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计48分)
  • 1. (2023高二上·富阳月考)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 . 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 . 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 . 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 . 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 2.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16-18世纪,世界(主要是欧洲诸国)开始聚焦中国,而中国却未走向世界。然而文明的交流却仍以它自身的惯性和自己的规则持续进行。”以下能论证此观点的是( )
    A . 四大发明改造近代世界发挥巨大作用 B . 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C .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已经深度结合 D . 欧美近代民主思想传入中国
  • 3.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古希腊化文化把关注的目光从遥远的宇宙转向了多变的人生,文学创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创新,出现了田园诗、科普诗;在艺术创作上,由神庙建筑转向象征权力与财富的宫殿、公共建筑物和纪念碑。据此可知,古希腊化文化( )
    A . 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B . 突出世俗性和大众化 C . 强调社会等级秩序 D . 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
  • 4. 李氏王朝的第四代君主世宗于公元1444年,颁布了朝鲜半岛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即教百姓以正确字音。颁布后不久,一些士大夫们便上书反对。他们把汉字誉为“苏合之香”。据此可推知( )
    A . 汉字是世界上最高雅的文字 B . 汉字是世界上最普遍使用的文字 C . 汉字在朝鲜的影响力很大 D . 朝鲜的文字价值不大
  • 5.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间,西学东渐已不同于此前的仅有传教一途,而是有着诸如传教士、翻译局、新学堂、洋务、外交使臣与留学生等多种渠道。这一变化主要源于(    )
    A . 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客观需求 B . 民众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吸收 C . 救亡图存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 D . 统治者对“体”“用”认知的转变
  • 6.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下面漫画反映出当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特征是( )

    A . 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 B . 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展而流动 C . 移民阶层“知识精英”化凸显 D . 新兴产业从业人数增长明显
  • 7.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咖啡馆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对英国的社交形态以及政治和商业活动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下列关于咖啡馆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B . 催生了聊天、聚会的社交新风尚 C . 促进经济、文化等信息的交流 D . 直接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 8. (2023高一下·辽宁期中) 亚历山大东征时,在东方建立了多座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化城市,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今亚历山大城)就是当时建立的世界名城,城内商业繁荣,学术氛围浓厚。由此可见(    )
    A . 亚历山大东征给埃及人民带来的只有巨大的灾难与痛苦 B . 战争和征服客观上也可以成为文明传播与交流的工具 C . 亚历山大里亚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D . 经济发展促使战争的出现,战争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
  • 9.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下表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4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280

    191

    175

    172

    56

    3

    12

    26

    38

    126

    A . 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别化 B .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存在差异 D . 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更有爱国精神
  • 10.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   )
    A . 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 B . 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 . 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D . 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 11.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状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公”和“天下为家”分别指的是什么制度( )
    A . 禅让制和分封制 B . 禅让制和郡县制 C . 分封制和世袭制 D . 禅让制和世袭制
  • 12.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 .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 13.  有学者指出:“虽然汉以后,曾有过魏晋南北朝的割裂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 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再度走向统一,在修史的过程中,将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 皆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南北朝到隋唐( )
    A . 统治者注重从道统上坚持统一意识 B .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习俗 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 D . 统一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
  • 14.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495)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此举对北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举措,并能起到同样效果的是( )
    A . 开通巩固统一的大运河 B .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C . 广修寺庙,推崇佛教 D . 颁布均田令,减轻农民负担
  • 15. (2023高三上·宾县开学考) 宋王朝吸收了唐代覆亡的历史教训,建立起以分权体制为最大特色的藩镇割据防范体制。这主要表现在( )
    A . 分割中枢机构的权力 B . 崇武抑文的基本国策 C . 参知政事的全面放权 D . 事权分离的地方建制
  • 16.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用于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店辅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
    A . 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 . 经商方式灵活多样 C . 官府积极鼓励商业发展 D .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计52分,17题14分,18题12分, 19题14分, 20题12分)
  • 17.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饮食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中国古代独特的饮食理念。自古认为治理国家与饮食烹饪的原理是相通的,《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周礼》以“冢(大)宰”为百官之长。因为“宰”有调和膳羞之意,而官长需要具备厨师“调和”五味那样的本领,故“宰”成为官吏的通称。饮食与政治的联系还表现在为官者与民众在饮食上的差别,为官者称“肉食者”、平民称“蔬食者”、“藿食者”。

    ——摘自黎虎《略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餐馆、西式饭店在中国通商口岸大量出现,用最具体形象和可见、可尝的形式传播了西方饮食文化。同时,一些来华的外交使节、商人等也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食物原料、菜点及其制法、饮食习俗等。1851—1911年期间的历次世博会上都有中国的茶叶和饮食餐具——瓷器的展示。西方传教士翻译的《保全生命论》、《化学卫生论》等书籍,向中国介绍西方营养学、卫生学知识,在当时影响广泛。清末,政府颁布《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明确设立“家事”课,一般都有营养学的内容。1909年,美国基督教会出版的《造洋饭书》介绍了267个西餐菜点成品或半成品的用料及制法。西方国家还将面包、罐头、啤酒等工业食品及其机器、设备和技术输入中国,对中国食品工业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自杜莉《古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色及成因探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体现出的治国原理。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方饮食文化交流的特点以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 18.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2019年12月19日,“一带一路”巴黎论坛第三届会议正式举行, 中国的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积极回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汉开始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特征主要是:形成了以陆路为主的交通格局, 背靠海洋,面向北方,以长城为中心,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成为对抗、 交流、 融合的两大主要势力,……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 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1405年,朱棣派遣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此后又六下西洋,最远到达东非,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对话、交流和交往。 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

    材料二:“近代丝绸之路”,既是任人宰割的悲剧,也是否极泰来,走向振兴的前奏。从空间看,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扩大了;从内容看,“西学东渐”是主线,但中国也在开放中艰难发展……晚清政府平定西北起义和新疆叛乱后,“丝绸之路”还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我们从晚清民国初大量的时人旅行记中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驼队马帮活动频繁,都带有大量的丝绸。海上丝绸之路所达地更是商埠大开, 口岸林立。……先有条约开埠, 后有自开商埠。

    ——据王健《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历史跨越的重要节点》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的转变及转变原因。
    2. (2) 对比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丝绸之路”贸易有何新特点? 
  • 19.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 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益受到重视。 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 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 功、 能者优先, “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西魏北周选任官吏, 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 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和政绩考核。“其志行名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 然所以得之审者, 必由任而试之, 考而察之。”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 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 每年考核, 公示结果。 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善为上上, 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存状, 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

    ——据《新唐书》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演变情况。(制度,依据)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 20.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近年来,欧洲发达国家既面临因人口出生率下降而导致的劳动力短缺,又面对日益加剧的来自中东、非洲等地的“难民潮”。面对日益严重的难民问题,如果你是联合国难民署的官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案解决这一问题? (要求:表述完整、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