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    (5小题,16分)
  • 1. (2023八下·荔湾期末)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原/望    取/级而上 B . /暗    丽/目神迷 C . 烤/托    辈/风一时 D . /怆    溢/轻歌
  • 2. (2023八下·荔湾期末)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旷野     销声匿迹    抉择     人情事故 B . 迁徙    名副其实    萌发    震耳欲聋 C . 捶击    格物至知    襁褓    川流不息 D . 褶皱    接踵而至    弛骋    天衣无缝
  • 3. (2023八下·荔湾期末)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虽然文章比较复杂,但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 B .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 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C . ”五一”假期,广州的地标”小蛮腰”热情迎接前呼后拥的八方游客。 D . 这次科技知识竞赛的难度之大令我叹为观止 , 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足。
  • 4. (2023八下·荔湾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日一则使用AI技术进行诈骗的信息,引发了一定程度的公众焦虑。 B . 不少社区借助各种途径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为居民锻炼更便利。 C . 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我国南方出现约38C以上的天气。 D . 端午节临近,各大河涌里又活跃起龙舟健儿们的身影,都在积极备战。
  • 5. (2023八下·荔湾期末) 学校开展”低碳校园,绿色餐饮”主题活动,你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

    动的宣传推广工作。请根据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1. (1) 任务一:请为此次主题活动的推广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 (2) 任务二:下图为”低碳校园”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反映出校园餐饮存在什么问题?请提出针对性建议。要求:不能出现数据。

    3. (3) 任务三:午餐的时候,一位同学把米饭、青菜和鱼等直接倒掉,然后买鸡腿加餐;你正佩戴着”珍惜粮食,健康饮食”绶带在饭堂值岗,看到这一行为,上前指正。下列说法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同学,你的行为违法了,去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B . 你不知道这是一种浪费粮食的行为吗?难道你的饮食习惯算健康?. C . 同学,这是一种浪费行为呀,而且均衡饮食对身体健康更加有利。 D . 同学,浪费粮食可耻。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一定要改正。
二、(1小题,8分)
  • 6. (2023八下·荔湾期末) 古诗文默写
    1. (1) 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求之不得,。(《诗经·秦风·关雎》)

      ,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③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讲信修睦。(《礼记》)

      ⑥潭西南而望,,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

    2. (2) 下面是小荔同学的诗句摘抄卡,请你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屋舍整齐,安居乐业。

      (陶渊明《桃花源记》)

      禅房幽深,祥和淡泊。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广厦突现,天下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    (5小题,16分)
  • 7. (2023八下·荔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甲]

    北冥有鱼,其名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日: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集释》)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其名鲲/宫室、器皿、人物 B . 怪者也/处处 C . 知鱼之乐/求其能千里也 D . 矣/石以为底
    2. (2) 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开篇描述大鲲化身大鹏、自北海飞向南海的图景,引《齐谐》以证。 B . 乙文通过庄子与惠子充满机智的论辩,体现出逻辑的魅力和轻松的诗意。 C . 甲乙两则短文虽都出自《庄子》,但甲文夸张壮丽,乙文闲适富有情趣。. D . 甲乙两则短文都运用寓言说理,体现出《庄子》想象雄奇瑰丽的特点。
  • 8. (2023八下·荔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周伯器年九十,灯下书蝇头字,不折纸为 , 毫发不爽。人闻其名,心未之服,求愿见笔法。遂作二图。其一纸纵横各作十九画,成一棋局;其一作十圆圈,成一射帖。其笔之粗细,间架疏密,无毫发之失。诸人叹服。

    (节选自《虞初新志》)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不折纸为

      求愿见笔法

    2. (2) 周伯器令大家”叹服”的技艺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9. (2023八下·荔湾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诶。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

    1. (1) 诗中与”未霜”关联,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是哪两个?
    2. (2) 《经典常谈》中指出”歌是诗的源头,歌谣以表情为主,翻来覆去将情表到家就行”,此诗翻来覆去所表达的”情”是什么?
四、(8小题,30分)
  • 10. (2023八下·荔湾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徐闻县大水桥水库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发展节水产业。作为”蓝色星球”兴趣小组一员的小荔同学,对治水用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搜集了相关的资料。

    材料一:

    上古时代,洪水滔天,河水泛滥,对以农业为主的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采用围、堵、障的方式,”水来土挡”,却未能阻止水患。尧于是委任大禹继续领导和组织治水。禹总结和吸取了父亲的经验与教训,亲自赴各地考察,制订了顺乎水性,改堵为疏,引流入海的治水方案,终于解决了水患难题。他坚持在治水一线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成为历史佳话。

