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8-16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50分)
  • 1. (2023七下·金乡县期末)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如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 . 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 . 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 . 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 2. (2023七下·夏津期末) 七世纪初期,一个令后世景仰的工程正式开工,它成为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这个工程就是(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隋朝大运河 D . 江南河
  • 3.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 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 民族关系的发展
  • 4.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填入下图历史歌谣中横线处的内容是( )“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 

    A . 文景之治 B . 光武中兴 C . 贞观之治 D . 开元盛世
  • 5.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与“国之命在人心”的内涵相一致的是( )
    A .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6. (2024八上·丰城开学考) 马球源于中亚,兴于唐朝。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贵族下至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说明唐朝时( )
    A . 商业贸易十分繁荣 B . 社会风气开放兼容 C . 中外文化交往频繁 D . 妇女地位显著提升
  • 7.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史学家冯其庸在读《大唐西域记》时有感而发,写下来“万死艰难逾大漠,热风吹送一僧归”诗句。他赞扬的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阿倍仲麻吕 D . 弘法大师
  • 8.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唐玄宗统治前期“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原俱丰实”,而后期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造成这样极大反差的转折点是( )
    A . 开元盛世 B . 黄巢起义 C . 安史之乱 D . 朱温叛唐
  • 9. (2023七下·夏津期末)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 . 秦王嬴政 B . 汉高祖刘邦 C . 唐太宗李世民 D . 宋太祖赵匡胤
  • 10. (2023七下·夏津期末)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 . 藩镇割据 B . 重文轻武 C . 削弱相权 D . 八股取士
  • 11. (2024七下·娄底期末) 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 . 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 . 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 . 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 . 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 12. (2023七下·夏津期末) 辽宋夏金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对立,这一时期对立示意图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②③①
  • 13.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如右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 . 卫青北击匈奴 B . 岳飞抗金 C . 文天祥抗元 D . 王安石变法
  • 14. (2023七下·夏津期末) 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结束了混乱的局面,统一了蒙古草原。这位蒙古族的杰出首领是( )
    A . 阿保机 B . 阿骨打 C . 铁木真 D . 忽必烈
  • 15.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设立的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是 (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宣政院 C . 北庭都元帅府 D . 市舶司
  • 16. (2023七下·夏津期末)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根据下表内容,指出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 . 便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B . 巩固中央对全国的统治 C .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D . 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
  • 17. (2023七下·夏津期末)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而著名的北京明十三陵(明朝皇家陵墓)却没有其陵墓(朱元璋的陵墓在南京)。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他可能不喜欢北京十三陵所在地的风水 B . 继任者明成祖朱棣不认可其开国地位 C . 南京的风水比北京好 D . 他称帝于南京,十三陵是迁都北方之后的明代皇帝墓
  • 18. (2023七下·夏津期末) 明朝有位官员,因为每天都早起上朝,在家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朱元璋第二天就对他说,我并没有“嫌”你,改成“忧”字更合适。朱元璋是通过下面哪一机构知道这首诗的( )
    A . 急递铺 B . 宣政院 C . 锦衣卫 D . 转运使
  • 19. (2023七下·夏津期末) 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B . 加强了各国间的友好交往 C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 . 发展了亚非地区平等贸易
  • 20. (2023七下·夏津期末)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 . 黄巢起义 B . 黄巾起义 C . 李自成起义 D . 大泽乡起义
  • 21. (2024七下·江汉期末)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
    A .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 . 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 22. (2023七下·夏津期末) 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四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

    A . 货币的发展历程 B . 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C . 商业的发展历程 D . 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 2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 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B . 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 . 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D .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4. (2023七下·夏津期末) 日本《中国政治论》这样写道:“雍正帝实现了中国近世独裁君主制的理想······他在某种程度上解散了官僚私下的团结,令每个人直属于自己(皇帝)。”材料中雍正帝“实现了独裁君主制理想”指的是( )
    A . 实施“推恩令” B . 废除丞相制 C . 实行行省制 D . 设置军机处
  • 25. (2023七下·夏津期末) 乾隆时期,英国派使团长途跋涉来到中国,面见天朝皇帝商讨通商事宜。乾隆皇帝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理由加以拒绝。但为体现皇帝恩泽,仍设广州一处通商。由此可见,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施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B . 统治阶层盲目自大 C . 害怕西方列强侵略 D . 缺乏民族文化自信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 26. (2023七下·夏津期末) 伴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彰显着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理之谋】

    材料一:①科举制②转运使③行省制度④殿试制度

    【相处之道】

    【治边之策】

    材料四: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

    1. (1) 从材料一中找出下列各朝代管理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
    2. (2) 指出材料二所描述的发生在唐蕃之间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中体现出唐太宗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3. (3) 材料三局面的出现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件产生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为管理西藏和新疆设置的机构分别是什么?写出图1和图2人物及他们为维护边疆安定做出的贡献。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历史上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关系?
  • 27. (2023七下·夏津期末) 经济发展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也影响着历史发展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具革新】

    【都市风貌】

    【格局变化】

    1. (1) 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根据图1和图2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图3的改进反映了宋朝时期哪一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提高了劳动效率?
    2. (2) 读图4、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北宋在市场分布上的不同特点。
    3. (3) 从上面材料中选择一个时代,请你穿越时空隧道进行研学旅行,以“我在x朝的都市生活”为主题写一段文字,描绘古代某一个时期的都市风俗文化。(100字左右,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合理想象,不得照抄材料)
    4. (4) 材料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两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最早纸币的名称。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促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28. (2023七下·夏津期末)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古代中国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以增强同学们的文化自信。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栏目一】多彩的文学

    【栏目二】杰出的古代建筑

    【栏目三】伟大的发明创造

    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因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国哲学家培根

    【栏目四】光辉的科技著作

    1. (1) 阅读栏目一,分别写出以上图片内容所反映的文学形式。你最喜欢以上哪种文学形式,简要说明理由。
    2. (2) 请写出栏目二图4该建筑的核心,它是哪位皇帝时期建成?
    3. (3) “在学术上”、“在战争中”、“在航行方面”改变世界的发明分别指的是什么?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4. (4) 请写出栏目四文字材料和图5涉及的代表性著作及作者。明清之际,科学发展开始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图6应该出自哪一著作?
    5. (5) 同学们在编辑和整理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现象:中国古代科技未能发展为近代科学。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