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关键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它的解读来自学术界,视角总体上也离不开三个维度,即力量之变、时局之变以及中国的定位。
人类社会任何一次称得上“大变局”的历史现象,几乎都发端于物资力量对比的变化。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即是生产力革命。某种程度上说,谁主导了世界生产力,谁就能推动力量之变。进入 21 世纪后,力量的平衡在西方与非西方国家之间发生了明显变化。世界首次面临“力量中心”从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转移。在这轮“力量之变”中,最突出的变量是中国因素。尽管如此,在21世纪第二个10年即将结束时,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东西方的力量天平并没有完全改变,充其量只能说在逼近力量均衡的临界点。
时局之变是事实,但如何变还未可知。用某些学者的话说,如今的世界秩序正在进入“无人区”。一方面,西方主导世界秩序的能力出现式微,但意愿却一点都没有降低;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参与国际治理的意愿在增强,但却在能力上还没有达到与西方势均力敌的程度。随着东西方力量的天平进一步向非西方倾斜,“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尖锐。按常理说,西方只有通过改革,在现有体系中更多地吸纳非西方国家的诉求,才可能维持世界秩序的平稳运行。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更倾向于循着历史的惯性,凭借历史积累的优势,延续西方的主导地。换句话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世界,对时局之变的回应,远不如历史上它们“创造”世夫序时那样包容和理性。而另一方面,非西方国家不会坐等“被塑造”。世界秩序进入“无区”,也意味着时局之变中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来说,中国如何定位都尤为关键。从中国自:角度看,如何在大变局中把握和创造机遇、化解潜在的风险,是中国不得不面临的核心问题。从界角度看,大变局中最大的变量就是中国,没有之一。用已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说,中国是“)史上最大规模的参与者”。这样量级的参与者,处于大变局中的世界无法忽视其存在和诉求。
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方式,同时也会影响未来世界秩序演变的结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定位不会是静态的,而是一个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化的过程。这个演化过程对中国来说,具体而言就是如何看待机遇与挑战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高度重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重要的是要“化危为机”,让中国赢得更好的发展。
某种程度上说,把中国的定位认知为一个演化的过程,本身就超越了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权力竞争的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天然带有的开放、理性与包容因素,是对目前西方政治中“非理性”现象的正面回应。
(摘编自雷墨《何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二:
日前,美国百名中国通学者与美国退役军官、情报人员相继发表联名公开信。前者指出中国不是美国的敌人,反对遏制中国;后者认为中国是威胁,鼓励美国政府坚持对抗中国。
观点截然相反的两封信恰恰反映了世界面临大变局时对中国角色投注得特别关切。北京观察家认为,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压受力面相对较大的国家,中国如何应变、特别如何不变,是考察其在世界变局中作用的重要指标。
在世界乱局变局仍在持续、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在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坚持“和”“合”理念,一方面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全球共同开放的推动者,将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机遇,释放更大红利;另一方面,通过倡导多边主义、维护共同安全、力促合作共赢、推动开放包容、秉持公平正义,为世界稳定增添了新信心,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前景,
(摘编自朱方芳《“百年大变局”下中国的应变与不变》)
材料三:
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做“国际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做架桥者而不是挖沟者”。这既是中国的“知”,更是中国的“行”。
向内看,应对大变局,关键要办好自己的事。面对世界经济的“微妙时刻”,中国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向外看,在全球化遭遇逆风之际,中国开启新一轮对外开放,积极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面对气候变化严峻挑战,中国始终坚守可持续发展承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进博会、世园会、文明对话……从思想理念,到机制建构,再到务实合作,中国方案、中国作为,契合新世纪的全球需要,正在凝聚起越来越多国际新共识。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越织越牢固,国际“朋友圈”越建越红火,聚集的“人气”越来越旺。
(摘编自新华网《在世界大变局中奋进新时代》)
海边的雪
张 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道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整个海面都漂着冰块。”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成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地落下来,早晚是要融化的。”
老刚点点头应道:“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说:“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堆积起来,让人踏,让日头照,最后融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着跳动的火苗,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烁。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吞进去。