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州县 | 递铺 | 概况 |
镇江府域 | 录事司总铺 | 北至西津铺十里,南至南门铺十里,西至施水铺十里。 |
丹徒县 | 西津铺 | 北渡江至瓜州十八里,南至府前总铺十里。 |
南门铺 | 北至府前总铺九里,南至张家山铺九里。 | |
张家山铺 | 南至丹徒十里。 | |
丹徒铺 | 南至谏壁十里。 | |
施水铺 | 东至府前总铺九里,西至下鼻九里。 | |
下鼻铺 | 西至乐亭九里。 | |
乐亭铺 | 西至洪信九里。 |
材料一 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在宋学中取得了独尊地位以后,理学家及其信徒在政治上把持了仕途要津,他们因循守旧,反对任何革新,“以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程朱理学在思想上取得了垄断地位,朱熹所撰之《四书集注》逐渐成了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不允许士人“务自立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一小部分欧洲人开启了与万历朝士人的对话,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这不是明人信仰发生变化的唯一原因。信仰的动摇来自文化内部的压力:万历、天启年间庙堂之上的道德败坏、急速的商业化、社会等级的松动、边疆的军事危机、环境恶化。在这些条件下,一些人开始对过去确信不疑的东西产生动摇,并努力寻找理解世界的新途径,而这些往往是处江湖之远的思考。李贽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摘编自[加]卜正民主编《哈佛中国史》
材料一 宋辽西夏对峙时期。北宋的东京开封府是最大的商业中心。此外还有一些地区性商业都会。这些大商业城市已完全突破坊和市的限制,商业活动也更为自由。在县城下面,有许多镇市,城镇郊外的农村还有草市定期集市贸易。在南宋统治区内,商业以杭州为中心,在长江流域及江南广大地区继续发展。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宋代,商人、何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土地买卖、典当也基本不受官府干预,仅办理法你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更换职业,官府的限制也比前代松弛。与此同时,瓦肆、勾栏等场所的兴起为市民阶层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文化生活。
——摘编自郭尚或《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等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东汉末年开始,在中原地区历次战乱的推动下,南迁人口逐渐增多。至唐中期,南方一些地方人地关系开始紧张起来。在人口压力下继续实行火耕水耨易田制的耕作方法,显然不能解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量。北方人南下过程中,首先采取的是复栽技术实行土地连作,土地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升至100%。
稻麦复种制出现于北宋时期,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南宋时期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为了满足需求,南宋朝廷多次下诏劝民种麦。在朝野的共同推动下,冬小麦种植范围逐渐扩展,江南一带(即太湖平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带)四五月间“处处稻分秧,家家麦上场”已不是稀罕之事。由于农时要求收麦与秧稻几乎在一周左右完成,充足的劳动力是实现“双抢”的必要保证。农作物一年两熟使土地利用率从100%发展到200%,并在这一基础上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进而在亚热带地理条件的支撑下,为江南赢得经济重心的地位。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
主要地形 |
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
平原 |
104 |
稳住、台州 |
丘陵 |
55 |
歙州、睦州 |
山区 |
30 |
——以上材料摘编自韩茂莉《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综合以上材料,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