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发展社会经济 ②改革生产关系 ③建立先进制度 ④推动思想解放
国家和地区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65年 |
1986年 |
1965年 |
1986年 |
1965年 |
1986年 |
|
低收入国家 |
42 |
32 |
28 |
35 |
30 |
32 |
中下等收入国家 |
30 |
22 |
25 |
30 |
43 |
46 |
中上等收入国家 |
18 |
10 |
37 |
40 |
46 |
50 |
(以上发展中国家合计) |
(30) |
(19) |
(31) |
(36) |
(38) |
(46) |
市场经济工业国 |
5 |
3 |
40 |
35 |
54 |
61 |
食物不足发生率(%) |
||||||
时间 |
2005年 |
2010年 |
2012年 |
2014年 |
2016年 |
2017年 |
全球 |
14.5 |
11.8 |
11.3 |
10.7 |
10.8 |
10.9 |
非洲 |
21.2 |
19.1 |
18.6 |
18.3 |
19.7 |
20.4 |
亚洲 |
17.3 |
13.6 |
12.9 |
12 |
11.5 |
11.4 |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 |
9.1 |
6.8 |
6.4 |
6.2 |
6.1 |
6.1 |
大洋洲 |
5.5 |
5.2 |
5.4 |
5.9 |
6.6 |
7.0 |
北美和欧洲 |
<2.5 |
<2.5 |
<2.5 |
<2.5 |
<2.5 |
<2.5 |
材料一:作为工业革命初期英国支柱产业的棉纺织业,从 1820年起已呈现下降趋势;1830年进口棉花价值14亿英镑,1840年仅4.45亿英镑,而随着英国对出口机器禁令的解除和允许技工出国(1824年)、取消机器出口税(1843年),加上19世纪30年代以来欧美兴起了铁路热,英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变成机器、军火与铁路设备,这些产品的内需和出口带动了机械、冶金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北美新英格兰、法国北部等地的机器纺织业从19世纪30年代已经兴起,并以廉价劳动力同英国纺织品竞争。上述国内外市场条件的变化必然使资本从棉纺织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附加值高、外国尚无力与英国竞争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机械、冶金、造船)流动。资料显示,1830年前,英国私人投资集中在棉、毛纺织工业和运河、道路建筑;1830年以后对运河投资显著减少,而对铁路和海外投资增加。
——摘编自张跃发《英国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产业结构的两次转换》
材料二:
——摘编自陈晓东、邓斯月《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
材料三:中国已经完成从“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变,步入了服务型经济社会。从产业政策演变可以看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点任务逐渐由产业结构调整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调整手段逐渐由政府管控转向市场主导,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发展阶段由数量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惠宁、刘鑫鑫《新中国70年产业结构演进、政策调整及其经验启示》
材料一: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领导地位的灾难性坍塌使人数很少的西班牙人能够取代被消灭了的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的祭司和武士部落。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墨西哥和秘鲁所有重要居民点的人都至少表面上皈依了基督教。……在城镇里,法律形式和关系很快被西班牙和天主教模式重塑;矿山也被迅速地按照欧洲技术水平组织开采,其生产的白银大量流出,打乱了世界价格体系。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材料二:1810年的“五月革命”揭开了拉普拉塔地区独立运动的序幕,到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独立。直到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展示给世人的仍然是“贫困、落后”的“荒凉感”。……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阿根廷从一个人烟稀少、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边缘国度,迅速发展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英国、美国等少数国家的国家,各种派系之间的冲突也逐渐缓和,实现了国家的真正统一,并且开始发展现代政党政治。
——摘编自董国辉《初级产品出口与阿根廷的早期现代化——拉美独立运动爆发200周年的反思》
材料一: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亿吨。从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钱学森将20世纪80年代正在兴起的以信息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界定为“第五次产业革命”,并提出“要预见到第六次产业革命”。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发展。总之,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的技术不断涌现,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发展,孕育出新的产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制约,它也会给人类带来惨痛的灾难和损失,成为人类文明的巨大障碍。
——摘编自唐素琴、魏旭丹、赵宇《新科技革命对法律的挑战及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