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59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阅读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dài)□、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会全力以(fù)□、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 

     (波德莱尔)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____;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 

     (黄宗羲)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爱( ) 会力以( )
    2. (2)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厉害 B . 利益 C . 利害
  • 2.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总是不禁想起那些年轻的面容,他们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奋斗成就了“最可爱的中国”。 

     一百多年前,中国青年的觉醒,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之光。民族危难之际,五四运动【甲】,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zūn yán、【乙】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 

     在革命征程上,青年的英勇战斗事迹举不胜举。他们为人民的江山打下了最滚tàng、最壮美的底色。 

     在新中国的大地上,青春的汗水,汇入巩固人民政权【丙】打造zhǎn新江山的时代大潮。 

     改革开放中,广大青年发出“我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强音,一张张亮丽的青年名片印刻在时代画卷上。 

     步入新时代,中国青年继承了前辈先贤拼搏奋斗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1.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填入【甲】【乙】两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发生    【乙】凝聚 B . 【甲】爆发    【乙】凝结 C . 【甲】爆发    【乙】凝聚 D . 【甲】发生    【乙】凝结
    3.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结构上说,“红日初升”是主谓短语,“革命征程”是偏正短语。 B . 加点词“举不胜举”,在文中是数量很多的意思。 C . 【丙】处的标点符号应当是顿号。 D . “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一句有语病,应将“增强”改为“扩大”。
二、选择题 
  • 3.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北京市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已进入第 12 年,学校为古琴、昆曲、木偶戏、评书四个文艺 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机巧,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 . 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 B . 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 C . ①昆曲C.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D . 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三、情景默写 
  • 4.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古诗文默写 

     青春是一幅绚烂的印象画,先贤们用画笔描绘了灵魂的底色。青春的底色是爱国,是范仲淹“①,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拳拳之心;青春的底色是奉献,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②”的倾情告白;青春的底色是李白在经历无数次现实与理想的痛苦交织后,毅然唱响的坚定信念——“③,④”;青春的底色是刘禹锡被贬归来依旧乐观进取的心态——“⑤,⑥”;青春的底色是始终心怀美好,是苏轼无论身处何境,都要送去的祝愿——“但愿人长久,⑦”。这些底色不断叠加、调和、补充、映衬,冲破束缚,实现蜕变,最终迸发出迷人的光华。 

四、填空题 
    1. (1) 贺敬之,当代著名。1924年生于山东峄县。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新歌剧《》曾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有诗集《》《》等。
    2. (2) 《回延安》第五节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3. (3) 第二节中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


  • 6.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二将相交,各赌平生本事。一来一往,一去一回;四条臂纵横,八支马蹄撩乱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看了,喝采不选,阵前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李成,闻达在将台上不住声叫道:“好斗!” 

     文中的二将分别是,其中一将因杀了一泼皮被发配到大名府。 

五、名著阅读 
六、现代文阅读 
  • 8.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阅读 

     被母亲逼着搬出去住的那些天 

     明前茶 

     ①在他生日那天,母亲招待他吃了一顿大餐,跟他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勒令他搬出去住。他的脑门上仿佛打了一道焦雷。彼时,他已在本市读了4年大学和3年研究生,并且已在本市找了工作。父母在江北买了滨江公寓,他和母亲都在南岸工作,他已习惯了母亲每天开车接送他。因此,当母亲严肃地说“我不能再伺候一个好像永远长不大的高中生”后,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②他赌气,立刻联系中介小哥,最后看上单位附近的一套老房子,装潢与家具都十分老旧,每月租金3500元。他拿出所有压岁钱,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和保证金,就搬了出去。搬家那天,母亲正好在外地出差,父亲去医院陪护外公,他连一个可以示威的对象都没有。 

     ③搬完家,他将所有的日用品和衣物归位,只躺在床垫上叹了十分钟的气,就立马出门了。他必须立刻去家具大卖场买转椅,买晾衣架,买鞋柜,否则,只能坐在房东留下的塑料凳上工作,脱下的外套只能放在床垫上。 

     ④他万万没想到,3天后,家具大卖场快递过来的所有家具都是散装零件。他必须再买一个工具箱,用螺丝刀和扳手将它们一一组装起来。当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晾衣架和转椅都装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骄傲,不由自主地拍了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去嘚瑟。结果,他受到在大洋彼岸留学同学的一致嘲笑。正在读博的同学告诉他,自己曾手持冲击钻安装过大衣柜、厨房吊柜,而最近的成果是安装花园的镂空大铁门。 

     ⑤他受到了善意的鄙视,但他被潜能激发而产生的骄傲并没有因此削减半分。他生平第一次搞清楚洗衣液与柔顺剂的区别,搞清楚滚筒洗衣机上面十几个按钮的不同含义。如今,离开了母亲的呵护,他不得不亲自打扫卫生,亲自洗碗、擦拭灶台和油烟机表面,把地拖干净,徒手把浴室下水道中积攒的落发掏出来。他学会了熨烫衬衣,擦皮鞋,拆洗窗帘。之前说到手机上的应用软件,他只知道那些可以看视频和玩游戏的APP,而现在,他开始在购物类应用软件上关心菜价。 

     ⑥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他被母亲赶出来满两年了。他意识到自己对时间与金钱的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母亲揽下了所有的家务,他双休日能赖床到下午2点;而今,即使在周末,每天7点30分,他身体里的闹铃就响了。他知道早市的蔬菜水果最新鲜,而厨余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前送到回收点,否则家里容易滋生蟑螂。他的作息正常了,早睡早起,居然一年可以读20多本书,通过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如今,靠替别家公司兼职做账,除去每月3500元的房租,还攒下了人生的第一个20万元。对目前的状况,他似乎满意了。 

