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东方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09 浏览次数: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 1. (2023七下·东方期末)  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示意图,其中①处应填的是(  )

    A . 隋朝建立 B . 隋统一全国 C . 贞观之治 D . 安史之乱
  • 2. (2023七下·东方期末)  “运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便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材料表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为了(  )
    A . 强化边疆管辖 B . 巩固国家统一 C . 沟通南北交通 D . 加强中央集权
  • 3. (2023七下·东方期末)  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 早期国家的产生 B . 开创大一统局面 C . 繁荣与开放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4. (2023七下·东方期末)  “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这段文字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
    A . 筒车 B . 曲辕犁 C . 耧车 D . 秧马
  • 5. (2023七下·东方期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忆昔》渲染唐朝盛世状况的实际目的是(  )
    A . 歌颂唐太宗的盛世统治 B . 歌颂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 C . 怀念唐玄宗后期的盛世统治 D . 借怀旧表述对现状的不满
  • 6. (2023七下·东方期末)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体现出北宋(    )
    A . 无为而治 B . 重文轻武 C . 重农抑商 D . 藩镇割据
  • 7. (2023七下·东方期末) 宋代城市街道的两边可开设店铺。由于店铺开设越来越多,有的店铺要扩大营业面积,连通街大街也要侵占,以至到宋徽宗时官府不得不征收“侵街房廊钱”。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 . 城市商业日益繁盛 B . 乡村出现了草市 C . 各族政权交流频繁 D . 经济重心已南移
  • 8.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以下市舶司设置统计表反映出​(  )

    设置市舶司

    广州

    杭州

    宁波

    泉州

    胶州

    松江

    温州

    江阴

    海盐

    今属省份

    广东

    浙江

    浙江

    福建

    山东

    上海

    浙江

    江苏

    浙江

    设置时间

    971年

    989年

    999年

    1087年

    1088年

    1113年

    1132年

    1146年

    1246年

    A . 唐宋时外贸发展迅猛 B . 统治者偏安于江南 C . 已确立海权立国思想 D . 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 9. (2024七下·淮南期末)  据《元史》记载,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段史料描述的是行中书省的(  )
    A . 设置背景 B . 权力职能 C . 设置经过 D . 设置意义
  • 10. (2023七下·东方期末) 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这里的“第三种”指(  )

    A . 指南针 B . 造纸术 C . 印刷术 D . 火药
  • 11.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②③①
  • 12. (2023七下·东方期末)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表明他消除倭患的决心和意愿的是(    )

    A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 13.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②③
  • 14. (2023七下·东方期末) 由于政令统一、交通便利,遍及全国的驿站将山水迢递、素无往来的各民族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可见,元朝的统一(    )
    A . 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B . 推动了交通领域的发展 C . 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 . 维持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 15.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反映了(    )

    A . 地方权力增大 B . 相权不断加强 C . 军政实现合一 D . 皇权不断膨胀
  • 16.  “到乾隆年间,清政府对于口岸互市的限制和管理更加严格起来,仅限广州一地通商。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萎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材料叙述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  )
    A . 原因 B . 特点 C . 过程 D . 影响
  • 17. (2023七下·东方期末)  如图所示我国古代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

    A . 医学领先世界不断发展 B . 手工技艺精湛推陈出新 C . 农业技术全面总结推广 D . 古代科学技术经验总结
  • 18. (2024九下·天祝模拟)  明末至清朝,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逐步走向低潮,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对外交流上坚持“闭关锁国” B . 封建统治的腐朽与没落 C . 八股文与文字狱束缚着教育 D . 外部入侵中断了科技发展
  • 19.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从“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文字狱”、“闭关锁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  )

    A .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 . 君主集权的强化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封建社会的危机
  • 20.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 文学--吴承恩--《三国演义》 B . 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 C . 科技--徐光启--《天工开物》 D . 农学--宋应星--《农政全书》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21.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中学历史课标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

    材料四: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赋粮南、北方所占比例

    单位

    总计

    北方数

    南方数

    南方所占比例(%)

    贯、石、匹、两

    10018153

    4414841

    5603312

    55.93

    1. (1)  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的是唐朝发明并推广的农业生产工具,请分别说出它们的用途。 
    2. (2)  结合所学知识,宋代引进的“水稻早熟品种”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4. (4)  材料四表中数据反映出宋朝的经济出现了什么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当今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 22. (2023七下·东方期末)  明清时期,对外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伟大的壮举】郑和下西洋

    航海家

    时间

    次数

    首航人数

    船数

    到达范围

    郑和

    1405-1433

    7

    27000多人

    200多艘

    亚非30多个两个国家地区

    特点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盛世下的危机】

    【禁闭国门】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材料二: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

    1. (1)  根据表格内容填写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2. (2)  图一、图二中分别涌现出的民族英雄是谁?图三的这场战役叫做什么? 
    3. (3)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4. (4)  马克思说的这种“保存”真的有效吗?它导致了什么消极后果?
  • 23. (2023七下·东方期末)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结合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方镇(地方势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夺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太祖曰:“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中央集权示意图

    政治特点

    为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采取①____ 政策

    具体措施

    中央

    地方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在州府设置②____ ,以分知州的权利。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设置③____ ,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1. (1)  材料一反映了宋初的什么问题?
    2. (2)  北宋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宋初存在的问题。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3. (3)  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体现的制度分别属于哪个朝代?明朝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导致图三与图一、图二大不相同?
    4. (4)  综合以上材料,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