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

更新时间:2023-08-11 浏览次数: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958年,一个电话改变了黄旭华的一生。从此,他的一生与核潜艇结缘。

    在此四年前,美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首次试航;一年前,苏联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58年6月27日,聂荣臻元帅向中共中央呈送的《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获批,拉开了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序慕。1959年秋,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帮助中国发展核潜艇,遭到拒绝。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然而,当时连核潜艇长什么样儿也不知道。黄旭华他们只得带着“三面镜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镜”搜索相关资料,用“显微镜”审视相关内容,用“照妖镜”分辨真假虚实。就这样,中国核潜艇事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发展。

    1965年,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启动。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在葫芦岛成立,黄旭华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白天养猪、修猪圈,晚上黄旭华和同事们潜心于核潜艇事业。没有计算机计算核心数据,就用算盘和计算尺;为了控制核潜艇的总重和稳性,就用磅秤来称。黄旭华和同事们用最“土”的办法解决了尖端的技术问题,同时用创新的思维解决关键问题。核潜艇的形状是采用常规线型还是水滴线型,一度困扰着黄旭华和他的同事们。美国发展核潜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以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常规线型,同时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摸索水滴型体的流体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制出先进的水滴型核潜艇。依据大量试验和科学论证,黄旭华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旭华和同事们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信、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7项技术。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顺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被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列入海军战斗序列。

    这是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上马三年后开工,开工两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成功下水。两年四个月后,交付海军训练使用,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4月29日,我国进行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数百米深的深潜试验,是最危险的试验。“核潜艇上一块扑克牌大小的钢板,深潜后承受的外压是1吨多。这么大的艇体,有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不严,都是艇毁人亡的结局!”为增强参试人员信心、减小压力,这位64岁的总设计师作出惊人决定:亲自随核潜艇下潜。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核潜般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直往参试人员的耳朵里钻。黄旭华全神贯注地记录和测量着各种数据。

    成功了!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

    1988年下半年,中国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完成水下发射导弹试验,意味着中国真正具备了水下核反击能力。核潜艇横空出世,使我国从此摆脱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

    “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没有回家。”黄旭华说。

    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

    (摘编自刘诗平等《人生,为祖国深潜一记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进程中,科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大国重器,令中国人民挺直腰杆;高铁、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夯实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5G、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助推中国技术创新由“跟跑”向“并跑”转变,并逐渐向“领跑”发起冲击。这些辉煌成就背后,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精神品质得以彰显、传承和发扬。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汇、彼此影响,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内部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需要科技实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从外部看,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前夜,科技竞争愈加激烈,各国在能源与资源、信息网络、新材料、医药健康等研究领域持续发力,期望通过重大科技突破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可以预见,未来科技发展将呈现竞争与合作共存、自主创新与开放融合并行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就要让科学技术更好服务国家发展需要,推动我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并通过营造科学氛围和科学环境,在全社会集聚起不懈攀登的力量,实现科学精神的代际传承,助力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

    (摘编自丁奎岭《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1.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用较多笔墨交代事件发生背景,主要目的是说明我国提出导弹原子潜艇制造计划的由来。 B . 文章介绍当年核潜研制的恶劣环境和简陋条件,凸显了黄旭华及其同事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 C . 文章将我国当时的研制方案与美国发展核潜艇的方案进行对比,旨在表现我国方案更加可行。 D . 首次深潜试验时,64岁的总设计师黄旭华亲自随核潜艇下潜,是为了展现其身先士卒的带头意识。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选取黄旭华“荒岛求索”的事迹,集中表现了老一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选材的典型性。 B . 材料一以核潜艇研制时间为线索,既利于展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过程,又利于展现主人公的精神境界。 C . 材料二首段选取多个标志性事件,目的是论证“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与心血”这一观点。 D . 材料二第2段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可以激发读者的使命感,体现了新闻评论鲜明的针对性和引导性。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科学家精神的一项是( )
      A . 王振义院士不仅攻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还培养了陈竺、陈赛娟、陈国强三位院士。 B . 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毅然回国,成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C . 焊接工高凤林屡次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D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津在故宫专心修复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基于材料二中“我们在内外环境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你认为材料一这篇人物通讯有何社会现实意义?
  • 2.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过年

