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21 浏览次数:74 类型:期末考试
一、    (16分)
  • 1. (2023八下·历下期末) 【任务一】下面是小历同学为本次研学活动撰写的策划案的部分内容,我们一起去完善下。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脉一路向东,万里chí______骋,涌入渤海。她在13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内,孕育了璀璨的黄河文化。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到济宁,我们将一起游览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感受名副其实的儒家文化发xiǎng______地的底yùn______;登泰山,我们极目远 , 饱览云海的风云变幻 , 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满怀;在济南,我们仰济南战役纪念馆,怀革命先烈,传承黄河精神;赴东营,随着纷至tà______来的游客,来船驶往黄河入海口,聆听振聋发聩的怒吼,一览“黄蓝交汇”的奇观……

    1. (1) 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qū) B . 极目远(zhào) C . 仰(zhēn) D . 缅怀(miǎn)
    2. (2) 文段中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字词,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弛                   详                  韵                  沓 B . 驰                   祥                  蕴                  踏 C . 弛                   祥                  韵                  踏 D . 驰                  祥                  蕴                  沓
    3. (3) 文段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责无旁贷 B . 名副其实 C . 风云变幻 D . 振聋发聩
  • 2. (2023八下·历下期末) 【任务二】下面是小夏同学为本次研学撰写的倡议书,我们一起去检查下。

    下面倡议书中的四个画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同饮一河水,守护母亲河

    亲爱的同学们: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A从古至今,她不但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文明,更无私地滋润着两岸的土地。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母亲河,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之源。在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主动保护黄河生态环境。B在沿线景区内,我们切喻不乱丢垃圾。

    (二)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C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黄河。

    (三)牢固树立节约用水意识,我们要从关紧水龙头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节约用水。D让我们行动起来,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建设美丽黄河而努力!

  • 3. (2023八下·历下期末) 【任务三】围绕本次研学,小郝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与黄河文化有关的资料,我们一起去欣赏下。
    1. (1) 下面是一副写黄河的对联,请根据上联,从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上联:白日依山腾紫气                     下联:______

      A . 避面黄河九曲采 B . 黄河入海涌春潮 C . 万里黄河绕黑山 D . 黄河远上白云间
    2. (2) 如图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形象标志,请尝试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顾。

二、(36分)
  • 4. (2023八下·历下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B . 怪者也                             志:记载 C .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D . 去以六月者也                  息:休息
    2. (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为鸟                                           伯乐不常有 B . 南冥 , 天池也                                 中轩敞为舱 C . 徒于南冥也                                 子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 . 正色邪                                           此之谓乎
    3. (3)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力大无穷、硕大无比、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B . 选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鲲变化为鹏,从北海迁徙到南海的壮丽图景。 C . 选文中,无论是大鹏,还是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有所依靠的。 D . 选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 5. (2023八下·历下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同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 , 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札记·学记》

    【注释】①庸之:归功于他。②怨之:怨恨于他。③节目:木竹之关节,较强硬。④说:同“悦”,愉悦。⑤从容:一眷(击)一容,其声方尽,喻答问时,一问然后一答,以尽义理也。

    1. (1)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3. (3)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在学习方面的收获。(至少两点
  • 6. (2023八下·历下期末)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批絮帽 , 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①絮帽:棉帽。②钲(zhēng):铜锣,呈圆形。③西崦(yān):这里泛指山,诗人将要前往的地方。④饷:用食物款待别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人“欲山行”之际,东风如善解人意的知己,吹散阴云,雨过天晴。 B . 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呈现出一幅生动秀丽的乡野春景图。 C . 尾联诗人亲眼目睹西崦人家煮芹、烧笋和春耕的欢乐场景,这属于实写。 D . 这首诗写了出巡途中所见所闻,借景抒情,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2. (2) 这首诗的诗眼是“乐”,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因何而“乐”。
  • 7. (2023八下·历下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 . “大苏”,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C .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与李商隐合称“李杜”,被后世尊称为“诗仙”。 D . 《送友人》中,“蓬”指蓬草,是诗歌中重要的意象,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 8. (2023八下·历下期末)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1. (1)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3. (3)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4) 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想院寓居作》)
    5. (5) ,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6. (6)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因安史之乱和屋漏逢雨而彻夜难眠的句子是:
    7. (7) 《卖炭翁》中,通过外貌描写,表现卖炭翁砍柴烧炭极其辛苦的句子是:
三、(7分)
  • 9. (2023八下·历下期末) 近日,学校开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活动,请根据提示和要求,完成下列阅读记录卡。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记录

