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是世界瓷器技术的原创国。考古学证明,瓷器起于夏、商,成于战国两汉,作为产量巨大的手工业生产系统,它因胎土、釉色、造型、工艺、装饰等差异而逐渐形成产地特色,俗称“窑口”。从唐代开始,在文献中开始出现“越窑”“邢窑”等窑口名称。两宋时期,瓷业之“窑口”达到昌盛阶段。宋代陶瓷业中的不同窑系甚至同一窑系的不同窑口、窑场,都发育出自己的工艺体系,在印花、刻花、划花、塑花、嵌花、绞花、镂花、绘花,在书法、绘画、诗词、印章、铭刻及釉装饰等各方面都创造出至高的水平。
材料二两宋时代的中国,在农业生产、城市发展、工商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出版、文学艺术、国际贸易等各方面呈现出惊人的进步,考古发现的“宋瓷”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展现了宋代文化的特质。考古学视野下的宋瓷特质鲜明,富于创造,高贵雅致,光耀古今,向我们诉说着中华宋文明的高度,折射着中国文化繁盛期的世道人心。既成就了一个划时代的工艺篇章,也成就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独特奉献。
——以上材料均摘自贺云翱《瓷器中折射出宋文化的特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宋瓷与宋文化关系”角度出发,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材料一 唐宋家训主要内容归类(涉及篇数)
序号 |
内容归类 |
唐 |
宋 |
|
北宋 |
南宋 |
|||
1 |
处己(修身、励志) |
5 |
19 |
18 |
2 |
勉学、治学 |
3 |
14 |
15 |
3 |
睦亲(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兄弟) |
3 |
6 |
8 |
4 |
治家(包括理财、管理仆从、居所安全、节葬) |
6 |
14 |
10 |
5 |
处世(包括交友、尊师、礼仪) |
5 |
16 |
10 |
6 |
从政 |
11 |
11 |
6 |
7 |
治国 |
2 |
4 |
0 |
8 |
女诫 |
5 |
2 |
0 |
9 |
教子原则 |
2 |
4 |
2 |
——据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家训文化的繁荣”做出历史阐释。
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
类别 |
宋词中商业词汇 |
数目 |
商人 |
商贾、商客、贾客、贾人,商贩、贾贩、贩夫、贩妇,行商、坐贾、南商、北贾,富商、富贾、巨贾、巨商、估客,牙人、牙侩,胡贾、蛮贾、蛮商、贾胡、商胡,海商、海贾等 |
400项 |
集市 |
坊市、河市、水市、山市、村市、草市、墟市,早市、晚市、夜市,鱼市、酒市、药市、蚕市、花市、灯市等 |
400余项 |
酒家 |
酒家、酒楼、酒店、酒旗、酒帘等 |
近600项 |
贸易 |
商舶、商船、商旅,榷场、互市,铁钱、楮币(交子),关征、征榷等 |
300余项 |
高频词 |
商、市、卖、买、典、钱、征等 |
多至数千项 |
鬻、贩、货、店、楮、币、赊等 |
数百项 |
|
贸、榷、税、赁等 |
数十项 |
——检索自傅璇宗《全宋诗》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诗词与商业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如表为史书所记载宋代几位名臣良将事远。
姓名 |
官职 |
事迹 |
杨业 |
拜郑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等。 |
(业)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
包拯 |
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翻毁去。……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
范仲淹 |
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权知开封府等职。 |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 |
苏轼 |
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凤翔通判等职,并出任杭州、颍州、杨州、定州等地知州。 |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
——据《宋史》等整理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