    大禹采取”疏”的办法成功解除了水患,但光靠”疏”还不够,当洪水超过自然河道承受能力时,也会泛滥成灾。人们开始修建水利工程来防御洪水,进一步开发洪泛区,如长江中游云梦泽的消亡、荆江大堤的修筑和江汉平原的形成。堤防尽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有”疏导”的含义,但它实现了人们由利用自然到改造自然,由被动治水到主动治水的飞跃。

    (整理自颜山《中国古代的治水智慧》)

    材料二:

    水是城市的景观要素、经济要素,更是城市的文化要素。治水理水讲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自古以来,传统城市依水择安而建、因水得益而兴,治理水患也多采用避让、缓冲、适应、顺势而为等基本思路,在悠久的农业时代既发展出温饱富足的鱼米之乡,又孕育出底蕴深厚的水乡文化。

    城市在对待水环境时,不应仅用”填、挡、防、排”等手段,而应当为水资源留足自由流动和循环空间,更富有包容性地接纳水在城市中的各种自然化存在,通过水价值理念的回归和水空间干预方法的优化,以”城水耦合”重塑城市建设与水环境之间良性友好的整体关系,让城市真正智慧地用水、治水、理水,让水全面释放生态、文化、经济、社会价值。

    (整理自王世福张晓阳《以”城水耦合”实现”城水共生”》)

    材料三:

    水环境与水生态问题是跨尺度、跨地域的复杂的、系统性问题,也是互为关联的综合性问题。诸多水问题产生的本质是水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失调,因此解决水问题的出路不在于河道与水体本身,而在于水体之外的环境,必须把研究对象从水体本身扩展到水生态系统,通过生态途径,对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调理,增强其整体生态服务能力。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构建多尺度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和”海绵国土”的核心。

    “海绵”即是以大地景观为载体的生态基础设施。完整的大地生命系统自身具备复杂而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每一寸土地都具备一定的雨洪调蓄、水源涵养、雨污净化等功能。对保障生态系统服务具有关键作用的元素及空间联系构成生态基础设施——”海绵系统”。

    “海绵城市”是适应中国复杂的地理气候特征而提出来的、以中国悠久的水文化遗产为基础、融合了当代国际先进的雨洪管理技术和生态城市思想而形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具有鲜明的中国性和国际的先进性。

    (整理自俞孔坚《论生态治水:”海绵城市”与”海绵国土”》)

    材料四:

    数据

    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

    具体数据

    约占全省比重(%)

    耕地

    16724平方公里

    71

    建设用地

    15023平方公里

    82

    活动人口

    8035万人

    80

    各类企业

    569万家

    85

    (整理自《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年-2035 年]》)

    1. (1) 关于中国古代的大禹治水,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上古时代,大禹不顾小家,治水十三年终获成功,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B . 古代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是以农业为主,风调雨顺对农业来说十分关键。 C . 鲧没有亲自考察,仅用”水来土挡”的方式治水,历时九年最终失败。 D . 大禹亲赴各地调查,总结和吸取之前的经验与教训,坚持在-线治水。
    2. (2) 下列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 .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防洪,人们实现了对水由防御到利用的飞跃。 B . 人们利用水价值理念的回归,成功地实现了对城市水空间的千预。 C . 我们只要做好城市的水管理,就能调节全球范围的生态系统变化。 D . ”海绵城市”是以大地景观为载体的、具有雨洪管理功能的设施。
    3. (3) 小华将材料四与其他材料进行对照,做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类聚居及各项经济活动,大都聚集在水系周边的2公里范围以内。 B . 水是城市景观要素和文化要素,故自古以来城市往往依水择安而建。 C . 工业化时代机械的城市建设理念,导致对水资源和水系统认识片面。 D . 中国治水历史悠久,形成独特水文化,适应中国复杂地理气候特征。
    4. (4) 城市治水委员会向社会征集治水的意见。请结合小荔收集的资料,向治水委员会提出治理建议。
  • 11. (2023八下·荔湾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天山行色

    汪曾祺

    天池雪水

    一位维吾尔族的青年油画家告诉我:天池是不能画的,太蓝,太绿,画出来像是假的。

    天池在博格达雪山下。博格达山终年用它的晶莹洁白吸引着乌鲁木齐人的眼睛。博格达是乌鲁木齐的标志。

    汽车出乌鲁木齐,驰过荒凉苍茫的戈壁滩,驰向天池。我恍惚觉得不是身在新疆,而是在南方的什么地方。庄稼长得非常壮大茁实,油绿油绿的,看了教人身心舒畅。路旁的房屋也都干净整齐。行人的气色也很好,全都显出欣慰而满足。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有一个地方,一片极大的坪场,长了一片极大的榆树林。榆树皆数百年物,有些得两三个人才抱得过来。树皆健旺,无衰老态。树下悠然地走着牛犊。新疆山风化层厚,少露石骨。有一处,悬崖壁立,石骨尽露,石质坚硬而有光泽,黑如精铁,石缝间长出大树,树荫下覆,纤藤细草,蒙翳披纷,石壁下是一条湍急而清亮的河水……这不像是新疆,好像是四川的峨眉山。

