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开学考试...

更新时间:2023-12-27 浏览次数:24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少部分会储存到ATP中 B . DNA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C . 施旺和施莱登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D . 地壳和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元素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 2.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线粒体呈线状或粒状,是高度动态的细胞器。我国学者发现,血清饥饿胁迫条件下,线粒体会转化形成膨胀和环状两种状态,膨胀线粒体通过自噬体-溶酶体途径被选择性降解;环状线粒体能抵抗自噬体-溶酶体途径,化学药物处理后,虽然不能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转至适宜条件下能恢复常态。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 图示自噬体包含4层生物膜,将与溶酶体融合成自噬体-溶酶体 B . 饥饿条件下,线粒体自噬可提供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C . 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反映了线粒体的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 环状线粒体可在适宜条件下恢复常态,且化学药物不影响其功能
  • 3.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科研人员将某油料作物种子置于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种子萌发过程中(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脂肪转化为糖类可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 B . 导致ab段种子干重增加的元素主要是氧 C . 小麦种子萌发时种子干重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不一致 D . c点后,幼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4.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 . 3H标记亮氨酸羧基上的H可以追踪小鼠胰腺腺泡细胞中的分泌蛋白合成与运输途径 B . 用伞藻进行交叉嫁接实验,可证明伞藻的帽形是由假根中细胞核控制的 C .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常采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D . 15N标记DNA分子,通过测定放射性,证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5.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某植物CO₂吸收速率的影响如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 . 在图中两个CP点处,植物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在低光强下,CO₂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 C . 在高光强下,M点左侧CO₂吸收速率升高与光合酶活性增强相关 D . 图中M点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呼吸作用产生的[H]少部分来自葡萄糖的分解
  • 6.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下图为某二倍体水稻(2n=24)体内发生的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时段是ab段、ef段和im段 B . ef段和kl段时细胞中核DNA与染色体比例=1:1 C . 该生物子代具有多样性的原因发生在ab段和hi段 D . 研究该水稻的基因组,需测定12条染色体土的DNA碱基序列
  • 7.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若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4)的基因型为DdEe,其1个精原细胞DNA被32P全部标记)在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其中1个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 . 图中细胞有2条染色体含有32p C . 形成图中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 D . 该精原细胞最多形成3种基因型4个精细胞
  • 8.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大麻是雌雄异株的二倍体植物(2n=20),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下图所示)。已知大麻的抗病与不抗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纯合抗病、不抗病雌雄大麻若干株,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 B . 若T、t位于Ⅱ片段,则遗传过程不会出现性状与性别相关联 C . 若T、t位于Ⅱ片段,则雄株的基因型种类与雌株一样多 D . 可用纯合的抗病雄株与纯合的不抗病雌株杂交来判断T、t位于I片段还是Ⅱ片段
  • 9.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某二倍体植物花的颜色与显性基因A的数量相关,含有3、2、1、0个A基因的植株的花色分别为深红色、红色、浅红色、白色。该植物种群有6号染色体缺失1条的单体植株和增添1条的三体植株,单体植株不含6号染色体的花粉败育。用浅红色的单体植株作父本红色三体植株作母本进行杂交,观察F1的表现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上述单体植株的成因可能是其父本减数分裂异常 B . 三体植株与正常植株相比,染色体组的数目增加 C . 若A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则F₁不会出现白色花植株 D . 若A基因不位于6号染色体,则F₁会出现深红色花植株
  • 10.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鼹鼠可表达DNMT1(DNA甲基转移酶1),该酶可催化基因组DNA上的C进行甲基化修饰,细胞分裂后DNMT1会修饰每条新的DNA链以控制基因表达。DNMT1低表达时,会导致基因组中大量逆转录转座子去甲基化并表达升高,后者在细胞质中形成DNA-RNA杂交体,该杂交体积累可模拟病毒感染,由此激活免疫反应以杀死过度增殖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DNA经DNMT1甲基化修饰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B . RNA聚合酶与启动子识别结合后,能使DNA双链中的碱基得以暴露 C . DNMT1甲基化修饰的DNA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表达产物也随之改变 D . DNMT1对每条新的DNA链进行甲基化修饰会激活DNA的复制及基因表达
  • 11.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已知某异花受粉的野生植物,其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紫花(B)对白花(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对这一野生植物种群进行研究发现,其表现型及所占比例分别是高茎紫花占2/3,高茎白花占1/12,矮茎紫花占2/9,矮茎白花占1/36(已知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基因频率的乘积)。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野生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50% B . 若只考虑茎的高度,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 . 该野生种群中,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1/9 D . 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1/144
