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 |
灰体直刚毛雌果蝇 |
黑体直刚毛雌果蝇 |
灰体焦刚毛雄果蝇 |
黑体焦刚毛雄果蝇 |
数量 |
92 |
30 |
90 |
29 |
回答下列问题:
甲组 乙组
实验思路:。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 |
灰身 |
黑身 |
深黑身 |
雌果蝇(只) |
151 |
49 |
— |
雄果蝇(只) |
148 |
26 |
28 |
请回答:
杂交方案:将甲品系(长翅)雄蝇与乙品系(残翅)雌蝇交配,得F1;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 , 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若有的杂交组合F1中长翅:小翅=1:1,F2翅形及比例 则假设②成立。若有的杂交组合F1全长翅,F2翅形及比例为则假设①成立。
性染色体组成 | 性别 |
XX、XXY | 雌性 |
XY、XYY、XO | 雄性 |
XXX、YO、YY | 致死 |
①某生物兴趣小组一致认为该现象不是基因突变导致的,推测持该观点的理由是。
②进一步分析发现果蝇A和B确实不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将果蝇A和野生型的红眼雄果蝇进行交配,推测其子代情况应为。
①若F2中突变后基因所控制的新性状只有性果蝇表现,说明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若F1中,说明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
②若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的是隐性致死突变(胚胎致死),请用F1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该隐性致死突变是完全致死突变,还是不完全致死突变。(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
实验方案:。
预期结果及其对应结论:若,则隐性致死突变是完全致死突变;若,则隐性致死突变是不完全致死突变。
F2的表型 | 红眼菱形眼 | 玫瑰眼菱形眼 | 玫瑰眼圆眼 | 红眼圆眼 |
雌性 | 3/16 | 1/16 | 1/16 | 3/16 |
雄性 | 3/8 | 1/8 |
实验一:P 玫瑰眼粗糙眼皮♂×红眼光滑眼皮♀→F1F2;
实验二:P 玫瑰眼长刚毛♂×红眼短刚毛♀→F1 F2
①若实验一F2中表型及比例为,则基因G/g不在Ⅱ号染色体上。
②若实验二F2中表型及比例为,则基因G/g在Ⅲ号染色体上。
③若通过实验已证明基因G/g在Ⅲ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从实验一F2中任选一只红眼粗糙眼皮雄果蝇,欲设计实验验证所选雄果蝇关于眼色和眼皮的基因型。现有各种纯合果蝇若干,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假说一:该个体发生了一条染色体丢失;
假说二:该个体发生了上述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部分片段(含相应基因)缺失;
假说三:该个体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了突变。
①经显微镜观察,该雌性个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个数为个,可以否定假说一;
②已知可以对A、a基因进行荧光标记。经显微镜观察,该个体初级卵母细胞中荧光点的数目为个,可以否定假说二;
③现已确定发生原因为基因突变,则应为(显/隐)性突变。让该突变个体与直毛雄蝇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实验思路:。
结果分析:。
①自然状态下一般不存在基因型为XCIBXCIB的果蝇,原因是。
②下图为研究电离辐射对正常眼果蝇X染色体诱变的示意图。
为了鉴定X染色体上正常眼基因是否发生隐性突变,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F1中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其杂交后代(选填“雄性”或“雌性”)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率,合理的解释是。
①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果蝇不能存活。基因型为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fY的雄果蝇连续交配多代,f基因在此过程中的遗传特点是。
②已知X染色体臂之间可以进行交叉互换。为探究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是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还是之后,可选用基因型为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XfY的雄果蝇杂交。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前;若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说明交叉互换发生在染色体复制之后。
杂交组合 | F1表型 | F2表型 |
一:甲×野生型 | 红眼正常眼 | 红眼正常眼:紫眼正常眼=3:1 |
二:乙雄蝇×野生型雌蝇 | 红眼正常眼雄蝇:红眼棒眼雌蝇=1:1 | 红眼正常眼雄蝇:红眼棒眼雌蝇:红眼棒眼雄蝇:红眼正常眼雌蝇=1:1:1:1 |
注:表中F2为F1全部个体随机交配的后代,控制眼色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形基因用B/b表示。
实验方案:取转基因正常眼雌蝇与杂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其他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结果结论:①若子代正常眼雌蝇:正常眼雄蝇=1:1,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种情况;
②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情况;
③若子代正常眼雌蝇:棒眼雌蝇:正常眼雄蝇:棒眼雄蝇=1:1:1:1,则该DNA片段插入位置属于第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