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寒食》中运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描写全城皆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句子:,。
②《十五夜望月》中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③《竹石》中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是:,。
《马诗》 |
于谦 |
不怕牺牲、品质高洁 |
《石灰吟》 |
郑燮 |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
《竹石》 |
李贺 |
不惧打击、坚韧刚劲 |
两小儿辩日
ㅤㅤ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ㅤㅤ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五,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ㅤ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ㅤㅤ孔子不能决也
ㅤㅤ两小儿笑曰:“敦为汝多知乎?”
人物 |
观点 |
说理角度 |
一儿甲 |
|
|
一儿乙 |
|
|
腊八粥(节选)
ㅤㅤ“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ㅤㅤ“是啊!孥孥说得对。”
ㅤㅤ“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ㅤㅤ“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ㅤㅤ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会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ㅤㅤ“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①粥,是我国的一种传统食物,阅读下面的顺口溜,试将粥的名称和食用价值按顺序整理在表内。
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消暑解热毒,常食绿豆粥。梦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黄。
粥的名称 |
红枣粥 |
白莲粥 |
绿豆粥 |
|
食用价值 |
皮肤好 |
|
|
|
②吃腊八粥是腊八节传统习俗,下面的图片反映的是的节日习俗。除了下面两幅图画的内容你还知道该节日的习俗有、等。
③读下面的诗句可知(2)题所说的节日的起源与(填人物)有关。图(填序号)表现了诗中提到的习俗。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ㅤㅤ①儿时的家乡,到处种的都是棉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它们开出一地的明朗,温暖着大地和农人的心,春天,刚听到布谷鸟的鸣叫,人们就开始忙碌了。记忆中,母亲好像天天泡在棉田里,双手染满了棉叶的颜色,衣裤鞋子沾满泥水,全身上下都带着棉田里特有的气息。
ㅤㅤ②在盛夏的热风中,棉花很快就长成了茂密的“灌木林”。等到棉花开花时,棉田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棉花的花儿美如蝶翅,颜色不一,红的,白的,娇艳柔嫩。有趣的是每一朵花的底部都包裹着一个棉桃,初如豌豆,逐日渐长,直至变成一个硕大的桃子形状,那花儿才黯然谢去。等到了秋天,棉桃绽开,白色的橘瓣一样的果肉呈现在人们眼前时,那才是真正的“开花”了,是它一生丰厚的积蓄在展示。
ㅤㅤ③最喜欢那满田的棉桃“吐蕊”了,放眼望去,似乎是天上的云不小心走失了,一下子掉进棉花地一样。等大多数棉桃裂开了,母亲带着我一起去摘棉花,棉田里,母亲头裹方巾腰系棉兜,一会儿侧身,一会儿弯腰,五根手指同时伸向盛开的“花姆”,一捏,就将一团棉花收进棉兜里。母亲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腰间的布兜也越来越鼓,看上去宛若幸福的孕妇,通体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ㅤㅤ④刚摘的棉花是潮湿的,还要在灿烂的晴天暴晒两日。它们被薄薄地摊开来,像天上的朵朵白云落到门前。有时候我也会帮忙翻晒,让每一点棉絮都尽情吸收阳光的味道和温暖,棉花的清香也会混合着一股湿漉漉的水汽时不时地撩着鼻翼。等忙完一阵后,母亲会瞅个时间,忙着弹棉花、套棉被,缝棉衣做棉鞋。柔韧的棉裹起秋阳的味道,母亲的手掖了又掖,拍了又拍,看着平坦厚实的棉被和胖嘟嘟的棉衣,她的心里好像就有了着落。
ㅤㅤ⑤母亲做的棉衣、棉鞋像是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寒冷,留下了温暖,穿着母亲做的棉衣,哪怕是走在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冬里,依然温暖而又幸福。等我有了女儿后,每到冬天女儿都会穿着母亲做的小碎花棉裤棉袄,不罩外衣,中式的棉袄有些溜肩,使女孩子看上去清秀而姣好,一张小脸反而生动起来。
ㅤㅤ⑥棉花,世上最温暖的“花”,也是世上唯一拥有阳光气质的“花朵”。棉不断,母爱不断,温暖不止。特别是在寒冷的冬日,只要有了棉,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热度。
弹棉花→→→种棉花→做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