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8 /8.1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

更新时间:2023-10-18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B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C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D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文中同指白居易贬官的词语还有“出官”指外出做官,“迁谪”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B . 教坊,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C .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D . 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是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琵琶行》这首诗的序言介绍了长诗所叙述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B . 诗中写了三次琵琶声:先是诗人送客听到第一次琵琶声,第二次请出琵琶女为自己弹奏一曲,弹奏结束后琵琶女又诉说了自己的身世经历,诗人被琵琶女的身世感动,感慨自身经历,第三次再请琵琶女弹奏,为她翻作《琵琶行》。 C . 为突出琵琶声之绝妙,琵琶女琴技之高超,诗人运用了叠词和夸张手法,还用视觉形象加以描摹,侧面描写加以烘托,使得琵琶女弹奏的乐声非常具体形象。 D . 因为诗人和琵琶女有相似的遭遇,他从她的琵琶声中听出了其中哀怨凄凉的感情,进而想到自己的不公遭遇和坎坷仕途,自伤身世,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既同情琵琶女的遭遇,又悲叹自己的不幸。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②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琵琶行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 (1) 划线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 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 . 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 . 曲终收拨当心画。             终岁不闻丝竹声。
    2. (2) 下列划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使快弹曲。             一曲红绡不知 B . 自言本京城女。             同天涯沦落人。 C . 拢慢捻抹复挑。             商人重利别离。 D . 满座重闻皆掩。             座中下谁最多。
    3. (3)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 . “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 .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 .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4. (4) 请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二、古代诗歌阅读
  • 3.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 . 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 . 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 . 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2. (2) 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 . 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 . “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 . 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3. (3) 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 . 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 .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 .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4. (4) 翻译句子

      ①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4. 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完成各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 . 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 . 诗中特意提到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 .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2. (2) 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 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标题中的“吟”是古诗中的一种,形式自由,不拘一格。 B . 本诗通过梦境的描写,将神话传说与梦境奇幻交织一体。 C . 本诗意境雄浑,变幻莫测,是一首现实主义的杰作。 D . 本诗表现了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2. (2)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烟涛微茫信难求     烟涛:烟雾 B . 云霞明灭可睹     或:或者 C . 我欲之梦吴越     因:因为 D .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
    3. (3)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 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的吼声,龙的叫声)把深林吓得发抖,层岩震惊 B . 迷花倚石忽已暝   迷恋着花,倚靠着石头,天色一下子黑暗了。 C . 虎鼓瑟兮鸾回车   老虎弹琴,鸾鸟驾车回家。 D . 惟觉时之枕席     只发现了当时的枕头和席子。
  • 6.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烟涛微茫难求   信:确实,实在

      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 . 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青冥浩荡不见底   青冥:清澈的湖水

