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

更新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3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晚清名流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A . 《资政新篇》的颁行 B . 维新运动的开展 C . 清末“新政”的实施 D . 洋务运动的开展
  • 2. 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彻底废除分封制并推广郡县制 B . 抑制工商业者并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C .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D . 鼓励大家庭结合为大家族集体生活
  • 3. (2022高一上·宁波期末) 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之后,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为此,他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鲜卑服、禁鲜卑语、改姓氏、变制度、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措施( )

    ①消除了民族矛盾    ②推动了民族融合

    ③促进了北魏发展    ④实现了国家统一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4. 下面图文信息反映出( )                                        

    左图为1908年“商办湖南磁业有限公司”股票。其中有“本公司议集股本光洋拾万圆在醴陵县江湾地方开办磁业遵照奏定章程已在农工商部注册领有第一百八十四号执照”等字样。

    A . 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B . 清末新政允许民间集资办厂 C .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政府压制 D . 爱国运动成为实业发展动力
  • 5. 1059年春,王安石向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这表明王安石( )
    A . 重视经济改革忽略政治革新 B . 欲从增加社会财富进行改革 C . 解决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D . 裁汰冗员,为国家节约开支
  • 6. 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施新政;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常备学堂办法》并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正式划定军制。由此可知,清末新政(    )
    A .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B . 以美式民主为目标 C . 有利于中国军事近代化 D . 阻止了列强的侵略
  • 7. 1901年,清廷颁行上谕,在科举考试内容的设置上,把各国政、治、艺、学、策的考试场次放在测试四书义、五经义之前。1902年各省乡试之后,中央负责考试的官员对于各地乡试所出题目的评价是:太旧不能,太新又不可。湖北未免太新,山西又不堪入目。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近代中国新旧社会嬗变的艰难 B . 政府改革自救的坚定立场 C . 科举改革将育人选材合于一途 D . 西学在中国传播潜滋暗长
  • 8.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
    A . 学习西方技术 B . 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C . 推翻君主制度 D . 用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 9. (2022高三上·赣州月考)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四月戊子,于“邺城毁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玺二,其文皆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魏所受汉传国玺’。”另据考古发现,北魏迁都洛阳后其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与魏晋一致。这反映出当时(   )
    A . 国家治理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B . 思想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C . 统治者注重强化政权的正统性 D . 实行民族平等与团结政策
  • 10. 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从而改变了过去“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俗。这种变化( )
    A . 便于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 B . 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C . 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D . 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 11. 学者萧功秦在书中指出“科举制的废除,割裂了皇权与民间联系的纽带,并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后备力量——留学生和新军”。学者意在强调清末新政( )
    A . 推动清廷变革挽救了危机 B . 加剧了政局的不稳定性 C . 推动近代教育的兴起 D . 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 12. 晚清名流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A . 《资政新篇》的颁行 B .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C . 清末“新政”的实施 D . 晚清政府的第一次自救
  • 13.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中央设立谘议局、资政院;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宣布宪法;厘定官制、官规;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这一方案的实施( )
    A . 有效化解了清廷面临的政治困局 B . 致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 . 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 D . 延缓了反清革命的历史进程
  • 14. 1904年,清朝正式实行癸卯学制,规定学堂的办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而后以西学渝(煮;疏导)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由此可见该学制( )
    A . 修业时间特别长 B . 全面坚守中国传统 C . 开启了近代学制 D . 坚持中体西用观念
  • 15. 1908年,马星驰在《神州日报》上发表了如图漫画《图穷匕见》,图中书上的文字是“预备立宪,宪政考察”,匕首所指的文字是“专制之真面目”。该漫画意在( )

    A . 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民心 B . 讽喻清政府官场政治的腐败 C . 揭露清政府政体改革的实质 D . 反映广大民众抗拒政治宣传
  • 16. 下列关于维新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张之洞 B . 引发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C . 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D . 其结局是失败了
  • 17.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决议设立经济特科,以选“务实之才”,最后保举者达200余人。同年,这些被保举者却不得不狼狈离京,“经济特科”随即“停罢”。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 . “经世致用”遭到清政府摈弃 B . 设立经济特科不符合世界潮流 C . 政局变动影响选官制度的变革 D . 戊戌变法违背知识分子的愿望
  • 18. 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自救改革,编练新军,但武昌起义可以说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新军起义,所以有人说“湖北的士兵革命,是士兵群众作了清王朝的掘墓人”……武昌起义在革命党人的长期策划下,湖北新军是发挥了主要的战斗作用的。据此可知( )
    A . 武昌起义爆发具有历史必然性 B . 清末新政改革具有背离性 C . 武昌起义是资产阶级性质革命 D . 武昌起义爆发具有偶然性
  • 19. 19世纪60年代,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推行洋务运动,1895年北洋舰队覆没宣告运动破产。1898年,戊戌变法遭到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1901年清政府主动实行新政,内容与戊戌维新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且更为广泛而深入。这说明( )
    A . 面对统治危机,清廷不得不进行自救 B . 新政与戊戌变法的目的一致 C . 清政府主动发展资本主义 D . 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性质相同
  • 20. 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张居正的这一举措( )
    A . 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 B . 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抱负 C . 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D . 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控制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介甫(王安石)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摘编自司马光《传家集》

    材料二 王安石……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摘编自梁启超《王安石传》

    安石新政,虽属失败,毕竟在其政制的后面,有一套高远的理想。这一种理想,自有深远的泉源,绝不是只在应付现实、建立功名的观念下所能产生的。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从长远来看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但在短时期内也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一部分在改革中利益受到损害的少数民族军人掀起暴动,导致了北魏的覆亡。北方民族交融的进程也在北魏灭亡前后出现短暂的反复。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理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原因和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
    3. (3) 关于北魏孝文帝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鲜卑族的盖世英雄,也有人说他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帝是先秦时期众多的传说英雄之一,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尊为远古第一帝王,并奠定了史“自黄帝始”的传统,而散居于各地的部落种族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受华夏教化之民族。在《史记》中,司马迁虽然有时也流露出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但更多的则是对“以夏变夷”民族融合形式的赞扬。如称“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汉)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众,岂以晏然不以边境征伐哉!”

    ——摘编自王盛恩《司马迁的民族观及其对民族融合的影响》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其治下的各族人民对中华一统观念的认识和深化。正是由于孝文帝拓跋宏的力推,鲜卑人逐渐摆脱了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涵养,使鲜卑人逐渐融入中原地区人民当中,与之相互依存,心灵守望,彼此交融,一起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发展。

    ——摘编自许林 李乐《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再认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并简述其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孝文帝为推动“中华一统观念”深化的举措,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