    茅盾

    天宇是阴沉沉的;天像在发闷,又像是没有睡醒,没精打采似的。虽然说不上是喜欢,老赵可是向来就不觉得他有理由来反对这样的天气。一年到头,他白天上公事房,公事房里他所占有的那个角落反正是不论阴晴都得开电灯的,晚上呢,他当然有个家,一丈见方那样一间,尽管外边太阳晒得狗吐舌,他这家还是得不到什么阳气。

    “我见鬼吗,来看这种年货!”老赵偷偷叹口气,心里说。抽身就想走。

    现在他觉得街上走的人,好像都是办年货的,而且又觉得手提着糖果、饼干、年糕、瓶装酒等等诱人的东西的,也特别多——比空手的人多。他惘然想起昨天也是在这条街上走过,偶然朝一家食品店望一眼,看见高高挂在那里的一提一提的东西,其实也不过小小两个纸盒的蜜钱,再加两瓶酒,几块红白年糕,可是标价就要几万。

    有人说:“大减价的铺子真多,几乎一条街上没有不是大减价的,可是一看标价,比上月不减价的时候倒又提高了。”

    “这是为了下月不减价时再提高作准备呀!”又一人立刻接着俏皮地说。各种的报道,各种的预测,于是纷纷而来。

    老赵坐在他的“岗位”上,只是倾耳谛听,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也不起任何反应,大减价的铺子跟他向来很少关系,正像早上他路上碰见的鲜花摊儿一般。和他有切身关系的物品,向来是无所谓大减价的。

    他一边想,一边惘然看着那些闲谈的同事们的脸。他忽然觉得这些脸都很陌生,这些脸虽然各有各的表情,而且是极善变化的表情,可是又都那样勉强而刻板,好像是些不同形式的面具。而且即使是高声的笑,那笑声也极不自然,似乎本来不想笑,也并无可笑之处,不过为了闲谈中间总得夹一点笑声才合适,于是就官样文章地笑了起来。

    这一个新的感觉,使得老赵心里发毛,不敢再抬眼看了,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脸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样个谱式?

    老赵心里感到点空虚。逢到过年这么一个习俗相沿的佳节,要是单位里干脆不放假,那他这做父亲的不带孩子们乐一天,似乎也不算有亏父道,可是偏偏又放了假了,他怎么办呢?站在马路上茫然四顾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要设法曲尽为父之道,反正一年只这一次。于是心里就默默地计算他的口袋里的全部财产。难道他做父亲的就连一些口福都不给他的孩子们吗?不用什么山珍海味,有这么一点甜甜的,便够叫孩子们快活得跳了;而这,似乎尚在他能力范围以内。

    “贵得怕人呀!”老赵低声说,便也伸手去摸-下那块宝贝。

    取钱的时候,手又碰到自己正楷抄写的那张单子,老赵微微一怔,但是他仍然很痛快地付了钱,拿起年糕,奋步走出了那店铺。

    现在只有老婆交办的差事了。要是这也顺利完成使命,那就连夫道也尽了,老赵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而手里的一斤年糕又那么重甸甸地怪窝心,一丝开朗的皱纹掠过了老赵的苍白的面孔。

    天黑的时候,老赵回到家里了,这时候,在他这家所在的那条小巷子外边,麻雀牌的煞拉煞拉的声音也在那整齐的楼房里响起来了。

    在小巷子里,也有个醉汉扯紧了嗓子,似哭非哭地,在哼着什么小调。从那些破烂平屋里闪出来的点点桐油灯光,加倍衬出了这地段的阴森——但并不冷落。挤在这里的人家照例是不能哑起嘴巴来的,今晚当然不会例外,不过跟坡上那一带整齐的楼房比起来,这里是另一种调子罢了。

    老赵的家也是这样。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又唠叨了一回;两个小孩子拉住父亲一会儿问他明天放不放假,一会儿又夸说他们天黑以前在坡上那一带楼房前面所见的好吃的好玩的种种;这个说了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似乎光是说说也够快乐似的。

    老赵不作声。回头看一眼两个睡着的孩子好像自己回答自己似的说:“总也快过完了,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

