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安西四镇的归属 | 控制时长 |
649年 | 唐朝 | 1年 |
650-657年 | 吐蕃 | 7年 |
657-670年 | 唐朝 | 13年 |
670-674年 | 吐蕃 | 4年 |
674-678年 | 唐朝 | 4年 |
678-692年 | 吐蕃 | 14年 |
692-790年 | 唐朝 | 98年 |
河北遂州 | 家数口,垦耕力作,常于乡里佣,力织草履自给 |
徐州铜山 | 诸村林匠户多以耕种为业,间遇农隙一二十户相纠入窟......其间大半往别路州军铜航盛处趁作工役...... |
清代土地与人口比例变化 | |||
年份 | 土地面积(顷) | 人口(人) | 每人实得土地(亩/人) |
1753 | 7 801 142 | 183 678 258 | 4.25 |
1766 | 7 807 156 | 208 095 796 | 3.75 |
1812 | 7 913 939 | 261 600 000 | 2.19 |
清代米价增长的百分率 | |||
时间 | 每公石制钱数 | 百分率(%) | |
18世纪前半期 | 816 | 132.90 | |
18世纪后半期 | 1 626 | 264.82 | |
19世纪前半期 | 3 267 | 532.08 |
先秦时期中国的《穆天子传》 | 周穆王在极西之地会见西王母,周穆王向西王母赠送了珍责的玉壁和鲜艳的丝织品 |
古希腊的《阿里马斯比亚》 | 古希腊商人亚里斯特亚士曾随西徐亚人(斯基泰人)到达天山山脉 |
希罗多德《历史》 | 古希腊知道东方有一个生产丝的国家,以“赛里斯”称呼它 |
材料一
在(宋初)祖宗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
——摘编自[元]脱脱《宋史》
材料二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政治体制的调整,可分为环节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两大类。新的事务需要调整原有机构的职权范围或设立新的机构。这种调整职权范围不是每一一个时期都能做到的,它受到政治体制机制的制约,有的体制是比较封闭的、僵死的,少有弹性。每一个部门的职能都是范围固定的,职能有限,超出其职责范围的事情就无权过问,也无法应付。环节性的调整最终会导致结构性的调整。就体制而言,这些调整都赋予这些体制下各个机构更大的弹性。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北宋中枢决策体制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并评价北宋初年中枢体制的改革。
材料一
7世纪前期,阿拉伯啼国建立后,设立驿站、疏浚河道、修筑桥梁.维修大道以及完善相应的服务设施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保障,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大道与境外商道相连,构成了帝国进行国内外贸易活动的商道网络。从7世纪起,水稻、高梁、棉花等大批农作物新品种相继被引入帝国,纺织、制革和金属加工成为最主要的城市手工业部门,其中纺织业是帝国最发达的手工业。阿拉伯帝国还控制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的西段,这条商路上的一些大城市开辟出许多通向印度、里海、黑海地区的商道。在帝国最强盛时期的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唐帝国连成一片,东西方的国际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摘编自戴小江《阿拉伯啼国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唐代后期,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遍布西北地区,当时稀缺的香料、珠宝和药材等均是通过西北丝路进入各大城市的,西北地区的丝路贸易异常繁荣。唐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活动的开展,减少货币兑换阻力,将白银以商品的形式加入折价交易中,西北地区的各级政府也因丝路贸易的繁荣而增加了白银收入,白银在西北丝路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唐政府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很多交通驿站,将该地区的各个城市联系起来,形成了诸多贸易交易点,为西域商人提供了优厚的贸易条件和保障。唐朝还利用强大的国力与西城诸国签订有关贸易往来的契约文书,制定商品交换准则。
——摘编自吴丽敏《唐代丝绸之路演变与西北市场格局的变动》
材料
西周与西亚两河(流域)都以中原为发展核心。由此开展形成这两个地区的自足。而且逐步吸纳边陲的族群,实现了在疆域及人口两方面都继长增高的局面。这些都是两个地区出现大型图家过程的相似之处。但是,两个地区发展模式的根本差异,则在两河由地缘性的城邦共同体为凝聚的单元,两河城邦的出现颇基于经济的需求,组合为经由贸易获得资源及经由分配而共享资源的共同体,于是城邦始终有其独立自主的特性,不易融入更大的政治体制中,大型国家还必须依靠武力及中央权力维系国家的凝聚。西周的亲缘族群则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张的网络,于是参加两周体制内的同姓与异姓族群遂易于交融凝聚。在信仰方面,两河地区各城邦的守护神不易摆脱个别族群的认同,因而不易演化为包含性强大的普世理念。西周则因为天命与天下的观念都超越任何单一族群的认同,可以发展为无所不容的普世秩序。但是,两河的古代文化因其经济共同体的背景,承认个人的财产观念及人际权利义务的约定关系,于是有了成文法典的出现:西周则以“礼”代表预设的人际伦理,以礼仪规范行为。
——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
材料
中国封建意识形态是具有互补结构的一个完备体系。前期是道家作补结构,后期作补结构的则是佛教禅宗和道教。这种互补结构的存在,造成了中国文化思想特有的保守性;儒学靠补结构来维护自己的稳定性,补结构吸收反刍外来文化喂养儒学,
——摘编自金观涛等《兴盛与危机一一论中国社会超稳定 结构》
根据材料提取一项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信息,自拟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闸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