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各种政治力量在比较鉴别中确定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④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④前者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后者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①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①支持市场主体,确保市场主体的经营收益
②助力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力
③保护市场主体,明确政府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服务市场主体,发挥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
①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优化
创新人才结构
②降低项目研发成本→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强化集成创新→实现关键核心
技术自主可控
③发挥企业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构建创新联合体→形成科技
创新的新范式
④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以重大战略为导向→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激活
各类创新主体
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②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全面建设共产主义
①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敬民
②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民本
③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廉政
④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和谐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黑恶势力侵犯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对敌人的专政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内容
④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是党和政府的职能
①是全民民主,人民意愿和国家意志相统一
②是新型民主,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能广集民意使决策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
④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用专政保障民主
①丰富村民自治实践,拓宽村民参政议政渠道
②保证村民基本民主权利,激发乡村自治活力
③发扬基层协商民主,凝聚乡村社会治理共识
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②需要科学立法,逐步形成高效的法律规范体系
③应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与法治政党一体化建设
材料: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坚持分类改革方向,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
材料:县域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县域经济呈现出一些新特征,比如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供给能力更具有可提升性、发展动能更具有可培育性、市场需求更具有挖掘潜力等。同时,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一些障碍需要消除。
县域产业结构有待升级,县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县域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问题,相当一部分县域的产业体系雷同,而且一些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能源消耗大。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县域在常住人口数量、经济总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方面,呈现较大的差异化,同时,县域之间存在资源和要素流通壁垒,存在一些各自为政的现象,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发展格局要求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以更高水平融入国际经济循环体系。此外,存在县域城镇化水平和县域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仍有待提高、居民消费潜力有待挖掘等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如何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县域经济新格局。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至3月13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和批准了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了2023年中央预算,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议案,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职权的。
材料: 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年。经过三次审议,2021年4月29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该法自 2021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我国乡村振兴从此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段,也将开创我国依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
建设法治乡村需要多方合力。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中“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谈谈如何建设好法治乡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全社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根 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使之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务密切结合起来,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0年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在艰苦的革命年代,无数共产党员前仆后继、顽强战斗、英勇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广大共产党员不图名利、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新征程,也意味着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新挑战,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新时代,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更需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材料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教育, 是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