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孝昌县邹岗镇初级中学2023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四)

更新时间:2023-09-07 浏览次数:27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 1. (2023·孝昌模拟)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两项工程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 . 推动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C . 保障了两朝的长治久安 D .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2. (2023·孝昌模拟)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从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从遣唐使来华到新罗歌舞传入华夏。为上述内容提炼一个主题,最为合理的是( )
    A . 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B . 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C . 王朝的兴亡与更替 D . 政权的并立与对峙
  • 3. (2023·孝昌模拟) 盛唐时期,妇女流行穿戴金锦浑脱花胡帽、卷沿翻毛花胡帽以及翻领胡服与金锦小蛮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 生活习俗的汉化 C . 盛唐经济的发展 D . 胡汉观念的淡薄
  • 4. (2023·孝昌模拟) 唐中叶爆发安史之乱,北方经济再度凋敝。唐后期中央财政主要依靠江南八道的支持,中外交通也从以西北陆路为主转为以东南海路为主。这体现当时( )
    A .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B . 南方农业迅速发展 C .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D . 北方商业贸易发达
  • 5. (2023·孝昌模拟) 据《清史稿》 《清史录》记载,清朝顺治和康雍乾时期,皇帝不管多忙,都要下地干一天农活,康熙皇帝则把皇帝亲耕变成一种制度固化下来,每年春天都会身体力行进行亲耕。这表明清初统治者( )
    A . 寄情田园、恬淡无为 B . 重视农业生产 C . 注重休养、心系苍生 D . 提高农民地位
  • 6. (2023·孝昌模拟) 毛泽东说:“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里的“姿态”强调的是( )
    A . 斗争的彻底性 B . 制度的创新性 C . 革命的复杂性 D . 抗战的持久性
  • 7. (2023·孝昌模拟) 某学者认为,在历时两年的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长征( )
    A . 粉碎国民党的五次“围剿” B .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D . 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 8. (2024九下·阳春模拟)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充分表现出政治中的成熟,能够顶住来自各方面的狂风恶浪,具有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把它称为抗日战争惊涛骇浪中始终屹立不摇的中流砥柱,是当之无愧的。”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 .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 中国的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D . 体现工农群众支持红军抵抗入侵的家国情怀
  • 9. (2024八下·孝南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体现这一精神的最核心品质是( )
    A . 保家卫国 B . 团结友爱 C . 军民和谐 D . 国际合作
  • 10. (2024八下·路南期中) 1950年,《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题目含有“劳动”一词的报道有327篇,涉及的劳动英雄包括普通工农劳动者、学生、军人、文艺界等,内容涉及对劳动的尊重与肯定、对劳动火热场面的赞颂。此类报道的涌现( )
    A . 传递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念 B . 展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 C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D . 贯彻了“中共八大”的精神
  • 11.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出英国政治转型的特点是(    )
    A . 彻底与激进 B . 保守与落后 C . 妥协与倒退 D . 传承与创新
  • 12. (2023·孝昌模拟)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材料所述的日本的两次改革都( )
    A . 学习了中国文化 B . 引进了西方技术 C . 实现了社会转型 D . 解除了民族危机
  • 13. (2023·孝昌模拟) 1933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这表明美国(    )
    A .   不再实行市场经济 B . 全面实行了国有化政策 C . 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D .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14. (2024·宣汉模拟)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电脑键盘打字的流行,汉字书写由持笔变为大部分由电脑完成,造成了国人提笔忘字,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汉字书写也“渐行渐远”。这反映出互联网

    (    )

    A . 大大缩小了人类生活空间 B . 一定程度上冲击传统文化 C . 减少了人类获取知识途径 D . 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其中第15题10分,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共32分)
  • 15. (2023·孝昌模拟) 【古代盛世】

    材料一:盛世是人们向往的,然而盛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人治国家,而且从秦汉起就建立了君主专制体制,因而,盛世的实现,首先以开明君主的出现为前提。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君主的品德修养,对于盛世有决定作用⋯⋯开明君主不仅要自知,而且要知人;不仅要知人,而且要善任。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任何盛世,都需要一大批清官廉吏……盛世的出现还需要整个统治集团善于吸取前代教训,居安思危。凡是盛世,君臣无不以前代的政治失误为鉴⋯⋯盛世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然而,制度又要靠官员来执行,官僚队伍的素质也至关重要。因此,盛世都强调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并重⋯⋯另外,盛世的形成,需要有相当的时间。一般来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以上简单分析了盛世的基本内涵,总的来说,其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富强,军事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但是由于封建集团的历史局限,使得盛世不能长期保持。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古代的封建王朝,由于其世袭皇位、“家天下”的政治制度,所以无法摆脱这种一治一乱的历史怪圈,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无法彻底改变。

    ——陈香《中国古代“盛世”的审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盛世出现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盛世的形成对当今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 16. (2023·孝昌模拟) 【科技发展与文化自信】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中国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那一时期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
  • 17. (2023·孝昌模拟) 【人类发展中的寻梦之旅】

    1. (1) 请选取一个历史时期,指出逐梦的事件。
    2. (2) 请你结合图中人类的四个梦想,对近代人类的逐梦之路加以论述,题目自拟,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