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六单元 /10 /10.1 劝学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 同步训...

更新时间:2023-09-10 浏览次数:8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木直(zhòng)绳          虽有(gǎo)(pù) B . 假舟(jí)者             不积(kuǐ)步 C . (nú)马十驾             (qì)而不舍 D . 金石可(lòu)            蛇鳝之(xué)
  • 2. 对下列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吾尝而望矣    跂:踮起脚 B . 而闻者        彰:清楚 C . 金石可        镂:雕刻 D . 江河        绝:断绝
  • 3. 下列画线的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故不积跬

    ⑤积土成山,风雨焉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A . ②③④⑥ B . ①②③⑥ C . ①②④⑤ D . ②③④⑤
  •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②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二螯                           ⑧积善成德,神明自得

    A . 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 .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 . 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 . 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 5.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有槁(晒)②以为轮(使……弯曲)③吾尝而望矣(抬起脚尖)④君子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⑤非利足也(脚走得快)⑥筋骨之(强壮)⑦而千里(送达)⑧而江河(隔断)⑨声非加也(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⑩而闻者(清楚)⑪学(勉励)

    A . ①②④⑤⑥ B . ②③⑥⑨⑩ C . ①④⑤⑦⑪ D . ⑥⑧⑨⑩⑪
  • 6. 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 (借助,利用)舟楫者 狐(借助,利用)虎威 不(借助)思索 B . 冰,水(做,凝成)之 行将(被)人所并 (为了)之奈何 C . 非利足也,而(达到)千里    专心(尽,极)志 闲情逸(兴致,情趣) D . (劝勉,鼓励)学 (用道理打动人)导 (劝说,阻止)架
  • 7. 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 . 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 . 《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 . 《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 8.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   )
    A . 学不可以 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9.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君子:本是对古代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 . 金:特指金子。“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 C .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D . 《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 10.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 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C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 . 君子生非异也
二、情景默写
  • 11. 名句默写。
    1. (1) 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2. (2) 荀子在《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 (3) 《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
    4. (4) 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5. (5) 《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
    6. (6)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
三、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选文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选文二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观,每假借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 , 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 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 (1)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非异也        生:天性 B . 圣心焉            备:具备 C .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出游 D . 先达德隆尊        望:名望
    2.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青,取之蓝          /每假借藏书之家 B . 不如须臾所学也      /录毕,走送 C . 木直中绳,为轮    /无从致书 D . 积土成山,风雨兴    /俟其欣悦,则又请
    3.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

      B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顺着风向呼叫,声音没有加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C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二十岁成人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

      D .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或者遇到他的训斥,我的脸色更加恭敬,礼物更加到位

    4. (4) 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 (5) 学习是永恒的话题,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给你触动最深的一个学习启示。
  •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乙)

    ①子夏曰:“百工居其肆,以成其事,君子学致其道。”

    ②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③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 可谓好学也已。”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⑤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节选自《论语》)

    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学者”指求学的人。 B . “金”,在古代有的指用金属制成的刀斧等,有的泛指金属,此处指前者。 C . “百工”泛指各种工匠,“肆”此处指工匠们大胆创新。 D . “无以至千里”的“以”与“君子学以致其道”的“以”意思和作用都不同。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B .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C .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D .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 (3)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荀子论述了学习的作用、方法以及态度,认为学习需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B . 乙文中孔子认为,古人的学习观是自私的,今人的学习观是值得赞扬的,因为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他人服务。 C . 乙文中孔子最欣赏弟子颜回的原因之一是他最好学,具体的表现是他“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意味着颜回能“学以致道”。 D . 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甲文认为学习能提升自我,弥补不足;乙文认为学习是提高自身修养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获得“道”。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5. (5) “诸子之文,各有其面貌性情”请就文体特点简要概括两篇选文不同的言说风格。
  •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 ,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B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C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D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跬步,跨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引申至举步、迈步,也可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B . 骐骥,与《马说》中“千里马”意思相同,都是指能日行千里的骏马。 C . 十驾,用马拉车,一天叫做一驾,十驾就是积十天的路程。 D . 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百仞,形容极广。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 . “青”胜于“蓝”,“冰”寒于“水”,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过程,可以有所改变,有所提高,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甚至超越自我。 C . “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者”“假舟楫者”,作者连用五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设喻,从而论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 D . 作者以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进行对比,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②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5. (5) 材料二如何阐述道理?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