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培优卷】同步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

更新时间:2023-08-30 浏览次数: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填空题
  • 1. 给下划线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 (1) 萧萧梧叶送寒声。(   )
      A . 风声。 B . 吹箫的声音。 C . 萧条。
    2. (2) 白云处有人家。(   )
      A . 产生,生出。 B . 生育;出生。 C . 生长。
    3. (3) 荷尽已无雨盖。(   )
      A . 尊敬。 B . 遮盖。 C . 举,向上托。
    4. (4) 知有儿童促织。(   )
      A . 挑拨;挑动。 B . 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5. (5) 霜叶红二月花。(   )
      A . 和。 B . 比。 C . 于是。
    6. (6) 一年好景须记。(   )
      A . 君主。 B .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C . 指的是作者。
  • 2.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1. (1) 《山行》一诗中描写的季节可以从“寒山”“霜叶”两种景物中看出来。
    2. (2)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诗作。他认为春天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
    3. (3) 宋代诗人叶绍翁认为秋风十分通人性,能让人产生思乡之情。于是,他写下了“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样的诗句。
  •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山行》的作者是代的,诗人描写了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
    2. (2) 《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感情。“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3. (3) 《赠刘景文》中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
二、诗歌鉴赏
  • 4. 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山 行

    ____,____。

    ____,____。

    1. (1) 默写古诗。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
    2. (2) 诗中的“”字写出了山路绵长;“”字照应句首的“”字,既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也写出了“”的曲折盘旋;“”字可以看出当时已经是深秋时节。
    3. (3) 诗人为何突然停下来不走了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4. (4) 诗中出现的事物有哪些?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人在山上行走的情景,并把这几种事物恰当地放在描述中。
  • 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最是橙黄橘绿时。

    1. (1) 补全古诗。
    2. (2) 诗中用“擎雨盖”比喻
    3. (3) 诗中写了两种花,分别是;写了两种颜色,分别是;写了两种水果,是
    4. (4) 诗人告诉我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
  • 6. 阅读诗歌,并完成题目。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 (1) 补充诗句
    2. (2) 本诗题目的意思是
    3. (3) 这首诗是代诗人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的思想感情。
    4. (4) 诗中“挑”的意思是,“促织”就是。作者看到,料想,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 (5) 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
三、综合题
  • 7. 古诗文理解
    1. (1) 《山行》的作者是代的。全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从诗句“”可以看出来。
    2. (2) “斜”的意思是“歪斜,不正”,但结合课本插图和生活实际可知,它在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是指山间小路的样子。
    3. (3) 诗中主要写了等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4. (4)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①与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对应的图片是

       

      ②诗句中“擎”的意思是,联系生活实际并借助课本插图我知道了“擎雨盖”指的是

      ③作者抓住“”与“”,描绘出秋末的萧瑟景象。“”与“”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5. (5)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君”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在诗中指(人名)。“”说明秋天色彩丰富。

    6. (6) 体会苏轼写诗赠刘景文的用意,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诗人告诉朋友刘景文,自己只爱这个季节的景色。

      ②诗人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切不要意志消沉。

    7. (7) ①补充诗句。

      萧萧梧叶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②判断。

      “寒”既有秋风的寒凉之感,又有漂泊的凄凉之情。

      “客情”是指作客他乡时,受到礼遇的友情。

      ③读了后两句诗,眼前浮现出的场景是

      ④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