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小升初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9-20 浏览次数:54 类型:小升初真题
一、选择题 
  • 1. (2023·武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这一项是(    )
    A . 急躁    陈词烂调    不可思议    卑恭屈膝 B . 坐落    挖墙脚      一筹莫展    相辅相成 C . 布署    锋芒必露    挑拨事非    如法炮制 D . 沉缅    再接再厉    消声匿迹    浮想联翩
  • 2. (2023·武汉) 下列句子不是比喻的一项是(    )
    A . 这个人凶神恶煞似的吼叫着,我感到非常害怕。 B . 领导干部要廉洁守法,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C .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D . 小花猫在洁白的稿纸上踩了几朵漂亮的小梅花。
  • 3. (2023·武汉)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日,在北京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一种“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B . 通过这次诗歌诵读活动,使同学们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C . 今后我们应该接受教训,避免此类事故不再发生。 D . 同学们大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 4. (2023·武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B . 有人献出钱财,有人布施铁块,有人送来粮食,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 C .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D .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5. (2023·武汉) 以下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才回到英国。 B .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世界小说三大巨匠之一。 C . 《邯郸学步》是一个成语故事,用来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掉了。 D . 《囚歌》是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写的。“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是全诗灵魂所在,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 6. (2023·武汉) “他小心翼翼地把甲虫拾起来,放进一个空蜗牛壳里。”这句话放在哪里比较合适?(    )

        ①法布尔放鸭子的时候,经常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②有一次,他发现了一只全身碧蓝,比樱桃核还小的甲虫。③法布尔欢欢喜喜地带着甲虫,丢下鸭子回家了。④刚到家,就受到爸爸的责骂,他委屈极了。

    A . ①和②之间 B . ②和③之间 C . ③和④之间 D . ④之后
二、按要求完成问题。 
  • 7. (2023·武汉) 仿写。

    大自然像一本藏着丰富知识的书,等着我们去发掘;大自然像一首好听的乐曲,等着我们去聆听;大自然像

  • 8. (2023·武汉) 根据语境,用名人名言或诗词名句填空。 
    1. (1) “良药苦口利于病,”,理智的人善于接受不中听的意见,改进自己的言行举止。 
    2. (2) 北魏的李谧曾拜孔瑶为师,刻苦学习。后来,李谧的学问超过了老师。这真是“青,”啊! 
    3. (3) 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应该大胆改革,推陈出新,“,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4. (4) 郑燮把坚贞不屈赋予给了竹石,就有了“,任尔东西南北风”。同样,于谦把人的品格和志向赋予给了,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 9. (2023·武汉) 口语交际。 

     临近小学毕业。请你按要求写几句毕业赠言。要求既符合人物特点又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1. (1) 写给语文课代表,语句中含有语文: 
    2. (2) 写给最调皮的学生,用名言提醒他珍惜时间: 
    3. (3) 写给你的同桌: 
三、阅读理解 
  • 10. (2023·武汉) 文言文阅读。 

     北人食菱① 

     ㅤㅤ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ㅤㅤ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 (1) 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 
      A . 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 B . 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 C . 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 D . 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
    2. (2) 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 B . 菱角属于土产品。 C . 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 D . 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
    3. (3) 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 11. (2023·武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筷子,可谓是中国的国粹。它既轻巧又灵活,在世界各国的餐具中独树一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记•微子世家》中有“纣始有象著”的记载,纣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国至少有三千多年的用篌历史了。先秦时期称筷子为“挟”,秦汉时期叫“著”。古人十分讲究忌讳,因“著”与“住”字谐音,“住”有停止之意,乃不吉利之语,所以就反其意而称之为“筷”。这就是筷子名称的由来。 

      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尾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吃饭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的使用则表达了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相比于西方用刀、叉等工具随意切割食物,让人感到一种暴虐和一种舞刀弄叉的张狂,那么东方人用筷子温文尔雅的夹取食物就显得更加内敛和含蓄了。 

     材料二: 

      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 

      咏竹箸 

     【明】程良规 

      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 

      滋味他人好,乐空来去忙。 

     材料四: 

      当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有效防止病毒在餐桌上蔓延,防止病从口入,坚决打好“舌尖上的防疫战”。浙江省余姚市文明办特此设计了此海报。 