他习惯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他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他的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就算把锚绳加固了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的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里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但是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被冻得没有了知觉,丝毫不敢耽搁,推完舢板就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地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了老刚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捉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也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声和呼喊声。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子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一点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的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个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开始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他们这才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了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打猎回来时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大雪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依旧没能找到出路。就在他们觉得自己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时,他们在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地燃烧,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身上的冰雪融化着,水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④汝可以模拟得之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⑥用之如泥沙
⑦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⑧多于市人之言语
①蚕食诸侯 ②汝幸而偶我
③外树怨于诸侯 ④故能明其德
⑤遂散六国之从 ⑥逐华阳,强公室
⑦而歌呼呜呜快耳者 ⑧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①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茂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公A仲B之C军D二E十F万G景H翠I以J楚K之L众M临N山O而P救Q之R秦S必T无U功
①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
②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过伊仆射①旧宅
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
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
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
何能更涉泷江②去?独立寒流吊楚宫③。
【注】①伊仆射:伊慎,曾先后参与讨伐叛党,唐宪宗时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此诗为作者即将渡江赴徐州任职,过伊慎旧宅时作。②泷江:赣江支流,诗中泛指长江。③楚宫:战国时楚国的宫殿,借指屈原。
10月31日,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空间站基本构型最后一个舱体——梦天实验舱送入太空,实验舱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目前,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____。不到两年时间,中国空间站三大舱体——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陆续飞向太空,三者即将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为航天员打造一个“三室两厅”的新世界。
此次发射的梦天实验舱,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第二个实验舱。先后发射的“问天”和“梦天”,看起来就像是孪生兄弟一般,都拥有工作舱、气闸舱和资源舱,特别是“两兄弟”的工作舱和资源舱的造型几乎____。梦天实验舱在轨组装完成后,将与空间站其他两舱实现控制、能源、信息、环境等功能的并网管理,不仅可以打造空间技术应用研究“梦工场” , 还将共同支持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提高我国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____的是,助力我国空间站遨游太空的,是三种不同的“翅膀”;神舟载人飞船采用刚性太阳翼,天舟货运飞船采用半刚性太阳翼,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采用柔性太阳翼。三款不同的太阳电池翼撑起了空间站在轨运营的“能源担当”。
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跨越千年的莫高窟静静伫立。在敦煌研究院,,也有许多默默坚守的年轻人。他们隐居大漠,心如磐石;他们奉献出韶华,无愧于时代。
这是奔赴的故事。常书鸿从法国巴黎而来,为“探寻民族艺术的宝库”;樊锦诗从北京大学而来,她坚信“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敦煌学也应该中国人来做”,一封自荐信也让赵声良从北师大来到敦煌。
。白水煮面就是待客的伙食,老鼠窜上床头也是常事,直至上世纪80年代莫高窟才通上电。回忆过去,人们惊诧于“莫高窟人”如何历经艰辛开辟创业路,可亲历者却说,没去想过苦不苦。
这是奋进的故事。在洞窟坍塌损毁时,他们徒手清沙,修筑围墙;在民族文化自信心受挫时,,终于在敦煌学研究上扬眉吐气;当人们文化需求高涨时,他们脑洞大开,让敦煌文化在手机方寸屏幕上绽放新姿。
如今,樊锦诗成为“莫高精神”的杰出代表。正如央视给她的颁奖词中写到:“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材料一:
《孙子兵法》: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大意是说,不可以被战胜的原因,是因为做好了防守的准备;可以战胜对方的原因,是因为具备进攻的条件。防守,是由于自己实力不强,取胜条件不充分;进攻,是由于自己实力强大,条件充裕,举兵必克。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人措手不及。因此,善攻善守的人,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材料二:
进攻和防守是战争和竞技中的两种基本态势。其实人生也有两种基本态势:一是进攻型人生,一是防守型人生。进攻型人生,不甘于平凡,主动进取,勇猛强悍,但往往会走向激进与极端。防守型人生,低调不张扬,沉稳隐忍,居安思危,但往往会陷入保守与被动。
读了上述材料,在奋进新百年、共筑新伟业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新青年的你对“人生的进攻和防守”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