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古诗词诵读 /鹊桥仙(纤云弄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必修上册语文《鹊桥仙(纤云弄...

更新时间:2023-08-31 浏览次数: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是围绕哪个民间故事展开的?(   )
    A . 白蛇传 B . 梁山伯与祝英台 C . 牛郎织女
  • 2. 下列语句所对应的节气时间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

       ②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④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A . ①②③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④①②③ D . ①③④②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据说,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壮年时多方游历,年纪大了便将生平所到之处画在墙壁上,期望达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效果。虽然人们常用宗炳的故事来解释卧游,但这个词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误解,认为卧游是年龄大了,玩儿不动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有种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的感觉。事实并非如此,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它有着更为超脱的精神追求,是一种澄怀观道的精神活动。我们可以通过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说法来体味这种精神活动。王羲之在与友人度过美好的一天之后,不由得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进而思考人生的真谛和解码人生的方式,认为人生在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一静一动,一个向内一个向外,虽然方式不同,但均能在“欣于所遇”之际达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的境界。审视王羲之所说的这两种方式,一个向内心去寻求,另一个则通过体察外在的世界去寻找。宗炳的“卧游”,有类于王羲之所谓的“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只是观赏者是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

    如何才能做到卧游呢?另外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地安静下来。明代高廉《燕闲清赏笺》对“闲”做了这样的阐释:“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避俗逃名,顺时安处,世称曰闲。而闲者匪徒尸居肉食,无所事事之谓。俾闲而博弈樗蒲,又岂君子之所贵哉?孰知闲可以养性,可以悦心,可以怡生安寿,斯得其闲矣。”让自己从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安静下来,才能走进一幅山水画。

    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的“斗室”。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内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这种“斗室”有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由养心殿西暖阁改造成的“三希堂”仅有八平方米大小。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

    再次,展卷也有讲究,中国山水画除了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这样大幅的屏障外,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目之所及总是一段一尺左右长的画面,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能细细品味每一棵树、每一块山石、每一处溪流。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迅速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对作品悬挂的高度、观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都有要求。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卧游,除了单独欣赏,也可以邀请一两位高人雅士同观。明代周荃写信邀请周亮工赴约赏画,他在信中写道:“室不甚幽,然不燥不湿,颇可坐卧。室中所悬画,虽太旧,然是李营丘手迹,董文敏三过而三跋之,颇为识者所赏。酒不甚清,然是三年宿酝,多饮颇不使唇裂。主人虽老,然不惫,颇能尽夜奉客欢。”如此邀约卧游,让人神往。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材料二:

    “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南朝画家宗炳在《画山水序》里最早提出了“卧游”一词。“卧游”这一审美质量如何转化为绘画作品中的审美呈现?宗炳说“山水以形媚道”,“媚者”,悦也。审美观照的直接对象就是自然山水,而且可以通过图画就能神游山水之中,他又说“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弄操,欲令众山皆响’”。人们通过这种观照不仅可以得到审美的愉悦,还可以向宇宙本体实现对道的把握。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审美心胸,才能对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进行审美观照,才能由观照进一步达到对宇宙本体“道”的深层把握。这也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所提出的“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所谓澄怀即庄子所说的“心斋”“坐忘”,它要求人们排除一切功利欲望的计较和思考,从而使心灵处于一种虚静实明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通过“卧游”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才能产生符合这一审美旨趣的绘画作品,才能通过对山水艺术进行审美品味和欣赏,获得身心的愉悦。