  • 12.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大肠杆菌的拟核区有一个环状双链DNA分子,该DNA分子中共有m个碱基,其中有n个胸腺嘧啶。将一个含有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大肠杆菌置于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共得到x个DNA分子。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错误的是( )
    A . 大肠杆菌的该DNA分子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B . 该DNA分子复制2次后,两条链均含放射性标记的DNA分子只有2个 C . 该DNA分子复制3次共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7(m/2-n)个 D . 该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在同一部位同时进行,当RNA聚合酶移动到终止子时停止转录
  • 13.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大熊猫是熊科大熊猫属哺乳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2n=42)某种群中有一种如图所示的变异情况,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若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一条这样的重接染色体,称为重接杂合子,同时含有两条则是重接纯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上述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能会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 B . 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9个正常四分体,但也可能产生正常配子 C . 重接纯合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时,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20条染色体 D . 重接纯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个体染色体均不正常
  • 14.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某动物两个体的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两者杂交得到F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A/a、B/b和D/d之间均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 不考虑基因突变及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两亲本均能产生4种配子 C . 各性状在F1的雌雄个体中表现机会相等 D . F1中出现aabb个体是基因重组的结
  • 15.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当人体体表痛和内脏痛共用相同神经通路时,神经中枢便无法判断刺激的来源,但由于神经中枢更习惯于识别体表信息,将内脏痛误认为是体表痛,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参与牵涉痛的神经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c点处神经元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B . 牵涉痛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C . 图中皮肤内分布有a神经元的传出神经末梢 D . 由内脏痛引起体表牵涉痛时a没有参与,支配内脏的神经有脑神经和脊神经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道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得0分)
  • 16.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有关子代(数量足够多)的各种性状分离比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子代出现15:1的性状分离比,则具有A或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同一性状 B . 若子代出现5:3:3:1的性状分离比,可能是AaBB和AABb基因型的个体死亡 C . 若子代出现12:3:1的性状分离比,则存在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D . 若子代出现9:7的性状分离比,则该个体测交后代出现1:3的表型比
  • 17.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转化R型菌的机理为:特殊生长状态的R型菌分泌细胞壁自溶素(专一性破坏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对细菌其他成分无破坏作用)破坏部分细胞壁,暴露出内部的细胞膜。少量S型细菌的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与特殊生长状态的R型菌的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可被解旋成两条单链DNA,其中一条进入R型菌并替换相应片段,一条在细菌外被分解为核苷酸。随着细菌的繁殖,后代出现S型菌和R型菌两种类型的细菌后代。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 B . 将R型菌的DNA与S型菌体外混合培养,也能产生R型菌和S型菌两种细菌后代 C . 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和DNA酶,不能够得到S型细菌 D . 题干中细菌后代中的S型菌主要来源于R型菌的转化,转化过程伴随着氢键的打开和合成
  • 18.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MIC是指药敏试验中某种抗生素对测试菌的最低抑制浓度。某研究小组将含有相同浓度抗生素1—IV的四个大小相同的纸片分别贴在长满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进行药敏试验,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四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下图所示为实验结果。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抑菌圈中离纸片越近的菌落对抗生素IV的抗性越强 B . 抗生素I的MIC小于抗生素Ⅱ的MIC C . 抑菌圈中出现菌落的原因可能是抗生素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基因突变 D . 实验结束后,应将耐药菌、培养基和纸片等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 19.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感染性肺水肿的患者会出现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加、淋巴循环障碍等症状。如图为肺组织的结构示意图,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体液,下列关于感染性肺水肿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

