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大题共<strong>25</strong>小题,共<strong>50.0</strong>分)
-
1.
(2023七下·临清期末)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历史地理中心韩光辉教授说:“在探讨我国漕运文化的时候,山东临清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应给予极大的关注。过去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之说。600多年的繁荣为临清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文化遗产。”这段话中“给临清带来600多年繁荣”的应该是( )
A . 大运河
B . 鳌头矶
C . 清真寺
D . 舍利塔
-
2.
(2023七下·临清期末)
杜佑《通典》卷七中记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庄稼成熟)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唐太宗( )
①创立科举制,广纳贤才
②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
③革新措施,发展生产
④轻徭薄赋,爱惜民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A . 封闭、保守
B .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 . 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 . 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
4.
(2023七下·临清期末)
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新式生产工具的发明,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下列工具中属于唐朝时期发明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A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D . 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
A . 玄奘
B . 崔致远
C . 遣唐使
D . 鉴真
-
7.
(2023七下·临清期末)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惨状。这一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 .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
B . 安史之乱
C . 宦官专权
D . 藩镇割据
-
A . 李世民
B . 安禄山
C . 赵构
D . 赵匡胤
-
9.
(2023七下·临清期末)
宋初大将曹翰《退将诗》“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武将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宋朝实行(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削弱宰相权力
C . 重文轻武政策
D . 提高进士地位
-
10.
(2024七下·西山期末)
齐涛在《中国政治通史》中写道:“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
A . 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B . 促进双方经济交流
C . 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D . 和平无法长久保持
-
11.
(2023七下·临清期末)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军阀割据
B . 南北政权对峙
C . 政权并立
D . 战乱长期不息
-
12.
(2023七下·临清期末)
《满江红•写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表现了岳飞( )
A . 精忠报国的精神
B . 不畏佞臣陷害
C . 廉洁正直的品德
D . 鄙视政府软弱
-
13.
(2024七下·平武期末)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朝统治者设置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 市舶机构
B . 殿试机构
C . 互市机构
D . 参赞机构
-
14.
(2023七下·临清期末)
“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材料中引起“变化”的原因是( )
①重文轻武国策
②重农抑商政策
③开明的文化政策
④对文人的优待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5.
(2023七下·临清期末)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材料中叙述的节日相当于今天的( )
A . 中秋节
B . 端午节
C . 春节
D . 重阳节
-
16.
(2023七下·临清期末)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下列各项与他相关的史实是( )
A . 统一蒙古
B . 建立元朝
C . 设置行省
D . 开凿运河
-
17.
(2023七下·临清期末)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扰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反映了元朝的( )
A . 疆域广大
B . 民族融合
C . 汉化政策
D . 四等人制
-
18.
(2024七下·安乡县期末)
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磁石”的发明及外传的重大意义主要是( )
A .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B . 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C . 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 . 开创了中外交通新局面
-
19.
(2023七下·临清期末)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如图《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反映了这一“壮举”( )
A . 持续时间长
B . 船队规模大
C . 到达地区广
D . 参加人员多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维护国家主权
C . 推动经济发展
D . 加强文化交流
-
21.
(2023七下·临清期末)
“李时珍祖上世代行医,受家庭环境熏陶,自幼喜爱博览医籍,年轻时立志从事医学。……自南朝始,历代本草记载‘名称多杂’,错漏很多。李时珍有感于此,乃搜书籍800余种,博采细勤,删繁补缺,辨疑正误,用了27年,三易其稿而成《本草纲目》。”这段材料反映了李时珍能写成这部巨著的原因是( )
①爱憎分明
②执着追求
③博览群书
④敢于质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2.
(2023七下·临清期末)
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列事件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雅克萨之战
②册封“达赖”和“班禅”称号
③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④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3.
(2024七下·安乡县期末)
明朝中后期以后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商人的数量和实力不断加强。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商人开始走向以地域、宗族关系、血缘关系或行业为纽带的联合,从而形成一个个对内互助共济、对外联合竞争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商人群体——商帮。其中活动范围最广、势力最大的商帮是( )
A . 晋商和鲁商
B . 闽商和粤商
C . 晋商和徽商
D . 浙商和赣商
-
A . 清朝官员俸禄高
B . 官吏贪腐现象严重
C . 知识分子被限制
D . 贫富分化十分严重
-
25.
(2023七下·临清期末)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这段话中的“帝国被打垮”的原因是( )
①自然灾害
②故步自封
③愚昧自大
④闭关锁国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strong>5</strong>小题,共<strong>10.0</strong>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strong>5</strong>小题,共<strong>40.0</strong>分)
-
-
(1)
以上四幅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分别体现了“盛唐气象”的什么内容?
-
(2)
据所学知识分析,促成“盛唐气象”的因素有哪些?从中,你得到哪些重要启示?
-
28.
(2023七下·临清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底,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三:南宋政府……,又奖励州县官兴修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当时的州县官大抵(都)兼“提举(wei防水护田的堤岸)田”或“主管坊田”的职务。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请回答:
-
(1)
材料一表格的数字对比说明了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史实?
-
(2)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苏湖熟,天下足”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29.
(2023七下·临清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对新疆地区
|
对西藏地区
|
唐朝
|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朝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
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求娶A ____ 。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
元朝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B ____ 直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
清朝
|
平定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C ____ 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1727年,设置D ____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
——改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
(1)
完成表格,在A、B、C、D四处填上适当内容。
-
(2)
根据表格归纳历代王朝处理边疆问题的有效方式。
-
30.
(2023七下·临清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5493576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6078430
|
雍正二年(1724年)
|
6837914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
7414495
|
材料二: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氢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
(1)
材料一表格中的年代和数字反映了什么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有何影响?
-
31.
(2023七下·临清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二: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内容?明太祖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