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旧版资料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同步小练习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上·泉港期末) 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句“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 . 周王室衰微 B . 分封制崩溃 C . 兼并战争不断 D . 注重兴修水利
  • 2. 如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

    A .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 .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 . 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 3. (2024·翠屏模拟)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的是(   )
    A . 颂扬汤武功德 B . 批评商朝暴政 C . 强调以礼治国 D . 宣扬变法图强
  • 4. (2024七上·九江期中) 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    )
    A . 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 . 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 . 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 . 战国时期大国争雄
  • 5. 如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  奖励军功 B . 统一度量衡 C . 奖励生产 D . 推行县制
  • 6. (2022七上·官渡期末)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 . 都江堰 B . 驰道 C . 灵渠 D . 大运河
  • 7. 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图中“分水堤”东面的江水主要用于(    )

    A . 分洪 B . 水运 C . 排沙 D . 灌溉
  • 8. 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

    ①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 

    ②各国实行的变法改革 

    ③各诸侯国争夺霸主地位 

    ④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9. 公元前359年与公元前350年,商鞅先后公布了变法的两套改革令,一套打通平民通向贵族的通道;另一波措施,集中在行政管理和经济社会层面。最终使“尊君”、“平民”相辅相成。“尊君”,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对所有的民众开放,这是对尊君的辅助。下列措施属于“平民”的是( )
    A . 废井田开阡陌 B . 奖励军功 C . 皇帝制 D . 统一度量衡
  • 10. 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做就叫《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由此可知,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   )
    A . 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B . 取信于民 C . 商鞅才华横溢 D . 推行县制
二、材料分析题
  • 11. 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各国竞相改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化的表现之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 (1) 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示意图中补写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③ ⑥

    2. (2) 如果你是生活在此时的一位农民,你是否会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3. (3) 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4. (4) 商君被守旧的贵族诬告“谋反”,被车裂而死。请你说一说,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5. (5) 我们国家现在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你认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