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清远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4 浏览次数:3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2023八上·河西期中)  下列条约签订在1858年的是(  )
    A . 《北京条约》 B . 《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天津条约》
  • 2. (2023八下·清远期末)  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戊戌变法”与下列西方列强侵华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2023八下·清远期末)  1931年成立的政权是(  )
    A . 中华民国成立 B .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D . 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
  • 4. (2023八下·清远期末)  有诗描写了中国近代一重大事变:“卢沟晓月石狮吼,志士丹心雪国耻,血雨刀光战寇仇,头颅掷耀千秋”。这一重大事变(  )
    A .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 5.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在中国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的时间是(  )
    A . 1901年 B . 1905年 C . 1911年 D . 1912年
  • 6. (2024八下·怀宁期末)  下表所示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的心声,他们共同表达了(  )

    姓名

    身份

    心声

    巴金

    文学家

    我们怀着快乐的、感激的心来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

    季羡林

    大学教授

    我们都觉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

    张均范妻子

    上海妇女

    人民政府的婚姻法帮助我们妇女翻身,脱离苦海

    A . 人民对新国家的认同 B . 完成国家统一后的喜悦 C . 人民富起来后的自信 D . 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激
  • 7. (2023八下·清远期末)  下列各项描写了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的是(  )
    A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 C .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 .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 8. (2023八下·清远期末)  1952-1953年,我国从各方面调集专业人员,提前一年分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迅速壮大中国地质勘探队伍,其人员也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我国的这一做法(  )
    A . 为一五计划提供了人才 B . 配合了土地改革任务完成 C .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目标 D . 为抗美援朝胜利奠定基础
  • 9. (2023八下·清远期末) 阅读图片。那一年,人民的选举(   )

    A . 有力地推动《共同纲领》的制定 B . 确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C . 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 D . 为全国人大的成立奠定组织基础
  • 10. (2023八下·清远期末)  1952年底,我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5074万吨,棉花增加86万吨,1953至195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6635万吨增加到19505万吨;棉花产量增加到164万吨;农业总产值达443.95亿元。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 . “一五计划”顺利完成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D . 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 11.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共产党宣言》提出了两个“最彻底决裂”的“共产主义革命”基本原理,其中,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决裂”,是经济领域对私有制的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这种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现彻底决裂”的表现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 C . 三大改造 D . 一五计划
  • 12.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如图是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劳动归来》年画,画面呈现出人们劳动归来后欢快和谐的场面。该作品(  )
    A . 表达了人们渴望国家独立的美好愿望 B . 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C . 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民的喜悦 D . 体现了杂交水稻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后农民的富足
  • 13. (2023八下·清远期末)  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
    A .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三年自然灾害
  • 14.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如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199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 . 国民经济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 . 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 D .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
  • 15. (2023八下·清远期末)  文化大革命初期,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煽动下,一大批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出身不好的一般群众被当成“牛鬼蛇神”扫地出门,甚至惨遭批斗,其中不少人被残酷折磨至死。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 . 一定要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B . 要防止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 C . 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 . 要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 16. (2023八下·清远期末) 中国革命领导人以真理之火引领前行之路,以理想之光烛照伟大征程。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 abc B . bca C . cab D . bac
  • 17. (2024八下·会昌期中)  观察《中国高层出访数据统计表》,其主要作用是(  ) 

    时期

    出访总次数

    出访主要国家

    1976年10月到1977年6月

    252次

    (1)发达国家

    (2)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

    A . 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地位 B . 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 拓宽对外经济合作的领域 D . 推动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 18. (2023八下·清远期末)  中共中央1982年1号文件明确指出:它是社会主义合作经济的新形式,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这就纠正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端。文件中的“它”指(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国有企业改革
  • 19. (2023八下·清远期末) 20世纪80年代初,乡镇企业吸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实行“五定一奖”责任制,即定人员、任务、资产、利润、消耗,超利润奖励。这一做法(   )
    A . 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B . 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 C . 标志全方位开放局面的形成 D . 激活了乡镇企业活力
  • 20.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如图选自2006年《中国物价年鉴》中的数据,这反映我国(  ) 

