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7月...

更新时间:2023-09-06 浏览次数:4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正确的,请你将正确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3八下·高要期末) 2023 年 3 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下表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 会议参会人员的构成 (部分) 。这反映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                                                                                                                                                                              

    中国共产党

    18 人

    内蒙古自治区

    7 人

    中国国民党革 命委员会

    18 人

    全国工商界

    17 人

    中国民主同盟

    18 人

    宗教界民主人士

    8 人

    西北解放区

    17 人

    A . 使中国人从此站起来 B .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C . 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 D . 暂代全国人大的职能
  • 2. (2023八下·高要期末) 1949 年 10 月 1 日,某报社论写道:“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而为现在管理 国家政权的主人翁。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在地球上站立起来了! ”该报道评价的是 ( )
    A .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3. (2023八下·高要期末)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它们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中国人民志愿军誓师大会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A . 巩固新政权 B . 实现祖国统一 C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4. (2023八下·高要期末)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 》中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鲜‘冒险’付出的代价确实很高,带来的益处却超过了代价。 ”这里“益处”是指 ( )
    A . 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 . 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 5. (2023八下·高要期末) 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 “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 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因此,新中国成立初,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
    A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 . 地主减息减租,农民交租交息 C . 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6. (2023八下·高要期末)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右图中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起点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D .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 7. (2023八下·高要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 2021 年 1 月 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使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新中国成立后,颁布 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 C .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 8. (2023八下·高要期末) 2021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决议。现某 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的成果展。下列不适合采用的图片是 ( )

    A.武汉长江大桥

    B.青藏铁路

    C.第一台“解放”牌汽车

    D.宝成线通车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3八下·高要期末) 下图为某市的财政收入柱状图,造成这这样变化的原因是 ( )

    A . “八字方针”的提出 B .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 C .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 10. (2023八下·高要期末) 2015 年 9 月 2 日,习近平在颁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仪式上强调:“一个有希望 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也涌现出很多杰出的英雄 模范人物,体现出中国科研人员传承创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其中为人类生命 健康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 . 钱学森组织研制人造卫星 B . 袁隆平培育出灿型杂交水稻 C . 焦裕禄治理河南省兰考县 D . 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
  • 11. (2023八下·高要期末) 某同学在百度网站检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信息是( )
    A .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 .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D . 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
  • 12. (2024九上·涪城开学考) 下表反映了 1978 年— 1982 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时间

    1978 年

    1979 年

    1980 年

    1981 年

    1982 年

    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单位:元

    140

    160

    191

    223

    270

    A . 土地改革的进行 B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13. (2023八下·高要期末) 贴对联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之一,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对联中两个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

    ①发生在三大改造时期 ②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14. (2023八下·高要期末)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内 地与港澳交流合作,大大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由此可知,粤港澳大湾区的建立有利于 ( )
    A .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B .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C .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D . 实现“一国两制
  • 15. (2023八下·高要期末)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仪式于 2022 年 6 月 17 日上午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江南造船厂举行。以下三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

    1951年国庆大阅兵时骑兵部队车炮队通过检阅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中受阅的核导弹部队

    中国第三艘航母下水

    A . 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B . 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C . 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 . 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 16. (2023八下·高要期末) 11 月 17 日至 19 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出席 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强调“共同体意识”,包括“全球发展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 、“人与自然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提出并实施“共同体意识”的具体措施是 ( )
    A . 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 B . 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 C . 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D . 开展与邻近国家的外交
  • 17. (2023八下·高要期末) 如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示意图,在图中①处应该是 ( )

    A .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 开放重庆等沿江城市 D . 开放众多内陆城市
  • 18. (2023八下·高要期末) 右图是 100 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 样。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