    关注人物

    他是保尔少年时代的好朋友,积极参加革命,曾任共青团区委书记,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流弹击中,英勇牺牲。

    ①“他”是指

    他原是一名水兵,地下工作者,对保尔革命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杰出代表。

    ②“他”是指

    她是林务官的女儿,外形靓丽,爱打扮,给少年时代的保尔带来很多温暖,后因两人的政治观点不同而分手。

    ③“她”是指

    关注情节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服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体站在那里……像筛子筛过一般的细雨不停地下着,寒冷的雨点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淌下来。

    ④从这段自然环境描写中可以看出保尔在参与的任务是:

    关注评价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⑤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的精神:

四、(31分)
  • 10. (2023八下·历下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斑鸠鸣春

    刘琪瑞

    ①早起散步,走在初春的田间小路上,忽听得树林里传来几声鸟鸣,“咕咕、咕咕,咕—咕—”,宛转悠扬,清脆悦耳。“树上斑鸠叫,春天已来到。”我知道,这是高树隐匿的斑鸠鸟开始鸣春求偶了。

    ②斑鸠是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鸟类,常见的品种多为山斑鸠和珠颈斑鸠。山斑鸠全身羽毛以褐色为主,头颈部染有一层酒红色,像披了个酒红色的纱巾。珠颈斑鸠体羽大多为蓝灰色,其颈侧缀有一片黑白斑点,像是镶嵌了一层亮闪闪的珍珠,珠颊斑鸠的脚为紫红色,鸣叫声轻柔悦耳,回旋往复,袅袅不绝。斑鸠形似鸽子而比鸽子略小,故又被称为“野鸽子”,又因其呆憨,不怕生人,常在打谷场边觅食散落的谷物,农人又叫它“呆鸽子”。斑鸠的别名还有鹁鸪、咕咕鸟、笑鸽、锦鸡、祝鸠等。

    ③斑鸠主要生活在山地和林区,也喜欢自然环境优美、植被覆盖率高的村庄、农舍,以谷物、野菜和草木的种子为食。

    ④斑鸠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回大地的报春鸟。当一浪浪东风款款吹拂,斑鸠早早感知春天的讯息,呼朋引伴引吭高歌 , 用优美的歌喉开启春天的序曲。唐代诗人元稹在《春鸠》中写道:“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犹知造物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斑鸠和百舌鸟一起加入春天的合唱,虽然是去年的音韵和声调,可春风听得真,花草懂其情。它们不像夏日聒噪的鸣蝉,鸟鸣会把树木染绿,把桃花润红。

    ⑤______。农谚云:“斑鸠鸟儿叫,雨落打树梢。”“斑鸠咕咕叫,预兆雨天到。”斑鸠是主雨的鸟,它把春天呼唤来了,还要催来蒙蒙春雨,使田野阡陌万千草木焕发盎然生机。明代诗人陈玺作《斑鸠》诗云:“香禽自何处,共立枝头语。唤起晓耕人,西畴足春雨。”这些斑鸠不知从哪儿飞来了,站在田垄地头的高枝上,一声声咕咕呼唤:下雨啦!下雨啦!快快耕、快快耕!

