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四单元 /14 回忆我的母亲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7 回忆我的母亲 同步练习(培优卷)

更新时间:2023-09-30 浏览次数: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 . 厌恶(wù)管束(sù)广漠(mò)质问(zhì) B . 责罚(zé)眼翳(yì)调度(diào)轻薄(bó) C . 庶祖母(zhé)嬉戏(xī)抽屉(tì)野蛮(mán) D . 文绉绉(zōu)绰号(chuò)牢骚(sāo)宽恕(shù)
  • 2.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B . 《朝花夕拾》是我渴慕已久的一本书,今天终于得到了! C . 班主任正在诘问小王昨天舍己救人的事迹,准备在全校予以表扬。 D . 只见老妇人吓得面如土色口齿不清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B . 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C . 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 情真意切。 D . 母亲不仅吃苦耐劳,还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
  • 4.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祖藉 劳碌 红薯饭 无可耐何   B . 害病 慰勉 庚子年 东挪西借 C . 高梁 妯娌 吃大户 勤劳俭朴 D . 聊叙 隔绝 标本式 结衣缩食
  • 5. “孝亲敬老”活动周,校团委要展示一副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对联,上联是:承恩不忘三春雨。请你在以下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下联。( )
    A . 朝夕伺候莫厌烦 B . 感恩莫待白头催 C . 行孝常怀寸草心 D . 尽孝应乘双老在
  • 6. (2021八上·仙桃月考) 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B . “采菊东篱下”中的“菊”与“何处无竹柏”中的“竹”既属于花中四君子,还属于岁寒三友。  C . 称谓常暗含情感倾向。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智叟”,同样是称呼老年男子,“公”比“叟”更显尊敬。  D . 《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 7. (2021八上·郑州开学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采用双线结构,其中一条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 B .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围绕母亲“勤劳”的主要品质选材叙述,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C . 《列夫托尔斯泰》和《美丽的颜色》属于传记,语言风格也很相似。 D .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的散文。
  • 8. (2021八上·毕节月考) 下列文学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藤野先生》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B . 《回忆我的母亲》作者通过回忆“我”的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C . 《三作家》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代表作品之一,托尔斯泰就是其中的一位作家。 D . 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先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二、填空题
  • 9. 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我母亲待人最(A、慈详 B、仁慈 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②在这(A、广漠 B、茫茫 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A、约束 B、管理 C、管束)过我。

    ③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A、请 B.找 C.央)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 10.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
    2. (2) 母亲那种的习惯,母亲那种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 (3) “母亲是个好劳动”的含意是
三、语言表达
  • 11. 下面句子中有两处语序不当,请改正。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中国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着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

    1. (1) 改为
    2. (2) 改为
  • 12. 本文作者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适当地穿插了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升华了主题。请你也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
四、语段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 , 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yù),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着我们,不允许我们□(rǎn)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1. (1) 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①和 (mù)

      ②富 (yù)

      (rǎn)上

    2. (2) 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蔼 (A. ǎi B. ài )

      ②束 (A. sùB. shù)

五、综合题
  • 14.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纷纷发言,表示最想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甲说:“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乙说:“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你接着说:“    。”请仿照甲、乙两人发言的形式,续写一句话完成你的发言。
    2. (2) 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请概括材料的主要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六、现代文阅读
  • 1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后父的老

    刘亮程

    ①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②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③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着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④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活老。

    ⑤我8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⑥我18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父说:“我已经50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的要做的。”他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⑦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⑧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⑨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在里面睡一觉醒来。

    ⑩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老上了。

    ⑪老有老的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千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⑫也是我18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⑬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⑭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50岁的年龄,重活累活又都亲手干了

    ⑮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这期间我们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从沙漠边的太平渠村搬到天山半坡上的元兴宫村,过了些年又搬到县城边的城郊村,后来又搬进县城住了楼房。想想也幸亏没给后父备老房,若备了,会一次次地带着它搬家,但终究没有一个安放它的地方

    ⑯后父活到84岁,走了。

    ⑰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34年。

    ⑱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12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⑲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⑳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㉑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㉒后父说要回家,马车都来了,接他的人在路.上喊呢。

    ㉓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

    ㉔可是,我们没有让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㉕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我们在县城的殡仪馆为他操持的这一场葬礼,已经跟他没有关系。公墓里那个写有他名字和生卒日期的墓碑跟他没有关系。在离县城70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他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

    (选自《散文选刊》

    1. (1) [理情节]文中第②段写道:“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请认真阅读③-⑭段,分条概括“不容易”的几件事情。
    2. (2) [明内涵]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深情。认真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结合语境体会下方句子中加点词“赶紧”的内涵。

      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3. (3) [析情思]阅读第四段的画线句子,仔细体会小瓯和小越的对话,请联系语境,分析重读“没有关系”的理由。

      小瓯:我不理解,为什么要重读两个“没有关系”呢?

      小越:因为只有重读,才能体会到作家的内心世界,也才能知道什么“最有关系”啊!

    4. (4) [探主旨]题目是“后父的老”,为什么除了写后父的老,还写了那么多人的“老”?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