    宗炳进一步阐述了人们在审美观照中要做到“凝气怡身”。所谓“凝气怡身”就是通过对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的观照、品味和欣赏,使观照主体获得一种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从而提升到一个“神超理得”的艺术意境。在这种意境里,观照者的神思不仅要从自然山水和山水艺术的有限形态中超越出来,而且还要从自身的局限中突破出来,从而实现精神的无限自由。“澄怀观道”“凝气怡身”“神超理得”构成了三个相互映涵的美学关系,相互印证“卧游”在绘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卧游”也就成为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审美的质量。以“卧游”为审美指向的艺术作品就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百度“文藏书画”《“卧游”这一文人意趣是如何转化到绘画中的?》)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因考虑身体限制而不能畅游山水,宗炳有了“卧游”之论,后“卧游”发展为一种普遍的文人意趣。 B . 从宗炳的画论看,古代文人游山玩水与观赏山水画,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即都有精神上的某种追求。 C . 要进入“卧游”境界,有些特别的要求一定要做到,比如作品悬挂的高度及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距离。 D . “山水以形媚道”,指山水以其形态契合着自然之道;“澄怀观道”,指观赏者摒弃俗念才能悟道。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些观点与“卧游”的本质相似,是南朝画家宗炳“卧游”的先声。 B . “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人们观赏真实的山水与山水画所得就有明显不同。 C . 古代山水画,寄寓了画家精神上的追求,观画者进入“卧游”境界才能领悟作画者的精神追求。 D . 观画者即使足不出户,也可通过“卧游”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丰富和发展了山水画的创作。
    3. (3) 结合材料判断,下列选项中所描述内容不能让人进入“卧游”境界的一项是(    )
      A . 茗碗香炉人静好。桐阴悄。闲窗摹出山樵稿。 B .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C . 那用携筇著屐,空堂足写遐心。登临。近水与遥岑。 D . 空山蕙帐眠清熟,一个渔舟堕枕边。却忆年时江上路,丹青浓淡是云烟。
    4. (4) “卧游”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活动?请根据材料作简要说明。
    5. (5)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因精神苦闷卧床不起,友人高符仲携带王维的《辋川图》供他欣赏,告之“阅此可以疗疾”。请结合材料分析高符仲的这一举动的合理性。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 .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 . 黄泉,文中指人死后所往之地,也就是阴曹地府。 C . 《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D .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对《春秋》的系统注释,流传下来的有《春秋左氏传》等。
    3. (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 . 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 . 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D . 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有文采的句子,编为《精骑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②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5. (5) 秦观《劝学》中读书的故事可否论证荀子《劝学》中的中心论点?请作出判断并阐明你的理由。
四、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各题。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形象地表现出织女制作云锦的手艺高超,“银汉”“暗度”点明了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 B . 春风吹拂的夜晚,露水晶莹剔透,一对有情人在鹊桥相会,这美好的一刻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 C . 如流水般两情相会的情意,还有那如梦境般倏然而逝的佳期,婉转的语意中蕴含着牛郎织女的惜别之情。 D . 全词将写景、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并传达出词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2. (2) 这首词将哀与乐的情感交融为一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鹊桥仙

    秦  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 (1) “飞星传恨”中为什么是“恨”而不是“爱”?
    2. (2) “金风玉露”是什么意思?运用这个意象有什么好处?
    3. (3) 分析这首词的修辞特点。
五、情景默写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 (2)  《鹊桥仙》中“”,可谓是千古名句,它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
六、选择题组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深爱宋词,作品颇得苏辛神韵,(     )。《念奴娇·昆仑》起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与《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视通万里”“思接千载”。

    毛泽东自言“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已表明对二者有所偏重,但他从不顾此失彼。“读婉约派久了,厌倦了,要改读豪放派。豪放派读久了,又厌倦了,应当改读婉约派。”“婉约派中的一味儿女情长,豪放派中的一味铜琶铁板,读久了,都令人厌倦的。人的心情是复杂的,所谓复杂,就是对立统一。”毛泽东,对豪放婉约的辩证态度,使二者相得益彰。此论切中(     ),是有词论以来的真知灼见。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毛泽东既填词也写诗,不能将毛泽东的词作与宋词相提并论,也不能简单地给诗人毛泽东贴上“豪放派”的标签。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清新绮丽  珠联璧合  时弊 B . 器大声宏  珠联璧合  肯綮 C . 清新绮丽  异曲同工  时弊 D . 器大声宏  异曲同工  肯綮
    2.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评诗、解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B .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评诗、品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C .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了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D . 中国古典诗词形式多样、风格迥异,而中国古代诗词文论,诸如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提出的众多解诗、品诗、评诗的方法,内容博大精深。
    3. (3) 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沁园春•长沙》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方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这里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B . 宋词两大词派分别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柳永等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有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 C . 现代诗往往也从古诗词中汲取经典意象,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例如闻一多《红烛》,引言“蜡炬成灰泪始干”语出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奉献精神。 D .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全盛时期。词的别称有“乐府”“诗余”“长短句”等等。
七、语言表达
  • 9. 古诗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回环往复的修辞方法,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它是我国文人墨客卖弄文才的一种文字游戏,虽然是游戏之作,却也颇见遣词造句的功力。

    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上门拜访秦观未果,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少游便写了一封排成一圈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聪明的你,请给它断句,使之形成一首七言绝句。

八、微写作
  • 10. 成长路上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告别,有的是短暂的,有的是永久的;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请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场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有细节。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