      C .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之梦吴越   因:依据

      D . 惊起而长嗟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迷花倚石忽已   暝:昏暗

    2. (2) 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所绘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歌大部分描绘了梦幻中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 B . 诗人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种理想。 C . 诗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现实的官场生活格格不入,体现自己的志向高洁、清新脱俗的一面。 D . 诗人借助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
    3.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②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4. (4) 下列文体常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大历二年”中的“大历”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B . “迁”在古代称为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迁,如右迁。也指贬谪,放逐。 C . 《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短歌行》是一首古体诗,“歌”“行”“吟”都是古体诗。 D . 古汉语中的“明年”与现代汉语中的“明年”,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
  • 7.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九日齐山登高①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①唐会昌五年(845)杜牧任池州刺火,友人张祜遭逢失意前未拜访,二人重阳登高,诗人有感而作。②牛山句: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去此而死乎!”后以“牛山泪”“牛山下涕”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登高》开篇描写登高之所见,多感官、多角度地渲染出一种凄冷孤苦的意境氛围。 B . 《九日齐山登高》标题点明了登高的时令是重阳节,诗中多处体现重阳佳节的习俗。 C . 《登高》全诗意境深沉,忧国伤己,无一景不悲,无一语不悲,无限悲凉溢于言表。 D . 《九日齐山登高》全诗意境清冷、低沉悲凄,颈联、尾联都体现了诗人情感的悲凄。
    2. (2)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九日齐山登高》首句“涵”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江水的清澈,“雁初飞”点明了时节,整个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B . 《登高》颔联用“无边”对“不尽”,“萧萧”对“滚滚”,写出了肃杀寥廓的秋景,透露诗人面对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 C . 《九日齐山登高》最后一句由眼前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登上牛山落泪的故事,告诫友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D . 两首诗的作者在秋日登高,虽然描绘的秋日之景各有不同,抒写的登高心境也不尽相同,但两首诗都属于登临诗的杰作。
    3. (3) 《九日齐山登高》的颈联“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刘崧(1321—1381),字子高,泰和人。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战乱年代,元末举于乡。洪武三年以人才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1. (1) 下列对《登高》一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 领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不禁怨天尤人,牢骚满腹,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观照现实的结果。
    2. (2) 诗歌首联写到了那些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9. 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 . 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 . 颈联中的“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 . 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
    2. (2) 《登高》前两联中,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十四个字写了六种具有夔峡地域特征的秋日景象,一个“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 颔联仰观俯察,壮景传悲,寄寓遥深,以雄奇壮丽之景凸显人生悲壮,直接抒发了作者惆怅悲观消极之感。 C . 颈联“万里”“常”“百年”概括了诗人安史之乱以来悲剧性的处境与心境,极具“沉郁顿挫”的情致。 D . 尾联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潦倒不堪之因,动人心弦,全诗八句皆为对偶,音调铿锵,享有盛誉。
    2. (2) “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独”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地刻画。 B .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2) 《登高》前四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12.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1) 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 .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 . 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 .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2) 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巳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并序》节选)

    1. (1) 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 . 梦啼妆泪红阑干   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 C . 如听仙乐耳明   暂:暂时 D . 坐促弦弦转急   却:退回(原处)
    2.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转轴拨弦三两声……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音乐的开始,琵琶女通过自己的演奏替诗人诉说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 B . “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成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 C . “幽咽泉流冰下难……此时无声胜有声。”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暂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D .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公平之感与愤懑之情。
    3. (3) 为什么白居易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1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琵琶行并序(节选)

    (唐)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 (1) 本诗的体裁是,作者白居易,字
    2. (2) “瑟瑟”这个形容词,唐朝诗人很少使用,而白居易一人就使用了15次,形成了独特的“瑟瑟体”。《国语词典》为此词列出了三种义项: 

      A.碧绿的宝石       B.形容风声       C.形容寒冷瑟缩的样子

      ①你认为“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的“瑟瑟”应属于哪种义项?

      ②下列白居易诗句中的“瑟瑟”又分别属于哪种义项? 

      ⑴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太湖石》)

      ⑵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题清头陀》)

    3. (3) “瑟”字是入声词,短而促,一发即收。这个字叠用在诗中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 15. 阅读下面《琵琶行并序》选段,回答问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 (1) 从“转轴拨弦”开始,琵琶女弹奏的曲子富于变化,其变化顺序是(     )
      A . 悠扬流畅——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 B . 凄凉抑郁——悠扬流畅——低沉冷涩——高亢激越 C . 高亢激越——低沉冷涩——凄凉抑郁——悠扬流畅 D . 低沉冷涩——悠扬流畅——凄凉抑郁——高亢激越
    2. (2) 赏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表达效果。
  • 16.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琵琶行(节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1. (1)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 .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手:随手 C . 大弦嘈嘈如急雨    嘈嘈:形容声音的轻细 D . 幽咽泉流冰下难    幽咽:形容遏塞不畅的水流声
    2. (2)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感觉。 D .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 (3) 对以上部分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 B . “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 . “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了高潮。 D . “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
  • 17. 阅读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节选,完成各题。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 (1) 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 . “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C . “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D . “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2. (2)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 . “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 . “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 . “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 (3) 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身世凄凉。 B . 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C . 与写琵琶女自述身世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 . 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抺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 (1) 对节选部分第一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 . 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 . 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做铺垫。 D . 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悲惨的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诗人此时的心情。
    2. (2)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两句在结构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3. (3) 节选部分画线的语句各表现了诗人与琵琶女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关键字词简要分析。
    4. (4) 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