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9 浏览次数: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 . 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 . 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传信说他阵亡了 C . 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 D . 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却经常挨饿
  • 2. 秦朝刑罚残酷无比,仅死刑就有许多种。人民动辄犯禁,于是“天下愁怨”。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为残暴和腐化,“赋敛愈重,戍徭无已”。这说明当时( )
    A . 阶级矛盾激化 B . 法制破坏严重 C . 农民战争频繁 D . 地方势力强大
  • 3.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 )
    A . 赋税沉重 B . 徭役繁杂 C . 刑罚残酷 D . 兵役繁重
  • 4. 识读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关下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农民大起义 B . 起义的领导人是项羽和刘邦 C . 这次起义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D . 起义过程中建立了“张楚”政权
  • 5.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从900多人发展到几十万人。这最能说明( )
    A . 秦朝的刑法不严 B . 秦朝的人口众多 C . 起义军善于指挥 D . 秦的暴政不得人心
  • 6. “这一场农民起义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但是导火线却的确是刑事法律制度规定的不合理。”材料中的“社会经济原因”是指( )
    A . 国家暴政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B . 国家刑律规定“失期,法皆斩” C . 社会生产力低下导致人民食不果腹 D .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7. 秦末农民战争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有陈胜、吴广起义,后有项羽、刘邦起义,其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
    A . 刘邦率兵直逼咸阳 B . 陈胜在陈县称王 C . 项羽率军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 D . 秦二世被逼自杀
  • 8. 下列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建立“张楚”政权    ②大泽乡起义
    ③吴广、陈胜被杀    ④刘邦率兵攻入咸阳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①④③
  •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以下时间轴中“?”对应的内容是( )

    A . 战国七雄 B . 楚汉之争 C . 政权分立 D . 短暂统一
  • 10. 楚汉战争历时四年,刘邦在总结取胜的原因时说:“吾能用之(张良、萧何和韩信等),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据此可知刘邦认为取胜主要原因是( )
    A . 积极响应陈胜、吴广起义 B . 抓住时机,攻入咸阳 C . 注重团结和使用人才 D . 强调军纪和武力
  • 11. 下表内容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 . 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 . 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 . 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 . 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 12.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斩,被迫揭竿而起。但据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记载,因大雨误期,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
    A . 《史记》记载内容完全不真实 B . 《史记》记载内容全都需要考古证实 C . 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D . 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 13. 两千多年前,中国的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百多年前,法国的伏尔泰也质疑:“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二人的共同观点是( )
    A . 主张民主法制 B .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C . 主张保护私有财产 D . 反对封建迷信
  • 14. “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了。这句话指的是秦朝时期( )
    A . 沉重的赋税 B . 繁重的徭役 C . 严刑酷法 D . 繁重的兵役
  • 15. 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 . 社会治安混乱 B . 刑罚严酷,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处治 C . 人们的法制观念淡薄 D . 国民素质不高
  • 16. (2017七上·丰城期中)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长城路,实难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    )
    A . 沉重的赋税 B . 繁重的徭役 C . 严刑酷法 D . 繁重的兵役
  • 17. (2016七上·安岳期中)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 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的不满 B . 中央集权已经过时 C . 秦灭六国完成统一,违背历史潮流 D . 秦的暴政
  • 18. 人们常用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
    A . 项羽和刘邦 B . 陈胜和吴广 C . 韩信和张良 D . 陈胜和项羽
  • 19. 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且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城濮之战 D . 马陵之战
  • 20. 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 城濮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咸阳之战 D . 巨鹿之战
  • 21.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 . 秦统一六国 B . 楚汉之争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2. 约瑟·汤恩比:“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一位是开创罗马帝国的凯撒,另一位便是创建大汉文明的汉太祖刘邦。”刘邦建立“大汉文明”开始于( )
    A . 公元前221年 B . 公元前220年 C . 公元前207年 D . 公元前202年
二、非选择题
  • 2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他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他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多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诅咒皇帝。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公元前209年,有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道路泥泞,被迫停止前行,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他们当中的领队人……杀死了押送队伍的军官……举起反抗的旗帜。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修筑长城的看法。
    2. (2) 材料二中的“领队人”是哪两个人?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历史信息?
    3. (3) 有人说:“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大雨,就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4. (4)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幅图片中的人物在推翻秦朝统治的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5. (5)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同本课有关的四个成语,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其代表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进行重新排序。

      揭竿而起、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族诛连坐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

    ——秦朝民谣

    材料二“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而亡。”

    ——《资治通鉴》

    1. (1) 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末年什么样的政治情况?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 (2) 材料二认为秦朝“旋踵而亡”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这种观点正确吗?请简述理由。
    3. (3) 你认为一个国家想要长治久安,统治者应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