    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相互依存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9. (2023八下·高要期末) 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对万隆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 . 1955 年 4 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B .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C . 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 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 20. (2023八下·高要期末) 俄乌冲突迄今已经延续一年之久,国际局势仍然错综复杂,和平曙光依然未现,针对当前的局势,中国 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中国关于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基本立场是一贯 的。这说明中国在对外活动中 ( )
    A . 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B .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 与其他国家互相尊重 D . 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外交活动
  • 21. (2023八下·高要期末) 1972 年 3 月 6 日,《时代周刊》封面上有一个大大的“友”字,左上角是毛泽东和尼克松的握手照片, 主题凸显得相当明确——“尼克松从北京带回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尼克松在北京这件事” 。材料表明两国关系 ( )
    A . 彻底消除分歧 B . 已经结为同盟 C . 从此结束敌对关系 D . 走向正常化
  • 22. (2023八下·高要期末)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袁隆平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袁隆平传奇》 B . 袁隆平的新闻报道 C . 袁隆平遗留的手稿 D . 袁隆平的成果展示
  • 23. (2023八下·高要期末) 2022 年 11 月 29 日,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 发射,神舟十五号进入预定轨道,飞行状态良好,30 日 3 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发射取得圆满成 功。回望历史,我国的太空探索开端于 (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C . 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D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通
  • 24. (2023八下·高要期末)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 . 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 C . 高考制度的恢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D . “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中国同欧洲的友谊
  • 25. (2023八下·高要期末) 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 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 值得信任的国......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 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他认为香港能够回归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 国家实力的增强 B . “一国两制”的方针 C . 正确的外交方针 D . 中英双方的努力
  • 26. (2023八下·高要期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 一组是 ( )

    A . 邓小平理论、“一国两制"、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 B . 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国企改革 C . 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 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7. (2023八下·高要期末) 出现下图这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

    A .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B .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C .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 . 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 28. (2023八下·高要期末) 针对当前台海持续紧张的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强调:台湾是中国的台湾,是全中国人民的台湾,我们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反“独”促统,台湾当归。关于台湾问题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 . “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影响祖国统一 B .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 C . 我国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 主张用武力收复台湾
  • 29. (2023八下·高要期末) 一直以来习近平主席都高度关注和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多次对国内进行考察,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内容。 以上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 )
    A . 全面从严治党 B . 解决民生问题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依法治国
  • 30. (2023八下·高要期末) 以下表格是一个普通家庭从 70 年代到现在的家庭开支账单记录的其中一部分,从中可以看出老百姓生 活的不断变迁。促使这种生活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                                                                                                                                      

    1977 年

    买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2005 年

    装修新的商品房

    1988 年

    买第一台电冰箱和洗衣机

    2016 年

    购买第一辆汽车

    1995 年

    安装第一台电话机

    2023 年

    第一次全家去外国旅游

    A . 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 B . 生活方式的改变 C .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 . 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综合题 (本题共 3 小题,第 31、32 题 14 分,第 33 题 12 分,共 40 分。)
  • 31. (2023八下·高要期末)  70 年代以来,新中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 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行得通,就是因为它立足中国大地,植根中国文化,契合中国实 际。它一不靠战争,二不靠殖民,三不靠掠夺,而是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这是一条有别于西式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摘自《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材料三: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反对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 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交往新路。

    ——《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报告》

    1. (1)  概括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外交政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体现。 
    2. (2)  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图 1、图二所指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大历史事件的意义。 
    3. (3)  概括材料三当代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理念。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一个国家外交政策 变化发展的认识。
  • 32. (2023八下·高要期末)  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过程中,毛泽东非常强调“普遍发动群众” ,反对恩赐......这种改革,不同于中国 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而是通过推翻旧政权,代之以人民政权,彻底砸碎旧秩序,重构了中国几千

    年的农村社会结构。

    ——摘自龚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材料二 粮食极度短缺, 以至于城乡居民和国家干部普遍营养不良,浮肿病人比比皆是,有的地区甚 至出现饿死人的现象……1958-1963 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约 2158 万人。

    ——《中国历史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概括材料一毛泽东土地改革的思想,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政府分别采 取怎样的方式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践行这种思想。 
    2. (2)  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社会状况,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
    3. (3)  指出材料三所指的经济措施,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的历史意义。
  • 33. (2023八下·高要期末)  阅读下列图片,联系相关历史事件, 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图二 “一国两制”的提出

    图三 香港回归

    图四 邓小平视察广东“南方谈话

    图五 汪辜会谈

    图六 2005 年胡锦涛接见连战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指出材料中对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两大事件,并结合其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 (2)  任选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因果关系的历史事件提出一个观点,并以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因果关系强,逻辑关系正确,表达成文,语言通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