    A . 肺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可与A进行物质交换 B . 血液流经肺组织,动脉端O₂含量比静脉端高 C . 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肺组织水肿 D . 肺静脉闭塞症或肺静脉狭窄、输液过量均可能导致肺毛细血管压力增大
  • 20.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用火柴棍由脚跟向前轻划新生儿足底外侧缘时,他的大拇趾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呈扇形张开,该现象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下列关于该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此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B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控制该动作完成 C . 该现象消失说明低级中枢的活动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D . 在大脑中央前回的顶部有控制脚趾运动的代表区
三、综合题(5大题,共55分)
  • 21.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某种多年生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白色两种。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该植物的纯种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亲本

    F1

    F₂

    紫花×白花

    全为紫花

    紫花:白花=63:1

    对此实验结果,生物小组内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对该植物的花色遗传最后得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A、a,B、b,C、c......)并且这些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假设二:由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雄配子(花粉)部分不育。

    1. (1) 若假设一成立,该性状应至少由对等位基因控制,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2. (2) 为验证上述假设,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最直观的杂交实验,请补充完整。从题干所给材料中选取作父本,选取作母本,进行杂交,统计后代表型及比例。

      若子代,则假设一成立

      若子代,则假设二成立。

  • 22.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按照图示1→2→3→4进行实验,可验证朊病毒是蛋白质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种只含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的病原微生物,题中所用牛脑组织细胞为无任何标记的活体细胞。

    1. (1) 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侵染因子。
    2. (2) 从理论上讲,离心后沉淀物中(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5S,填("能大量"或“几乎不能”)检测到32P,则说明朊病毒这一蛋白质病毒侵染入牛脑组织细胞。
    3. (3) 一般病毒同朊病毒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一般病毒侵入细胞是向宿主细胞提供(物质),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小分子原料进行增殖。
    4. (4) 若将原牛脑组织细胞(含有14N-DNA)放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培养,有人提出:第一代(I)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1/2,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你认为这位同学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其原因。
  • 23.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C、D表示四种体液,①②表示有关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 (1) A、B的成分相近,两者最主要的差别是
    2. (2) 如果①代表O₂,由体外进入到A中细胞需要穿过层膜;②表示CO₂,由组织细胞释放到体外需要(系统)协助完成。
    3. (3) 肝细胞与A、C处氧气浓度大小为
    4. (4) 人维持血浆的渗透压无机盐离子主要是
    5. (5)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6. (6) 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并没有使血浆pH值发生明显变化具体原因是
    7. (7) 如果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造成组织水肿,除此之外,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还有(答2点即可)。
    8. (8) 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是:
  • 24.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某雄性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HhXBY,图1是该动物某器官内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2是测定的该动物体内①~⑦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其染色体数量的数量与图2中(填数字)细胞相同。
    2. (2) 图1细胞中的基因上可能是的结果,该细胞继续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为
    3. (3) 图2中,肯定不含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可能会出现四分体的细胞是(以上均用数字作答)。
    4. (4)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因失去端粒或端粒变短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3所示。若在形成图2中细胞⑦的过程中,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它变异和性染色体的情况下,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
  • 25. (2023高二上·信阳开学考) 现有甲、乙、丙三个刚制备的蟾蝶坐骨神经—排肠肌标本(如图A所示),用它们进行了如下两项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将甲标本置于有02条件下,乙标本置于无O2条件下,其他条件相同时,同时给予连续电刺激,均引起肌肉收缩。

    实验二在丙标本的坐骨神经表面上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然后进行相关实验,依次得到图B中1~4所示的实验结果。

    1. (1) 实验一说明肌肉收缩不一定需要;连续收缩后,两标本肌肉最终疲劳,从能量的角度分析,肌肉疲劳的直接原因是
    2. (2) 当两标本肌肉均疲劳后,休息一段时间后,再给予刺激,甲标本能恢复收缩能力,乙标本不能恢复收缩能力,这一现象说明
    3. (3) 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若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峰值(不变、升高、降低)。
    4. (4) 请建立坐标系,并画出图B中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过程中电位的变化曲线(指针向左偏转为正电位,电位的峰值不作要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