    ⑥斑鸠是模范的夫妻,是忠贞不渝的爱情鸟。《诗经通义》中记载,这种鸟“尤笃于伉俪之情,其一或死,其一亦即忧思不食,憔悴而死”。斑鸠是一夫一妻制,它们对爱情非常忠贞,夫妻之间也非常默契。雌雄共同筑巢,其巢筑建得也很简朴,枝丫枯草搭建而已。明代《贤奕编》中有歌诀:“人道斑鸠拙,我道斑鸠巧。一根两根柴,便是家缘了。”它们还会轮班孵化幼崽,幼崽出生后,雌雄斑鸠还要轮流觅食,共同哺育后代,可谓标准的模范夫妻。

    ⑦斑鸠寓意快乐吉祥,是喜庆祥和的吉祥鸟。春天来了,它们会成双成对飞临农舍做巢,给农人带来快乐和吉祥。故民间常用“鹊笑鸠舞”作喜庆祝辞,俗语也说:“喜鹊欢叫,喜事来到;斑鸠飞舞,家家有福。”斑鸠和喜鹊一样,都是福星鸟、吉祥鸟。

    ⑧斑鸠还象征着福寿,是祈寿延年的长寿鸟。《后汉书·礼仪志》中云:“八十九十,札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之为怖。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说斑鸠为“不噎之鸟”,意为祝愿老人牙口好,饮食平安,健康长寿。“鸠”者“九”也,“九”为最大的阳数,代表长长久久之意,古人以此象征福寿绵长。古时,人们表达对长者的尊敬时,常在玉杖上雕琢斑鸠的图案作为装饰,送给八十岁、九十岁的老人,这种玉杖也被称作“鸠杖”。

    ⑨小小斑鸠鸟,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诗情画意。农谚云:“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我们一定要爱护斑鸠爱护鸟类,与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和谐相处、美美与共!

    1. (1) 下列的表述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 斑鸠的品种共有两类,分别是山斑鸠和珠颈斑鸠。 B . 斑鸠主要生活在山地和林区,也喜欢自然环境优美和植被覆盖率高的村庄。 C . 斑鸠夫妻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非常默契,雄鸠负责筑巢,雌鸠负责觅食。 D . 自古以来,人们把斑鸠作为长寿的象征是因为斑鸠的寿命可以达到八九十岁。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主要介绍了斑鸠的形体特征、生活习性及其象征意义。 B . 第④段中的“呼朋引伴”“引吭高歌”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 C . 第⑤段空白处,可补写的句子为:“斑鸠是农人的帮手,是唤雨催耕的勤快鸟。” D . 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及俗语,既丰富了斑鸠的文化内涵,也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
    3. (3)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文章第①段的妙处。
  • 11. (2023八下·历下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树楝花开

    林翠珍

    ①“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走在乡村,一树树的楝花,安静地伫立在农家院前。淡紫碎花,悠悠飘落,岁月静好,让人流连。

    ②记忆深处那段美好时光,也与楝花有关。幼时,外婆家门前也有一棵苦楝树。外婆说,这树好种,因为苦,不招虫,鸟也不吃它的花和果。然而苦楝树太高,长出的花太小,我却不大喜欢它。

    ③暮春时节,楝花纷纷扬扬地开了。我还没上学,有着辽阔无垠的自由和快乐。楝花盛开时,我和表妹每天在树下玩,抓子儿、跳飞机、翻花绳……只有外公外婆总在忙活。外公是个木匠,他总在琢磨着那一根根木头。外婆呢,洗衣服、砍柴等,一刻也不闲着。我们玩累了,就夹求外婆讲故事,还要她用簕古编个蜻蜓。外婆说,她会编一个新娘。

    ④“新娘美吗?”我们睁大了眼睛。

    ⑤“美呀!发髻上插着花。”

    ⑥恰逢,微风拂过,淡紫色的小花朵儿飘下来,落到外婆花白的头发上,温柔淡雅,熟是好看。表妹大呼:“唉!我知道了,是像外婆这样漂亮的新娘!”此话一出,外公逗乐般应道:“你外婆年轻时,美得赛过花儿呐!”外婆笑得前俯后仰,两顿泛起了红晕。随后说起,这棵楝花是外公外婆结婚之初,建房子时种下的,它见证了外公外婆白手起家、携手并肩的几十年。“这棵树年年都开花,年年都开得好。”外婆高兴地说。

