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24* 三顾茅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三顾茅庐》同步练习试卷

更新时间:2023-08-28 浏览次数:14 类型:同步测试
一、 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cù)放(zhàn)耀(xuàn)妄自薄(fēi) B . 贴(zhān)附(hè)首(qiào)茅顿开(sè) C . 除(tì)脸(jiá)游(yì)不置辩(xiè) D . (mèi)藏(zhù)静(mì)断壁残(yuán)
  •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二法门    断章取意    荡然无存    一义孤行 B . 娇揉造作    相得益章    衣衫褴褛    郑重其事 C . 置之不理    前仆后继    墨守成规    持之以恒 D . 自曝自弃    面面斯觑    茅塞顿开    如雷贯耳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B . 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得入览否?(审问) C . 挟天子以令诸侯,此不可与争锋。(确实) D . 今刘璋暗弱,民国富,而不知存恤。(富庶)
  •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 .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C .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 D . 本文主要记叙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政治才华。
  • 5. 对文章《三顾茅庐》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见解。 B .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 本文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重点写出了刘备的礼贤下士,同时也表现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D . 本文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张飞脾气暴躁的特点,可以通过第一段中张飞的话“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看出来。
二、语言表达
三、综合性学习
  • 7. 少年正是读书时,郴州市某校“亲近文学,走进经典”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你所在的九(一)班为分享读书心得,准备组织开展“《三国演义》读书汇报会”。
    1. (1) 班委会向同学们征集宣传语,才思敏捷的你写下了这样一条。
    2. (2) 老师要求汇报形式灵活多样,聪慧的你参照“示例”设计了这样三种。

      【示例】“读”三国,朗读《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段。

    3. (3) 主持人在认真准备开场白,热心肠的你替他拟写了这样一段。
四、 阅读题
  •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玄德第三番访孔明,已无阻隔,然使一去便见,一见便允,又径直没趣矣。妙在诸葛均不肯引见,待玄德自去,于此作一曲。及令童子通报,正值先生昼眠,则又一曲。玄德不敢惊动,待其自醒,而先生只是不醒,则又一曲。及半晌方醒,只不起身,却自吟诗,则又一曲。童子不即传言,直待先生问,有俗客来否,然后说知,则又一曲。及既知之,却不即见,直待入内更衣,然后出迎,则又一曲。此未见以前之曲折也。及初见时,玄德称誉再三,孔明谦让再三,只不肯赐教,于此作一曲。及玄德又恳,方问其志若何。直待玄德促坐,细陈衷悃,然后为之画策,则又一曲。及孔明既画策,而玄德不忍取二刘,孔明复决言之,而后玄德始谢教,则又一曲。孔明虽代为画策,却不肯出山,直待玄德涕泣以请,然后许诺,则又一曲。既已许诺,却复固辞聘物,直待玄德殷勤致意,然后肯受,则又一曲。及既受聘,却不即行,直待留宿一宵,然后同归新野,则又一曲。此既见以后之曲折也。文之曲折至此,虽曲折武夷,不足拟之。

    1.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 (2) 文章第一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3. (3) 本文在写法上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在做人方面,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 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青梅煮酒论英雄

    ①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 , 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唬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③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

    ④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题目为编者所加)

    1. (1) 请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加下划线词“韬晦之计”的含义。
    2. (2) 曹操派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去请刘备来的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征?
    3. (3) 第②段开头交代“关、张不在”的目的是什么?
    4. (4) 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有何反应?请分析刘备的人物形象。
  • 10.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玡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 , 召亮于成都,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注释】①屈致:(让他)屈志前来。②病笃:病重。③开府:设立丞相府。④仪轨:礼仪法规。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以后事属:

      ②亮每粮不继

      仰于官悉:

      ④服罪输情者重必释虽:

    2. (2)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 B . 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己志。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 C . 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 D . 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②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