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材料一:盛世是人们向往的,然而盛世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条件。中国古代一直是一个人治国家,而且从秦汉起就建立了君主专制体制,因而,盛世的实现,首先以开明君主的出现为前提。纵观历史可以看出,君主的品德修养,对于盛世有决定作用⋯⋯开明君主不仅要自知,而且要知人;不仅要知人,而且要善任。历史上任何朝代的任何盛世,都需要一大批清官廉吏……盛世的出现还需要整个统治集团善于吸取前代教训,居安思危。凡是盛世,君臣无不以前代的政治失误为鉴⋯⋯盛世需要相应的制度保证,然而,制度又要靠官员来执行,官僚队伍的素质也至关重要。因此,盛世都强调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并重⋯⋯另外,盛世的形成,需要有相当的时间。一般来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以上简单分析了盛世的基本内涵,总的来说,其基本特征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富强,军事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繁荣。但是由于封建集团的历史局限,使得盛世不能长期保持。每个盛世的后期,都会积聚起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统治集团日益腐化,民生日趋艰难,从而引起新一轮的乱世。古代的封建王朝,由于其世袭皇位、“家天下”的政治制度,所以无法摆脱这种一治一乱的历史怪圈,这是由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无法彻底改变。
——陈香《中国古代“盛世”的审视》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二: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 《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