    ⑦我抬头,才发现楝花竟也有别样的美。它秀丽玲珑的叶片,如剪纸般青翠均匀。那质地致密的树干树枝,总是清清爽爽,远看如同一把撑开的绿伞。细碎的花朵儿,聚集一齐开放时,纷繁而热烈,静谧又震撼,满树紫白相间,密密匝匝,美得如诗如画,我不由得喜欢上了它。

    ⑧秋天,苦楝树结籽了。一簇簇的苦楝籽,由青变黄,像一个个金铃,成串成串地挂在树枝上,在秋阳的映照下熠熠闪亮,分外耀眼。地上的苦楝籽,不计其数。我把苦楝籽带到学校,卖给同学们,一毛钱五粒。男孩子玩弹弓,又圆又硬的苦楝籽是最好的“子弹”。女孩子呢,我对她们说:“这个苦楝种子,能种出一棵美丽的花树来。”没想到这“生意”不错,我赚了整整五块钱!

    ⑨外婆知道后,把我叫到跟前。她端坐着,两手放在藤椅上,神色严肃。然后问道:“你拿苦楝籽去卖钱了,是不是?”我不曾见过外婆这样,便一句话也不敢说,只是低着头。良久,外婆才说:“树虽然是我们种的,但大家都能欣赏。要是不懂得分享,那还算什么美?”

    ⑩又一季的楝花开过后,我要去上学了。那时乡村学校,课室凳子要由学生自带。外公买来苦楝木材,又锯又刨,给我打了一张崭新的凳子。这张凳子高矮适中,表面光滑,还自带淡淡的清香。外公说苦楝木轻,做凳子好拿不费劲,正适合我。又语重心长地说:“苦楝,苦练,求学不怕苦练,才能成大器。”我听了,心中又欢喜,又备受鼓舞。上二年级后,学校购买了全新桌椅,我的“苦楝凳子”便闲置了。但我一直记得外公说的“苦练”,读书向来都很刻苦。

    ⑪小学毕业后,我和表妹都离开了家乡。彼时外公已去世,外婆一人守着老屋,陪伴她的只有庭院前那棵苦楝树。每逢放假,我就回去看她,她都是满脸欣慰的笑容,常对我说起“你小时候……”在外婆的回忆与叙述中,美好记忆便一幕幕铺展开来。我却未察觉,外婆已垂垂老矣。告别外婆时,楝花开得正盛,她一只手扶着树干,一只手向我挥别。我回头望,外婆与楝树伫立着,她的笑容一如灿烂绽放的楝花,我永远也忘不了。

    ⑫后来,外婆不在了,老屋拆了,那棵苦楝树也砍掉了。从别后,忆相逢。纵然岁月老去,而记忆常新,那一树抹花,年年开在我心中。

    (选自《中国青年报》2023年5月4日,有改动)

    【注】①簕古:一种常绿灌木,其嫩芽可食用,叶可包粽、编篮子等。

    1. (1) 通读全文,概括本文讲述的“我”与外公外婆的故事。

      ①苦楝树下,“我”央求外婆讲故事、编蜻蜓;

      ②外公外婆为“我”讲述楝树见证两人奋斗历程的故事;

      ⑤我与外婆重温美好记忆,难忘离别时她灿烂的笑容。

    2. (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

      外婆笑得前俯后仰,两颊泛起了红晕。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⑪段中加点词语。

      在外婆的回忆与叙述中,美好记忆便一幕幕铺展开来。

    3.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纵然岁月老去,而记忆常新,那一树楝花,年年开在我心中”的理解。
    4. (4) 结合全文,说说“我”对苦楝树的情感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五、(60分)
  • 12. (2023八下·历下期末) 按要求作文。

    诗人林希说:“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其实,我们太多时候忽略了身边那些普通的人。他们或许渺小,或许卑微,或许平凡,但是他们在平凡中创造卓越,让生命溢彩流虹。他们如同尘埃里的花朵,虽然小,却散发出馥郁的清香。

    请以“尘埃里的花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