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抚顺市东洲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9-04 浏览次数: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3八下·东洲期末)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召开地点是( )
    A . 南京 B . 北京 C . 上海 D . 北平
  • 2.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年
    A . 1946 B . 1947 C . 1978 D . 1949
  • 3. (2023八下·东洲期末) 1951年,下列地区得到和平解放的是( )
    A . 新疆 B . 内蒙古 C . 东北 D . 西藏
  • 4. (2023八下·东洲期末) 抗美援朝战争司令员是( )
    A . 罗荣桓 B . 叶剑英 C . 彭德怀 D . 徐向前
  • 5. (2023八下·东洲期末) 2023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6周年纪念日,与此相关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民族平等制度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6. (2023八下·东洲期末) 材料“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1952年,中国农民发出这一感慨是因为实施了(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7. (2023八下·东洲期末) “许玉忠,男,河北省青县人,1921年生,1951年5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1师543团副班长”根据资料叙述,该英雄牺牲地应在( )
    A . 中国 B . 美国 C . 朝鲜 D . 日本
  • 8. (2023八下·东洲期末) 某书写到“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 .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 9.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下图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 .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 10.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下表为我国在“一五”时期的各部门投资比例。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行业

    工业

    农林水利

    运输邮电

    文化、教育和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备注

    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

    A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 .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 11. (2023八下·东洲期末)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在( )
    A . 1953年。全国基层选举 B . 1954年,第一届人大 C . 1956年,贯彻“双百”方针提出 D . 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 12. (2023八下·东洲期末) 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抗美援朝 D . 改革开放
  • 13. (2023八下·东洲期末)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当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民歌创作的背景是(    )
    A . “一五”计划 B . “大跃进”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 土地改革
  • 14.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下列表格中。①处应为( )                                                                                

    “最可爱的人”

    航天英雄

    黄继光、邱少云

    焦裕禄、王进喜

    杨利伟、翟志刚

    A . 社会主义建设的楷模 B . 取得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C . 改革开放事业的先锋 D . 推动文化繁荣的艺术家
  • 15. (2023八下·东洲期末) 邓小平同志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以下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原子弹研制成功与科学家贡献密切相关 B . 我国政府和领导重视原子弹研制 C .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D . 科技进步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增强
  • 16. (2023八下·东洲期末)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下列新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与之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东方红一号 C . 籼型杂交水稻 D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17. (2023八下·东洲期末) 美国代表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个发生在1971年“转折点”是( )
    A .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 . 万隆会议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
  • 18. (2023八下·东洲期末)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获得了“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是(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屠呦呦 D . 袁隆平
  • 19. (2023八下·东洲期末) 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三千多人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
    A . 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 . 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 . 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
  • 20.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
    A . 土地所有制改变 B .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C .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 D . 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 21.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下列城市,既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一线城市,又是中国现代第一批主动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
    A . 广州 B . 上海 C . 厦门 D . 深圳
  • 22. (2023八下·东洲期末) 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材料突出反映了(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B .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C . 计划经济体制促进社会改造 D .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 23. (2023八下·东洲期末) 邓小平同志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 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C . 实现共同富裕 D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24.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下表为1987年台湾地区电影电视热门题材情况统计。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电影公司或电视台

    飞腾公司

    中华电视台

    台湾电视台

    影片或栏目

    《跨过海峡》

    《返乡探亲》

    《落叶归根,海外返乡行》

    A . 台湾当局两岸政策松动 B .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C . 大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 . “统一国家”已成为两岸共识
  • 25. (2023八下·东洲期末) “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材料中催生1992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
    A . 建立4个经济特区 B . 开放沿海开放城市 C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26. (2023八下·东洲期末) “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我们不要求他们都赞成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只要求他们爱祖国,爱香港。”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全体香港人都有治理香港的权利 B .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治港的前提 C . 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治理香港 D . 香港回归后只能由港人自己治理
  • 27. (2024八下·山西月考) 新中国阅兵式中展示的武器装备经历了“‘万国牌’——苏联引进——自主研发”的过程。这说明我国军备发展( )
    A .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B . 主要依靠引进技术 C . 自主科研能力增强 D . 得到苏联全面支持
  • 28.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中国古代兵书中提出:法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战略布局中的( )
    A . 全面依法治国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从严治党
  • 29. (2023八下·东洲期末) 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 )
    A . 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 B . 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 C . 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 D . 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
  • 30. (2023八下·东洲期末) 全世界人民都能即时收看2022北京冬奥会精彩的比赛 ,这是得益于下列哪项技术( )
    A . 信息技术 B . 原子能 C . 航天技术 D . 生物工程
二、非选择题(共有3小题,共计40分。)
  • 31. (2023八下·东洲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年代尺

    材料三:在对待国际关系方面,习近平坚决推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因为它们指明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和平社会生活的新航向。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首席研究员洛曼诺夫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声音”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是如何体现的,请列举两例。
    2. (2) 写出材料二中年代尺上的A、B处的历史事件。B处历史事件对中美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改革开放以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会议,试举一例。
  • 32. (2023八下·东洲期末) 材料一:2008年12月,国家领导人在纪念改革开发30周年大会上指出,三十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材料二: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和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1979年,我国开始筹建特区。

    1. (1) 材料一中的“三十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三方面? 有什么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农村的改革从哪个省开始实行的?
    3. (3) 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里?后来增设的沿海开放城市有多少个?形成什么格局?
    4. (4) 我国提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谁?
  • 33. (2023八下·东洲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主张“仁政”,也就是把“不忍人之心”扩充到政治精神中去。……,这种见解是孟子以前的儒家所没有的;孟子在政治措施中,最注重“养民”,他曾立有改善民生的具体方案。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情况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政治主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
    3. (3)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写出你对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