    1. (1) 【材料一】从等方面介绍了筷子。 
    2. (2) 【材料三】明代诗人程良规在《咏竹箸》这首诗中,热情歌颂了筷子的的精神,这与唐代诗人罗隐《蜂》中的“”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 (3) 【材料四】是一则宣传海报,此海报提出的背景是,目的是,倡导。(用材料中的信息作答) 
    4. (4)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通过筷子悟到心灵的依偎…… 

       

  • 12. (2023·武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别放下背包 

     ①这条街以前从来也没像今天此刻这般热闹。街这头到街那头,街这边和街那边都挤满了人。尽管此刻已经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人们仍挤得水泄不通。 

     ②街的这头是一所幼儿园。幼儿园的门口摆着几架摄像机,摄像机前又用绳子围着,幼儿园里有好些人想越过这道防线,他们紧张地看着街那头跑过来的孩子——他们的孩子。 

     ③这是电视台组织的一次活动,活动全程都被拍摄下来,起点和终点都设在幼儿园大门口。 

     ④参加这次活动的小孩子有五六岁的,也有三四岁的。他们被召集在一起,老师郑重其事地布置了任务:“明天,我们要去森林公园春游,午饭就在公园吃。你们都是组长,要为组里的小朋友准备干粮。喏,交给你们一个背包,跟老师走,去另一条街上的超市,把老师买好的食物和饮料背回来。如果你拿不回来,小朋友们就没有吃的了!” 

     ⑤活动开始后,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在通过监视器注视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⑥去时很顺利,轻装么。回来时,各种情况出现了。孩子走着走着,有丢落了一个水瓶的,看了看,就由它去了。也有的返回去再捡起来往前走。走着走着,有的嫌背包带勒得肩疼便放下来,索性就把包拖在地上走。走着走着,包里的一袋食物掉了下来,孩子根本没在意仍旧往前走。也有的走了一会儿发觉少了东西再回去找的。反正,丢盔弃甲的多了起来。 

     ⑦渐渐地,孩子们快到终点了,速度也加快了。有的孩子眼尖,已经看到了防线后面的父亲,尖叫着飞奔过去,其中有的孩子更是把手里拿着的东西都扔了。这时候,落在最后的一个小男孩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这小家伙可能小一点儿,所以他背的那个包显得大了点儿,他也奔跑了起来,可背上那个包因奔跑的缘故而上下颠着,击打着他那小小的身体。他手里还抱着一瓶矿泉水,这使他跑起来有点儿费劲。这时,雨渐渐地大了,雨珠打在他脸上、眼睛上,他抬起手擦掉雨水,“叭”,矿泉水瓶掉在地上。小家伙愣住了,弯了腰去捡。这当儿,背上的包一斜,压得他趔趄了一下,没站稳,跌坐在地上。 

     ⑧“健儿!”一个女人尖叫了起来,是孩子的母亲。她站在防线后面已经等候多时,她早就想叫:“背包太重了,扔了吧!”小家伙听到了,但他辨不清方向,他像小狗般可爱,双手撑着,双腿跪着,努力寻找母亲,但没找到。 

     ⑨他果断地改变姿势,抓起了瓶子,费力地站了起来,又跌跌撞撞往前跑。这时,母亲已经钻过那道防线,朝小家伙扑了过去。小家伙全然不顾妈妈的拥抱,只是郑重其事地告诉妈妈:“我把书包背回来了!”母亲泪流满面,亲着小家伙又是汗又是雨的小脏脸,周围人一片欢呼。 

     ⑩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1. (1) 解释下列词语。 

       水泄不通: 

       丢盔弃甲: 

    2. (2) 短文第①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 (3) 短文⑥⑦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简单地概括下来。 
    4. (4)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家伙”的描写,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5. (5) “我把书包背回来了!”我们读这句话时的语气是( )。 
      A . 焦急、无奈 B . 沉重、低沉 C . 激动、喜悦 D . 气愤、羞愧
    6. (6) 为什么文章最后说“这孩子的肩膀将来是担得起责任的”? 
四、习作。 
  • 13. (2023·武汉) 每个汉字都是一幅鲜活的画,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暖”这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呢?请围绕“暖”这一主题,寻找二个立意,写一写生活中令你印象深刻的故事。题目自拟。要求:字迹清楚、工整,语言通顺;不少于500个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