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选择性阅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经典常谈》基础练习题

更新时间:2023-10-12 浏览次数:9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
  • 1. 填空题
    1. (1) 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建议采用的阅读方法,对历史方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等。
    2. (2) 最早的歌谣分为徒歌和歌,前者是唱,后者是随着唱。
    3. (3) 儒家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等等。
  • 2. (2024八下·南城期中) 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 B . 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C . “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 D . 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
  • 3. 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
  • 4. 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读楚辞】

                                                                      

    楚辞经典

    《经典常谈》相关内容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节选自《离骚》)

    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1. (1)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2. (2) 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
    3. (3) 《江雪》的体裁是( )
      A . 五言绝句 B . 五言律诗 C . 五言古体诗 D . 五言乐府
    4. (4) 《经典常谈》中认为“唐人绝句有两种作风:一是铺排,一是含蓄”,你认为《江雪》是铺排还是含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 5. 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 . 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C .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D . 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
  • 6.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老师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阅读《经典常谈》,请你据此完成下面表格。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①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②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

    1. (1) 学完《《诗经》二首》以后,小文对《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感兴趣,请你阅读《《诗经》第四》这一章节,向小文具体说明《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2. (2) 小语想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感,那么他应该选择阅读的内容是( )
      A . 《说文解字》第一 B . 四书第七 C . 《周易》第二 D . 辞赋第十一
  • 7. 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 B . 商民族用甲骨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 C .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 D .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
  • 8. 请你根据《说文解字》中对造字的六个条例的解释,完成下面各题。

    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五是“转注”,就是互训。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都相同或一部分相同,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也可以叫作同义字。六是“假借”,语言里有许多有音无形的字,借了别的同音的字,当作那个意义用。

    1. (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汉字“鱼”“口”“耳”“手”“田”等都是象形文字。 B . “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刃”是指事文字。 C . “人”“言”为“信”,“信”是会意文字,“江”“河”是转注文字。 D . “令”本义是发号,假借为“县令”的“令”,这是假借文字。
    2. (2) 班长找来了一些象形字的图片,请你分别写出它们对应的现代汉字。
      A . B . C . D .
  • 9.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 

     【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 

     【文段一】中的“书”是指《》,“小学”是指;【文段二】中的“许氏”是指,“这部书”是指《》。 

  • 10. 班级正开展《经典常谈》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1. (1) “《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诸子第十》篇回答。
    2. (2) 唐代以前,一般文人多偏爱《汉书》,唐代以后则偏爱《史记》。原因是什么?
  • 11.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完成下面填空。

    《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家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至平帝有班彪的《后传》做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这样一看,班固自己作的似乎太少。因此有人说他的书是“剽窃”而成,算不得著作。但那时的著作权的观念还不甚分明,不以抄袭为嫌;而史书也不能凭虚别构。

    《经典常谈》所讲的主要“经”书中,《》和《》也是史书。写《汉书》的四人,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班彪、班固,还有班固的兄弟 和曹大家的夫人

  • 12.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他游说秦惠王,秦惠王老不理他;穷得要死,只好回家。妻子、嫂嫂、父母,都瞧不起他。他恨极了,用心读书,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这样整一年,他想着成了,便出来游说六国合纵。这回他果然成功了,佩了六国相印,又有势又有钱。打家里过的时候,父母郊迎三十里,妻子低头,嫂嫂爬在地下谢罪。他叹道:“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真是少不得的!” 

    1. (1) 上文中的“他”是。“他”劝东方六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属于派。 
    2. (2) “他”成功之后,可以佩六国相印。像“他”一样的游说之士为什么这么受各国君主重视? 
  • 13.  填空。
    1. (1) 《经典常谈》是作者 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 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
    2. (2) 《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放在首篇。
    3. (3) 《经典常谈》所讲经典中,《史记》《汉书》属于“史”,《周易》《尚书》属于“ ”,《离骚》《九章》属于“”,《墨子》《吕氏春秋》属于“”。
  • 14.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始皇为了统一文字,教李斯作了《仓颉篇》七章,赵高作了《爰历篇》六章,胡毋敬作了《博学篇》七章。所选的字,大部分还是《史籀篇》里的……这些是当时官定的标准字书。有了标准字书,文字统一就容易进行了。

    【文段二】秦以后只是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演变的方向是简易。……正书简化,便成“行书”,起于晋代。大概正书不免于拘,草书不免于放,行书介乎两者之间,最为适用。

    1. (1) 【文段一】中始皇将文字统一为,而《史籀篇》里的文字被称为 。
    2. (2) 能体现书体“演变的方向是简易”的,除了正书简化为行书、草书外,还有哪些变化?
  • 15.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清代古器物出土的更多,而光绪二十五年(1899)河南安阳发现了商代的甲骨,尤其是划时代的。

    【文段二】他们先在甲骨上钻一下,再用火灼;甲骨经火,有裂痕,便是兆象,卜官细看兆象,断定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

    文段中的“甲骨”中的“甲”是 ,“骨”是;“刻在甲骨上”的字叫作 ,这种断定吉凶的方法叫作

  • 16. 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徒歌也有节奏,手舞脚蹈便是帮助节奏的;可是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最主要的靠重叠或叫复沓;本来歌谣以表情为主,只要翻来覆去将情表到了家就成,用不着费话。重叠可以说原是歌谣的生命,节奏也便建立在这上头。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似乎是后来发展出来的。有了这些,重叠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

    这段文字选自《经典常谈》中的一篇,这一篇主要讲的经典是《》。文段中所说的“重叠”就是我们学过的的形式;这种形式失去主要地位是因为  。

  • 17.  阅读下面的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文段一】伏生本是秦博士。始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的《书》,已失去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汉景帝时,鲁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着“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

    【文段二】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A,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一部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清中叶的丁晏,著《尚书余论》,才将真正的罪人A指出。

    【文段一】中的《书》就是“五经”中的《》,其中,伏生的《书》被后世称为《》,鲁恭王找到的《书》则被称为《》;【文段二】中的A是

    (人名)。

  • 18. 阅读下面《经典常谈》选段,完成问题。

    【文段一】他就按着借用的办法,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断章取义地来解释那些诗篇。后来解释《诗经》的儒生都跟着他的脚步走。

    【文段二】是大毛公创始《诗经》的注解,传给小毛公,在小毛公手里完成的。郑玄是东汉人,他是专给《毛传》作《笺》的,有时也采取别家的解说;不过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也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1. (1) 【文段一】中的“他”是(填人名);毛氏给《诗经》做的注解书是《》。
    2. (2) 为什么说“别家的解说在原则上还和毛氏一鼻孔出气”?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