    “哦,打完了仗,天上就落下金子来吗?”老婆生气地大声说着。

    老赵低了头,半晌,这才偷偷叹口气说:“人,总得有个希望呵,人是要希望来喂养的罢!”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天宇是阴沉沉的”“没精打采似的”,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晦暗,给全文打上了暗淡的底色,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B . 老赵在大街上,“心里感到点空虚”,既指对那些同事们闲谈中间夹一点笑声的不解,也指自己面对物价飞涨的不知所措。 C . 老赵回到家,两个小孩子缠住不放,“这个说了一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以及对父亲的关心。 D . 小说前后两次出现“偷偷叹口气”,都很好地反映了老赵的心理,同中有异,前者是无奈中有愤慨,后者则是无奈中有期待。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惜墨如金,既叙写了老赵过年买东西的行为、感受,也交代了老赵单位的情况和同事的言论,使社会环境更具典型性。 B . 整齐的楼房里麻雀牌的煞拉煞拉声、醉汉的小调、破烂平屋里的点点桐油灯光,反衬出小巷的冷清和阴森,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 . 小说多处运用反语,其中“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句,诙谐风趣,调侃中却语道尽老赵生活的辛酸,是含泪的幽默。 D . 小说以老赵的自言自语收束全篇,辛酸中不乏温馨,艰难中看到希望,朴素中蕴含深思;直接揭示主旨,提升了小说的思想境界。
    3. (3) 有人说茅盾的作品体现了“矛盾”,请简要概括老赵生活中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4. (4) 小说中老赵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虽然生活不易,但老赵身上依然有许多亮色,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这种亮色的。
二、文言文阅读
  • 3.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警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咒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B .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C .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D . 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依次有卿、大夫、士三级。 B . “绝粮”中的“绝”意为断,与《劝学》中“而绝江河”的“绝”含义相同。 C . “子贡色作”的“作”指呈现出,与《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中“舍瑟而作”的“作”含义不同。 D . 伯、叔,古代兄弟排行。伯指排行老大,叔指排行老三。亦有孟、仲、叔、季之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时,陈、蔡两国的大夫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 . 孔子一行被困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就连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 . 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质疑孔子之道这表现了二人在“穷”境之中出现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 .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感到欣慰,许诺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

      ②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5. (5) 子贡和颜回对孔子问题的回答,分别表现出他们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说明。
三、默写题
  • 4.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重阳【注】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释】写作此词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进行土地革命斗争。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两句,通过对比泛论人生天道,富有哲理,由此引出重阳入题。 B .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调动视觉与嗅觉描写菊花,作者在菊花中蕴藏的情感心志与陶渊明相同。 C . “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句中,“劲”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 D . “胜似春光”,表现了作者的独特情怀;“寥廓江天万里霜”,以景作结,写出天阔水长的寒成秋景象。
    2. (2) 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词。
  • 5.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2. (2)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面对统治者的严酷刑罚和威风怒气,人们的态度是:“”。
    3. (3) 杜甫《登岳阳楼》中,写诗人在岳阳楼上远眺,想到兵荒马乱,不禁潜然泪下的诗句是:“”。
四、语言表达
  • 6.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___,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___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____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 B .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 C .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 D . 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
    2.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方兴未艾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风霜 B . 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霜 C . 如火如荼接踵而至胸有成竹饱经沧桑 D . 方兴未艾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沧桑
    3. (3)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①____。黄沙漫天的楼兰古城,是人类向大自然过度索取留下的深刻教训,润泽一方的都江堰,记录下中国人妥善利用自然的朴素智慧;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力传承,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已走到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已是必然选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工业化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②____。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我们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如今,绿色生活方式已经是中国社会的新时尚,生态环保思想日益成为主流文化。垃圾分类制度逐步推进,绿色出行为“最后一公里”难题找到了答案,“地球一小时”等环保公益活动如火如茶……热爱自然的情怀,凝聚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③____,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 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B . 生态环境与人类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C . 人类与生态环境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昭示和警示我们 D . 生态环境与人类互动的诸多事例,一遍遍警示和昭示我们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五、材料作文
  • 8. (2023高一下·湘阴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忘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责任召唤,使命必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