (2023·海口模拟) “他们曾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他们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他们在文学、科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们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建立的帝国是下图中的(    )
    A . B . C . D .
  • 10. (2023高二上·泗阳月考) 英法百年战争初期,随国王远征服役的骑士一共不超过3000人。于是英王规定:根据地租要求地主负担不同数量的军种,如地租值5镑的地主应负担一名弓弩手,大封建地主应供给整队的人员;地主若自己不能服役可以找人代替;如果交不出人则处以罚金。这样,英国招募了一支素质优良的军队。这反映英国(  )
    A . 封君封臣制度衰落 B . 封建庄园经济崩溃 C . 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 . 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11. (2023·海口模拟) 1521年出版于法国的小册子《庄稼汉》一改此前贬低农民的做法,将农民群体塑造为福音的捍卫者和改革的拥护者。这一作品很快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数年内即有超过10000份不同版本的《庄稼汉》在德语区流传。《庄稼汉》的流传(   )
    A . 体现了勤俭节约的伦理趋向 B . 彰显了文学作品的革命价值 C . 成为了宣扬新教的主要载体 D . 有利于拓展宗教改革的基础
  • 12. (2023·海口模拟) 一位美国黑人领袖在1918年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非洲。”这个“开端”应该是指( )
    A . 社会主义运动 B . 民族解放运动 C . 和平主义运动 D . 殖民主义扩张
  • 13.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牙买加协议》,奠定浮动汇率体系的基础。这一“无体系的体系”中,美元取代了黄金的地位,成为世界最主要的国际货币和储备资产,但是美国政府对美元的价值不承担任何制度性的责任和义务,这必然导致(   )
    A .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 美元的货币权力大大降低 C . 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D . 世界经济动荡与国际收支失衡
  • 14. (2023·海口模拟)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到陕西西安市视察时,对文博系统的同志说:“我到哪个地方,都爱看这些东西,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可以了解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这表明文物保护( )
    A . 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内容 B . 对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C . 有助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D . 能够系统揭示历史本来面貌
  • 15. (2023·海口模拟)  1946年2月,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向华盛顿发回一封8000字的“长电报”,提出美国要依靠实力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又不会引起美苏之间全面军事冲突的主张;同年9月,苏联驻美国大使向莫斯科发回长篇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美苏双方( )
    A . 战时盟友关系开始解体 B . 由大国合作转为对抗 C . 形成全面冷战对峙局面 D . 逐步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5分,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5分,第19题14分。
  • 16. (2023·海口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蓝”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独创,据出土的珠料和管料推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尚蓝”已成为贵族审美的嗜好,并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古人不畏险阻从遥远的异国他乡采购青金石作为蓝色颜料来装饰佛像,以示对信仰的虔诚。

    唐代的窑工们,将“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而烧成青花瓷器,浑厚华滋。经历了两宋时期的没落,青花瓷在蒙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应该是来自伊朗等国。元朝政府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贡瓷的“浮梁瓷局”,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稳定、沉静,而且在烧结瓷器的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此时青花瓷这个品种已经完全成熟和有大规模的生产。从对波斯细密画插图本的考察来看,青花瓷的成熟可能在13世纪末期,其大规模对外出口贸易应当开始于14世纪上半叶。元明清三朝统治者皆因信仰对青蓝色系青睐有加,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几经历史淘洗,蓝色终于长久驻留于国人的心中,最终成为华夏文化记忆与民族认同中的鲜明一笔。

    ——摘编自邹文兵、曾璐:《“中国蓝”:色彩情感与品牌视觉形象实践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青花瓷快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 17. (2023·海口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本书作者查阅了沙逊洋行档案,参阅了罗思所著《沙逊王朝》等国外著作,是对沙逊集团历史的调查研究专著。

    1832年,沙逊家族迁往印度孟买定居,后加入英国籍,并在英属孟买设立沙逊洋行。1834年,英国政府正式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垄断特权,英国对华贸易快速增长。鸦片战争后,沙逊洋行在上海设立分行。沙逊集团1872年创办新沙逊洋行,其发展概况共分四个阶段:1872-1880年,特点是重点以英国为后盾,以孟买为据点向远东发展,主要业务是从英属印度输出鸦片(当时最大的鸦片贩子)、棉纺织品和棉纱等。1880-1920年,重点除扩展亚洲地区原有业务外,在孟买开展了工业投资,在上海借助英在租界的特权进行房地产投资和抵押贷款业务;1920年以后,在上海大力发展房地产并广泛投资于工业、金融,成为上海首富;1935年中国出现银元币制危机,沙逊集团抛出“救济上海金融之计划”,企图把中国货币体制纳入英镑集团范围,遭到中国人的反对而搁置。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国内政局动荡和日本的对华军事侵略,沙逊集团通过汇出利润和两次撤退,将其从中国聚敛的财富大部分输出国外,在华总共赚取利润大约3亿两左右。

    ——摘编自张仲礼、陈增年《沙逊集团在旧中国》

    1. (1) 评析《沙逊集团在旧中国》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2. (2) 采用合理的时间尺度,分阶段说明《沙逊集团在旧中国》对于研究列强殖民史的史料价值。
  • 18. (2023·海口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前期,由于供应不足、上层社会抵制等原因,煤炭一直未能作为主要燃料在生产生活中普及。1550年,英国煤炭年产量仅为21万吨。到了17世纪中期,英国的城镇基本上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生活燃料了。国王詹姆斯一世开始允许曾经备受英国皇室和贵族讨厌的“海煤”进入皇家圣地威斯敏斯特,并鼓励富人接受和使用煤炭。1630年英国煤炭产量达到150万吨。到18世纪上半叶,煤炭已经取代柴薪,成为英国制造业所使用的主要能源。玻璃制造、制砖、铸造和冶铁等行业都开始使用煤炭作为生产燃料。1700年时,英国煤炭产量高达250~300万吨……煤炭不仅为英国人的生活生产提供了热能,也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机械能问题。19世纪,蒸汽机开始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这大大提高了煤炭的需求量。在19世纪的100年间,英国人口只增长了3倍,但煤炭消费量则增加了18倍,基本完成了从柴薪到煤炭的能源转型。

    ——摘编自潘荣成《近代早期英国能源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美国立国以来能源消费历史趋势图(1776~2012年)

    ——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从柴薪到煤炭能源转型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以来美国能源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 19. (2023·海口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体系的历史分期(1840—2008)

    时间节点

    资本主义的性质

    权力的组织形式

    资本/货币汇兑

    1840

    竞争性/工业

    霸权/民族国家

    受限/金银复本位制

    1870

    竞争性/金融

    帝国/权力较量

    自由/金本位制

    1914

    竞争性/金融

    国际对抗/民族国家

    债务/货币无序

    1945

    嵌入式/工业

    霸权/多边组织/民族国家/全球政治组织

    受限/固定汇率

    1979

    嵌入式/金融

    单边主义

    自由/浮动汇率

    2008

    多极化

    多边制度/全球治理?

    竞争/协调管理?

     ——摘编自(法)雅克·米斯特拉尔《货币的战争与和平》

    1. (1) 根据上表内容,以新的时间尺度划分历史分期,并概括各时期国际体系(或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
    2. (2) 选择其中一个时期进行历史解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