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愚公移山》 ...

更新时间:2023-08-23 浏览次数:4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题目
  • 1.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 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注:①腠理:中医学名调,指人体肌肤之间的空院和肌肉、皮肤故理。②汤熨:中医治病的方法之。汤,用热水或药水敷治。熨,用粗盐成艾章等东西外用热数。③针石:古代针灸用的金属针和用石制成的石针,这里指用针刺治病。④火齐:火剂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国司命,传说中掌管生命的神。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始一焉。 反: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 功: 

      ③桓侯不。 应:         ④桓侯死。遂: 

    2. (2) 分别概括两文所表达的寓意。
    3. (3) 简要说明两文在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相同之处。
  • 2.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 , 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

    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己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遂呼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有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遂毙。从此蜀人不复为水所病。至今大浪冲涛,欲及公之祠,皆弥弥而去。故春冬设有斗牛之戏,未必不由此也。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圯 , 虽甚秋潦 , 亦不移适。有石牛,在庙庭下。唐大和五年,洪水惊溃。冰神为龙,复与龙斗于灌口,犹以白练为 , 水遂漂下。左绵、梓、潼 , 皆浮川溢峡,伤数十郡。惟西蜀无害。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漂垫:浮沉。②江神龙:指蛟龙。③太白练:像白绢一样的东西。④弥弥:水满的样子。⑤圯(yí):桥。⑥秋潦:秋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⑦绵、梓、潼:古代州县名。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山北之塞

      渤海之    

      之勇者数百

      须臾雷风大起

      犹以白练为   

    2.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辨,汝当杀其无记者。

    3. (3) 试从体裁、主题、人物形象等角度比较两文的共同之处。
    4. (4) 下列对乙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有蛟岁暴”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百姓”;“有二牛斗于上”是“有二牛于上斗”的倒装。 B . “冰乃入水戮蛟”中的“戮”本义是“杀”,这里表现了李冰心系百姓,勇敢无畏的形象特征。 C . “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运用环境描写,突出了环境恶劣,营造氛围,为下文李冰与蛟龙斗争做铺垫。 D . 西蜀这个地方春冬两季举行的斗牛表演,其起源完全是李冰化为牛进入水中与水患蛟龙拼斗这件事。
  • 3.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妻弱子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应。

    【乙】

    卖蒜老叟

    清  袁枚

    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B . 我之死          虽然 C . 而揶揄之     睨:眼睛斜着看 D . 叟能如乎           这样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甚矣,汝不惠         奋拳击 B . 如土石何          拔 C . 河曲智叟亡应       拳打砖墙 D . 河曲智叟笑止之        老人徐徐负蒜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

    4.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段中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说明了移山工程的艰巨,显示了愚公的气魄。 B . 甲文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 甲乙两文段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段将妻子和愚公进行对比,乙文段将卖蒜老叟与杨二进行对比,突出人物形象。 D . 乙文“观者如堵”侧面写出了杨二相公精于拳术,善于炫耀的特点;“大怒”“傲之”“骂曰”等神态及动作描写表现了杨二恃才放旷的特点。
  • 4. 阅读[][]两篇选文,完成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 , 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 , 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选自《二翁登泰山》)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州名,在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山北之塞:惩罚。 B . 杂然相:赞同。 C . 寒暑节:更替。 D . 朔东鹿:放置。
    2. (2) 下面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出入之迂也。 B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 . 甚矣,汝之不惠。 D . 汝心之固。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 (4)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B . 文章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C . 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可看出,愚公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D . 文章最后结尾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命夸娥氏二子移走二山,这是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说明愚公好心有好报。
    5. (5)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限断两处)(   )
      A .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B .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C .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D .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6. (6) 结合两篇选文,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 5.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置土石?”杂白:“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 ,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①之亦不甚失。然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句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 , 悔前所为;而聪明褒耗,殆不如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败终 , 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敢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

    【注释】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诙谐戏谑。③句朔:十日曰旬,每日初一曰朔。这里指一个月。④惩艾:惩戒。⑤聪明:听力和视力。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且置土石

      ②汝心之 , 固不可彻

      ③汝之不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 (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然此自放

      ②殆不如时十一二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谛暗疏之亦不甚失

    5. (5) 请结合愚公移山精神,对【乙】文中的人物进行劝勉。
  • 6.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的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⑤顾:难道,反而。

    1. (1)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词语。

      汝之不

      子何而往

      吾一瓶一钵

      明年

    2. (2) 阅读两篇文章,你分别获得了哪些人生的启示?(至少总结两个角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 (3) 甲文和乙文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点?试作简要说明。
  • 7.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问题。

    [甲]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乙]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河曲智叟亡以应。

