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26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八下·恩施期中)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被毛泽东称为“天书”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签名册,上面留下了644位代表的珍贵签名( )

    A . 筹建新中国 B . 经济新发展 C . 巩固新政权 D . 文化新篇章
  • 2. (2023八下·越秀期末)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 )
    A . 西藏自治区的建立 B . 修建青藏铁路 C . 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 . 西藏和平解放
  • 3.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如图是1953年7月28日的《人民日报》头版,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是( )

    A . 宣告了战争状态结束 B . 标志着朝鲜半岛统一 C . 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 D . 美帝国主义被彻底消灭
  • 4. (2023八下·越秀期末) 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从经济上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 . 三大改造 B . 土地改革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镇压反革命
  • 5. (2023八下·越秀期末) 2023年3月4日,五年一届、一年一度的“两会”拉开帷幕,“两会”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6. (2023八下·越秀期末) 1953年,广州市手工业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个体手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1%;皮鞋、木船、缝纫、乐器、针织等行业组建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 )
    A . 允许个体户经营 B . 公私合营 C . 建立生产合作社 D . 赎买政策
  • 7.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如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经济建设( )

    A . 终于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B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工业项目均衡地发展
  • 8.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大会( )
    A . 指明抗战胜利后的奋斗方向 B . 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C . 取得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成果 D . 提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 9.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如图是某次会议的相关信息。这次会议是( )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北京

    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意义: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A . 八七会议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遵义会议 D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10. (2024八下·新邵期末) 1988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规定:“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 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 B . 试行扩大地方管理权限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D . 多种经济成分充分发展
  • 11.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如图所示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北面的是( )

    A . 环渤海地区 B . 长江三角洲 C . 闽东南地区 D . 珠江三角洲
  • 12. (2023八下·越秀期末) 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国务院将韶关、河源、梅州三市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
    A . 开始城市改革 B . 创办乡镇企业 C . 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空间 D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3. (2023八下·越秀期末) 某同学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图中④应该对应填写的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4. (2023八下·越秀期末) 2016年9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由此可见( )
    A . 世界各国空前团结 B . 经济全球化体系完整确立 C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D . 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 15.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姚老师在讲解地方史小论文时出现了“西域都护、察合台汗国、伊犁将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讲到的地区应是( )
    A . 新疆 B . 广西 C . 宁夏 D . 内蒙古
  • 16. (2023八下·越秀期末) 2022年1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京述职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习近平强调,“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 )
    A . 1987年7月1日 B . 1997年7月1日 C . 1998年12月20日 D . 1999年12月20日
  • 17. (2023八下·越秀期末) 从1950年起,美国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到1960年,到1970年,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已有51票( )
    A .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 . 联合国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C . 美国和苏联合力操控联合国的局面逐渐扭转 D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日益成熟
  • 18. (2023八下·越秀期末) 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布局,“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多边是重要舞台。”这体现了中国政府( )
    A . 对中美、中日关系的稳定发展不再付出努力 B . 加强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C . 开始尝试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 D . 与欧盟各国一对一就共同关心话题交换意见
  • 19. (2024八下·和县期末) 2023年3月,《解放军报》两会特刊指出:“从新型战机巡航空天到东风导弹直指苍穹,从新型装甲步战车驰骋高原到新型无人机快速侦察战场……军队手中装备武器不断迭代更新( )
    A . 重视和平利用核能 B . 积极举办航空展览 C . 积极推进科技强军 D . 大力发展航海技术
  • 20. (2024八下·醴陵期末) “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研发的杂交水稻使数百万人脱离了饥饿,是“真正的粮食英雄”。他是( )
    A . 袁隆平 B . 焦裕禄 C . 王进喜 D . 邓稼先
  • 21. (2023八下·越秀期末) 1952年,国家领导人指示:“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
    A . 标志着“双百方针”确立 B . 推动了歌咏比赛蓬勃兴起 C . 拟定了中国历史研究方向 D . 有利于学术领域繁荣发展
  • 22. (2023八下·越秀期末) 2022年,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体育科技研发,完善全民健身体系( )
    A . 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于体育强国 B . 文明生活方式的载体是体育 C .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 D . 体育是展示国家实力的平台
  • 23.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吃饭要交粮票,穿衣需要布票,买辆自行车得有工业券”,中国老百姓真真切切地经历了长达近40年的“票证”时代。“票证”时代结束的主要原因是( )
    A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 社保制度日趋完善 C .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 D . 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 24. (2023八下·越秀期末) 服装是过去岁月留下的化石。晚清时期流行长袍马褂,民国时期流行中山装,新中国初期流行列宁装,新时期的服装则多种多样,注重美观以及个性展现。这最能说明( )
    A . 服装的演变受到时代的影响 B . 人们的审美意识趋同 C . 各时期服装都能够展现个性 D . 传统的服饰风格消失
  • 25. (2023八下·越秀期末) 多语言撰写充满想象力的诗歌,编写可运行的程序,纠正文章中的语法和表达错误……ChatGPT不仅能理解很多人类问题,而且能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解决多种通用问题。这反映出( )
    A .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速 B . 信息技术改变工作生活方式 C . 信息时代导致情感危机 D . 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共40分)
  • 26. (2023八下·越秀期末)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文件

    主要内容

    1979年

    《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

    1980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就全国而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

    1982年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目前实行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组等,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

    ——摘编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 从创办之日起,广东经济特区认真执行中央赋予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特殊历史使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奋勇拼搏,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重要贡献。

    ——广东省人民政府网《广东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发展成就》2020年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一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0年中国建立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城市,谈谈建设经济特区的“宝贵经验”。
  • 27. (2023八下·越秀期末) 海峡两岸同属一个统一的中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1984年

    材料二 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第一,坚持党中央对台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第二;第三,坚持在祖国大陆发展进步基础上解决台湾问题,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第五;第六,坚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坚持团结台湾同胞、争取台湾民心;第八;第九,坚持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坚持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刘结一《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2022年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84年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提出的创造性构想。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分离是怎样造成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坚持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15年为海峡两岸关系树立和平发展标杆的历史性事件。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启示。
  • 28. (2023八下·越秀期末) 传承红色基因大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彭士禄

    1929年,年仅4岁的彭士禄成为一名孤儿。感恩于彭士禄父亲(彭湃)烧毁田契,家乡的众多贫苦老百姓冒着杀头的风险护佑小士禄的生命安全。1940年,几经辗转,一同前往延安生活学习,在延安受到了党的精心培养。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成为继“两弹一星”后的又一国之重器。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实现了新中国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的突破,实现了毛泽东“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宏伟誓言。

    1983年,已经58岁的彭士禄被国务院任命为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对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作的快速开展起到关键的奠基作用。1986年,2004年5月3日,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设的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在钱塘江边拔地而起。

    2021年3月30日,渤海湾晴空万里,碧波粼粼。伴随着激昂的《中国英雄核潜艇》之歌,到达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的海域,彭士禄夫妇的骨灰在这里海撒。彭老曾表示,他将继续守望我国核潜艇事业,也将激励后来者尽心铸牢共和国和平之盾

    ——摘编自央视网和中核集团网等

    1. (1) 根据材料,填写下列表格。                                                                                                                                                

      材料

      历史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士禄取得科技重大成就的原因。
    3. (3) 阅读材料,从“彭士禄”的角度,围绕“感动中国”拟定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