    A .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B . 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C .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展开 D . 经济全球化冲击我国分配体制
  • 21. (2023八下·清远期末)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为了集中和有效地利用外国资金及技术到本国进行生产,为发展贸易和繁荣经济而设置了交通条件比较优越的特别地区,在这一地区推行对外开放政策和优惠制度。这是吸收外国投资、实现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方式。下列符合新时期中国最早开放此种经济方式的地区是(  )
    A . 上海 B . 长江三角洲 C . 深圳 D . 环渤海地区
  • 22. (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  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  )
    A . 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B . 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D . 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
  • 23. (2024八下·东阳期末)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二十一世纪初,我国为实施“走出去”战略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B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D . 开展全方位外交
  • 24. (2023八下·清远期末)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与材料中“社会变革”无关的是(  )
    A . 三大改造 B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25. (2023八下·清远期末)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 . 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 . 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 . 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 26.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如图所示,为实现这一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

    A . 民族团结   共同繁荣 B .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C . 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 D . 西部开发   兴边富民
  • 27. (2023八下·清远期末)  来自台湾的抖音达人“台湾表妹”李乔昕最近走红。她拍摄的介绍大陆发展的视频,深受两岸人们喜欢。李乔昕的做法有利于(  )
    A . 早日解放台湾 B . 行使港澳主权 C . 打破两岸隔绝 D . 促进两岸交流
  • 28.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整理和制作历史卡片是优化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知识卡片的主题是(  )

    知识卡片

    1.“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下水

    2.组建核导弹部队,火箭军成立

    3.成立五大战区,组建五大军种

    A . 钢铁长城 B . 新时代强军之路 C . 中国的科技成就 D . 导弹部队发展
  • 29. (2023八下·清远期末)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西藏地区卫生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及完善 D . “一国两制”政策的推行
  • 30. (2023八下·成华期末)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某同学课堂笔记 B . 纪录片《袁隆平》 C . 《袁隆平的故事》 D . 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2023八下·清远期末)  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多领域实现了跨越与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材料二“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三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能体现材料一中“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在哪年哪次会议上形成?
    2. (2)  材料二文件是新中国成立后什么运动的法律依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运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会议的历史转折性意义。
  • 32. (2023八下·清远期末)  民族品牌代表一个国家相关行业的生产力与影响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7月,一汽成功生产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但其基本源自苏联技术的转移;1958年5月,一汽从仿制国外产品起步。成功研制东风牌轿车,其车头“金龙”与后照灯“传统宫灯”设计均体现了民族风格;1958年7月,一汽又成功试制出自主设计成分更为显著的红旗牌高级轿库。从此中国汽车工业有了一个名号最响的民族品牌。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1956-1972年解放牌汽车历年返修率(产品质量问题) 

    ——整理自《第一汽车厂历年资料汇编》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中,国家给了一汽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同时下放了产品销售权,资金筹措权和工厂发展权。而一汽也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走开放型自力更生的道路。到 20世纪末,一汽将建设成年产60万辆,品种350个,产值20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占1/3,出口占10~15%的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 

    ——摘编自李文海《改革与一汽的崛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发展的三段式过程。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牌汽车返修率出现提升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一汽改革的措施及目标。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品牌崛起的所需条件。
  • 33. (2023八下·清远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位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摘编自《国际关系资料选编》

    材料二:1971年7月的一天,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公告的发表,引起世界舆论的震动。尼克松对此曾说道,“这一公告是20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新华社北京2020年6月11日电:针对有媒体报道6月9日美国一架C-40A军用运输机飞越台湾上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1日应询表示,美方此举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予以强烈谴责。“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立即停止此类非法、挑衅的行径”。 

    材料四: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结合材料分析,他阐述的是什么方针?
    2. (2)  材料二中所指的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请指出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
    3. (3)  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三、四,你认为应如何发展新时期的中美关系?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