    1. (1) 甲诗作者是(人名),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乙文出自《》一书,教材中我们还学过其中的作品有《》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 (3) 下列对甲诗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诗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作的一首题画诗。 B . 甲诗“咬”字运用夸张手法,突出竹石的顽强与坚定。 C . 乙文以河曲智叟的嘲笑和劝阻来反衬愚公移山的坚毅执着。 D . 乙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 (1) 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画一处)

      逢 老 媪 方 磨 铁 杵

    2.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寒暑节( )

      磨铁杵( )

      曾不能毁山之一( )

      太白其意( )

    3.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4. (4) 出自【乙】文的一个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5. (5)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 9.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 , 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之弋也,弱弓纤缴 , 乘风振之,连双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 , 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 , 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蓧(diào):楚国产的细竹。④剖粒:剖开的米粒。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纤缴: 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⑧连双鸧(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拢的泡沫。

    1. (1) 【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
    2.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寒暑      

      五年始其道

    3. (3)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B . 大王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C . 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D . 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4. (4)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篇目

      所叙之事

      寄寓之理

      【甲】

      克服困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奋斗。



      【乙】

      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 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

    5. (5) 【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乙】文中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蓧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
    6. (6) 【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其作用是侧面反映,【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的道理。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

    【乙】(疏)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箕及君时颇立产业,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堕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飧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疏广传》节选)

    1. (1) 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乙文中的疑难词语。

      方法

      词语

      示例

      加点词的意义

      课内外迁移

      今日饮食费

      九十

      吾既以教化子孙

      河曲智叟以应


      联系现代汉语相应词语

      子孙及君时颇立产业

      查阅工具书

      卖以供具

      ①趋。②意向。③通“促”,催促。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 B .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 C .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 D .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4. (4) 愚公移山面临哪些困难?
    5. (5) “家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请简要概括愚公和疏广的家风。
  • 11. 阅读两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卒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愚公移山赋(节选)

    丘鸿渐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 , 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连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 , 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 , 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有删改)

    [注释]①纠纷:交错杂乱的样子。②回互:互相遮藏。③爰:语气词。④谆谆:迟钝昏乱又忠谨诚恳的样子。⑤湫(jiǎo)隘:低洼狭小。⑥遇蹇:遭遇困厄。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固不可     

      河曲智叟以应  

    2. (2) 请运用所学的知识辨析下列“之”字的用法。

      虽我死      则愚公道行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画两处)

      世 人 始 知 愚 公 之 远 大 未 可 测 矣 夸 娥 之 神 力 何 其 壮 哉!

    4. (4) 下列对甲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写太行、王屋二山之高大,移山运土路程之遥远衬托出愚公的过人胆识与气魄。 B . 其妻献疑与智叟讥笑形成对比,突显愚公之妻支持移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 C . 遗男“助之”与智叟“止之”对比鲜明,显示出智叟目光短浅、态度消极。 D . 愚公移山的故事非常神奇,也很特别,但其反映的道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5. (5)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②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6. (6)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请用原文回答。
    7. (7) 甲、乙两文都写到太行山、王屋山的高大,但两文的详略安排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
  • 12. 阅读完成问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乙】

    惜鹳智

    子游为武城宰 , 郭门之垤有鹳,迁其巢于墓门。墓门之老以告曰:“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迁其巢,邑其大水乎?”子游曰:“诺。”悉具舟以俟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垤没而雨不。水及于墓门之表,鹳之巢翘翘然 , 徘徊长唳 , 莫知其所处也。子游曰:“悲哉!是亦有知矣,惜乎其未远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②[武城宰]武城县的长官。③[郭门之垤]城门外的小土山。④[表]石碑。⑤[墓门之老]看守坟墓的老人。⑥[骤]突然。⑦[邑]县的别称。⑧[诺]表同意。⑨[俟]等待。⑩[没]淹没。⑪[翘翘然]危险的样子。⑫[徘徊长唳]鹳鹊在巢边盘旋哀号。⑬[莫知其所处]不知道栖止在哪里。⑭[知]见识,见解。

    1. (1) 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冀州南    墓门 B . 面山而    数日 C . 焉置土石    水及于墓门之表 D . 河曲智叟笑而之曰    郭门之垤没而雨不
    2.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理解:智叟觉得愚公实在难以沟通,一意孤行,所以决定不再回应。

      【乙】命邑人悉具舟以俟。

      翻译:命令武城县里的人都准备好船,等待即将到来的洪水。

      理解:得到墓门之老的提醒后,子游做好妥善安排,让百姓注意防灾。

    3. (3) 【甲】文中愚公对智叟的评价和【乙】文中子游对鹳的评价分别是怎样的?结合两篇寓言故事,说说你对“智慧”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