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灵动)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捷 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 明确),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鸟类、蜻蜓和飞机
鸟类张开翅膀在辽阔的天空自由自在地翱翔,激起人们产生飞上蓝天的欲望。经过许多人艰苦卓绝的努力,研究鸟类的飞行,多次进行模拟试验,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几千年来搏击长空的愿望。
但是,飞机在高空中飞行时,有时会产生一种震颤现象。飞机飞得快时,这种振动往往会造成机翼折断、机身坠落的事故。这个难题使人们伤透脑筋,不得不向生物请教。生物界在亿万年进化过程中,早就具备了一种对抗震颤的办法。蜻蜓的翅膀末端有一小块发暗的斑点——翅痣,如果把它切除,蜻蜓飞起来就会飘来荡去,很不稳定。人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弄明白这翅痣就是蜻蜓对抗震颤的装置。人们借用蜻蜓这个奇妙的结构,在现代飞机机翼末端加了类似的加厚区,用以消除震颤现象,飞机就飞得既平稳又安全了。
①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②奋力的斗争和冲击,来飞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