    到小天池小憩,在崖下池边站了一会,赶快就上来了:水边凉气逼人。:

    到了天池,嗬!那位维族画家说得真是不错。

    天池的水,碧蓝碧蓝的。上面,稍远处,是雪白的雪山。对面的山上密密匝匝地布满了塔松,长得非常整齐,一排一排地,一棵一棵挨着,依山而上。池水极平静,塔松、雪山和天上的云影倒映在池水当中,一丝不爽。

    或说天池是火山口,——中国的好些天池都是火山口,自春至夏,博格达山积雪融化,流注其中,终年盈满,水深不可测。天池雪水流下山,流域颇广。凡雪水流经处,皆草木华滋,人畜两旺。

    赛里木湖·果子沟

    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果子沟。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

    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

    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这不像是湖,像是海。荒凉的,没有人迹的,冷酷的海。没有船,没有飞鸟。赛里木湖使人觉得很神秘,甚至恐怖的,它没有人的气息。

    湖边很冷,不可久留。

    林则徐一八四二年十一月五日,曾过赛里木湖。林则徐日记云:”土人云: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见则雨雹。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林则徐是了解赛里木湖的性格的。

    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

    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车到果子沟,雨停了。

    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可遇而不可求。

    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哈!”赛里木湖,真蓝!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

    真蓝!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真蓝!

    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春水碧于蓝”的西湖,”比似春莼碧不殊”的嘉陵江,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

    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

    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我简直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真蓝。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蓝。

    为什么会这样蓝?有人说是因为水太深。据说赛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赛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米,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议。

    “赛里木”是突厥语,意思是祝福、平安。突厥的旅人到了这里,都要对着湖水,说一声:

    “赛里木!”

    为什么要说一声”赛里木!”是出于欣喜,还是出于敬畏?

    赛里木湖是神秘的。

    一九八二年九月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往天池路上的景色让人觉得不像是新疆,是因此地有天池雪水的滋养。 B . 作者此次天山之行正值春天,果子沟漫山遍野苹果花开令人交口称道。 C . 引用林则徐的日记,既丰富了对赛里木湖的描绘,也增添了文化意蕴。 D . 对”赛里木”的解说,突显赛里木湖神秘,还使文章有了历史厚重感。
    2. (2) 根据提示,结合上下文分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有一处,悬崖壁立,石骨尽露,石质坚硬而有光泽,黑如精铁,石缝间长出大树,树荫下覆,纤藤细草,蒙翳披纷,石壁下是一条湍急而.清亮的河水。(从句式的角度)

      ②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从修辞的角度)

    3. (3) 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游记常见的写法。找出作者在记述果子沟所见景象时表达感受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
    4. (4) 天池的水和赛里木湖的水都是蓝色的,但作者以不同的方法写出它们各具特点的”蓝”。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五、 写作题(1小题,50分)
六、附加题(8分)
  • 13. (2023八下·荔湾期末) [名著阅读]

    “经典”,是指那些历经岁月而不朽的作品。《钢铁是怎样的炼成的》是革命文化中的小说经典,《经典常谈》是向大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经典。现学校举办”书香润心灵,经典促成长”读书节。请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1. (1) 任务一:小荔阅读《经典常谈》的《说文解字第一》,了解了造字的方法。请从”信”“人”“刃”中任选一个字,判断其造字的方法,并简要说明。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一”(上)”一”(下)两个字,短画和长画都是抽象的符号,各代表着一个物类。……三是”会意”,会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如”止”“戈”为”武”等。

    2. (2) 任务二:小荔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面是他摘抄的两段语言描写,请对应写出说话者的名字。

      摘抄文段

      人物

      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 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盖上,恶狠狠地骂起来:”老兄, 这不过是虚假的英勇行为!任何一个笨蛋都会随时冲着自己开一枪。这是摆脱困境的最怯懦也是最容易的办法……把手枪藏起来,纵然生活到了实在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能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让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小弟弟,我告诉你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我知道你会有出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而不是娇生惯养的公子哥;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

    3. (3) 任务三: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经典常谈》的具体内容,谈谈当代中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现实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