     ⑦他偶尔还回父母家去,但是那股微妙的尴尬似乎尚未完全消失。母亲一如既往地招待他,知道他新交了女朋友,听他讲述工作和感情生活的进展,但从不过问他的生活细节。他一直想对母亲之前25年的照料表示感谢,但他一直拖延着,迈不出对自家人说体己话这一步。直到有一天,他在厨房吊柜里发现了母亲的日记。鬼使神差地,他翻到了两年前,母亲逼自己搬出去住的那些天的日记。母亲写道,自己争取了出差任务,躲了出去,是生怕目睹独生子搬家的场景会掉眼泪。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⑧他吃了一惊,急速地往后翻,终于发现一桩母亲没有告诉他的事实:为了习惯他搬出去住的这种变化,她吃了整整3个月的安眠药。而她在儿子面前表现出的,却是一副如释重负的轻快感。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 

     (选自2022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 

    1. (1) 阅读②~⑥段,请在下表A、B、C三处补写相关内容。                                                                                                                                           
       

       段落 

       
       

       “他”的所作所为 

       
       

       “他”的情感变化 

       
       

       ② 

       
       

       A 

       
       

       赌气 

       
       

       ③-⑤ 

       
       

       买家具、学会做各种家务 

       
       

       B 

       
       

       ⑥ 

       
       

       C 

       
       

       满意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她怕自己是一只溺爱孩子的老鹰,舍不得做出将儿子啄离的决断,把儿子这只本可展翅翱翔的小鹰,圈养成了不舍离巢的肥胖家禽。 

    3. (3)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 (4) 文末写到:“深谋远虑的中国父母,从来都控制着自己的真情实感,坐等孩子去发现与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9.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阅读 

     材料一:日前,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指出,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平均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大部分海域海表温度接近常年或偏高,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较常年偏低。北极和南极的海冰范围均较常年偏小。2022年,全球大部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亚洲北部、中亚、西亚东部、欧洲北部和西部、格陵兰大部等地偏高1摄氏度以上。全球年平均陆地气温较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偏高1.67摄氏度,为1850年以来第四高。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3月20日,有删改) 

     材料二:以行动履行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发挥中国作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愿景才能变为现实”。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业已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向国际社会承诺的下降40%~45%的目标,2021年又同比下降3.8%。同时,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行重于言,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将承诺转化为行动。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力争用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会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持续发展作出表率。 

     (选自《当代世界》2022年第6期,有删改) 

     材料三:温室效应指的是地球大气层捕获太阳的能量的功能。太阳辐射的能量到达地球的大气层后,被大气层所吸收,然后再把它向各个方向辐射。这种能量使得地面和地面表层的空气得到二次加热。大气层就相当于给我们的星球裹了一层玻璃,把太阳能暂时储存起来,再慢慢使用。如果没有它,地球的温度会比现在低30摄氏度。 

     正是由于这种作用,地球才有了生命的存在。但是近年来,温室效应在不断加强。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地球温度升高了将近1度,而且有加速上升的趋势。这个现象导致了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河流断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经研究发现,空气中有些成分,像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甲烷会使温室效应的作用加强。前两种是人类过度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例如煤炭燃烧和排放汽车尾气等;后者则是现代畜牧业发展,反刍动物的嗳气和粪便发酵产生的。 

     因此,要弱化温室效应必须从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来考虑。一个人的作用是微小的,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少开一公里车,少用一张纸,多栽一棵树。只要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就可以为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选自“百度教育”,有删改) 

     材料四: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球气候状况报告(2022)》指出,2022年,全球陆地气温接近常年至偏高,其中,有的地区偏高了1摄氏度以上。 B . 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各国能否将承诺转化为行动。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力争用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C . 太阳辐射的能量到达地球的大气层后,被其吸收并把它向各个方向辐射。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温度会比现在低30摄氏度。 D . 从1910~2010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来看,百年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区间最大的阶段是在2000~2010年间。
    2. (2) 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请围绕“温室效应”,梳理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4. (4) 全球气候治理迫在眉睫,请根据材料二,就如何有效地进行“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七、对比阅读 
  • 10.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知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己,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 (1) 解释加点词含义 

      二石兽于水中( )

      数小舟( )

      败走( )

      秦悉之( )

    2. (2) 翻译句子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 

       ②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3. (3) 对于河中石兽,甲文中寺僧“求之水中”“求之下流”,讲学家认为应“求之地中”作者通过他们的错误告诉读者什么道理?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4. (4) 乙文中赵括最终兵收身死,葬送了赵国军队,请你用一个相关的成语概括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5. (5) 请根据甲、乙两文中讲学家和赵奢所说的话,分别概括他们是怎样的人。 
八、作文 
  • 11.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请就上面你写的作文,向阅卷老师写一段推荐语。100字左右。 

     附上面作文题目: 

     每年“双十一”,总会掀起一股网购狂潮。有数据显示,去年截至11日0点3分1秒,某网络平台成交额破100亿,比起前年的6分58秒破100亿,时间缩短了整整3分多钟。40分12秒,成交额超500亿,而前年用时约2.5小时,购物狂欢火爆程度可见一斑,但伴随而至的也有假货频现、网络诈骗、快递缓慢等长期难以解决的痼疾。针对这一行为与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助手] 

     深入思考,确定观点,用简洁的语言明确表达出来;围绕观点展开论述,注意选取适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和当前现实,力争做到有理有据。 

  • 12. (2023九上·瓯海开学考) 请阅读下面文字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②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或思考呢?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