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语文周练9月份第1周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16 浏览次数: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以翩跹舞姿勾勒如诗如幻的山河图景、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千年梦境的《只此青绿》在央视虎年春晚的舞台上激活了观众的传统文化基因。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绘山河。”“青绿”是纯写意的,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发髻高耸,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隐入画中。____的宋画之美、中国古典之美从舞台上众仕女的步态中,走入了观众的心灵。“青绿”的端庄、沉静和冷冽,在春晚的舞台上得到了____的展现。

    “余音绕梁传古韵,咫尺千里舞江山。”在春晚古朴大气的舞台背景映衬下,《只此青绿》与900多年前的《千里江山图》古今对话,将中华传统之美____。青山绿水,从古老的画卷里流淌出来,随如云般的水袖舞动。舞者身姿婀娜又兼具力量,静而不郁,动而不惊,体现刚柔并济、动静互补、有无相生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蕴含____的大国气象。

    A . 无出其右    酣畅淋漓    娓娓道来    生机盎然 B . 登峰造极    淋漓尽致    娓娓道来    生生不息 C . 登峰造极    酣畅淋漓    侃侃而谈    生生不息 D . 无出其右    淋漓尽致    侃侃而谈    生机盎然
  • 2.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平则鸣

    ②不平则鸣,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A . ②③⑥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⑤ D . ①④⑥
  • 3.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将下列选项中的人物填入图中的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王安石;②秦观;③欧阳修;④司马光 B . ①欧阳修;②司马光;③秦观;④王安石 C . ①秦观;②欧阳修;③司马光;④王安石 D . ①司马光;②王安石;③欧阳修;④秦观
  • 4.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下列对加粗词语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虽大风浪不能

    其肤以验其生枯

    ③事不

    ④非有能茂之也

    乐琴书以消忧

    ⑥余稍为修葺,使不

    ⑦固知死生为虚诞

    垣墙周庭

    A . ①④/②⑤⑧/③⑥/⑦ B . 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C . 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D . ①⑤/②⑥/③⑧/④⑦
二、默写题
  • 5. (2023高三上·长安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是诗人从梦中惊醒后看到眼前只有枕席而产生的关于人世间的联想。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两句,与黑格尔的名言“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出一辙。
    3. (3) 在《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如果一味赂秦求保,就会陷入“”的恶性循环之中,国家难免灭亡。
三、语言表达
  • 6.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喜欢逐水而居。大的城邑、聚落往往产生在水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可印证这个道理。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孕育出古埃及文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孕育出古印度文明,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孕育出中华文明。即使小到嘉兴,文明的源头依然与水有关,其源头是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的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河网密布,水草茂盛。水跟人们的生产、生活①____,我们的祖先选择在马家浜繁衍发展,当然不是偶然的。

    嘉兴的文化传统跟水有关,自然也少不了船。最早见于文献的是《越绝书》对吴国战船的记载,如:战船分为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等数种;大翼船长12丈,宽1丈6尺,仅操作手就有50名之多。其类型之多,规模之大,令人②____。隋唐以后,京杭运河的不断开发,船成为人们最普遍的出行方式。船在士大夫阶层社交、娱乐、旅游等活动中不可或缺。船上不能没有饮食,这就有了船菜。“船菜”之历史,当可追溯到明、清时文人士大夫的宴游之风。为使游客尽一日之欢,从原料到烹调的全套程序都须就地取材,在船上完成。《鸳鸯湖小志》中有“八小碗”《虾仁、蟹粉、蹄筋、麻姑、五香鸽、虾圆、白木耳、莲子)和“六大碗”(蟹黄鱼翅、八宝鸭、鱼肚、冷拌鳖裙、火腿踵、粉蒸肉)的记载。徐珂《民国八年嘉兴南湖船宴菜单》有云:“价格昂贵、船寓大者,每席银洋12元或10元。”船菜之精、船菜之贵,③____。日日与船为伴,诗言志、歌咏言,这就有了棹歌。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3. (3) 文中画框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通过塑造众多的人物来展现从1805年到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前夜这一重大历史时期的波澜壮阔的社会风貌,气势磅礴,场面广阔。____:一类贵族接近宫廷,雍容华贵,但道德败坏,醉生梦死,漠视祖国命运;另一类是理想化的领地贵族,忠厚慷慨,感情强烈,富于爱国主义精神。小说中的人物还可以按真实与虚构分为两类,库图佐夫、沙皇、拿破仑等众多历史人物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真实”人物。但是,托尔斯泰反对历史书上对他们的记录和描写,____。他写《战争与和平》最大的动机就是要还历史本来的面目,这是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名著的最重要的原因。在小说中,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推出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观,提出了他的著名的历史发展“金字塔”理论,即越是高高在上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越渺小,推动历史车轮的不是那些“金字塔”上层的达官贵人,____。小说所热情歌颂的正是这些普通人民,是许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军官,他们朴实英勇,藐视死亡,和贵族军官的哗众取宠形成对照。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 (2) 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中体现的历史观,不超过40字。
四、材料作文
  • 8.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五、诗歌鉴赏
  • 9.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六盘山【注】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本词写于1935年10月,是毛泽东在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屈指”一词,体现了词人动作的轻微、从容,表达了革命者对漫漫险途等闲视之的英雄气概。 B . 词的上片,词人从眼前近景起笔,西部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北雁南飞。 C . 词的下片运用了借喻的手法,“长缨”喻指武装力量,“苍龙”喻指蒋介石。 D . “何时缚住苍龙”一句以疑问句的形式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增强了词的韵味。
    2. (2) 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所抒发的词人的情感。
六、现代文阅读
  • 10. (2024高三上·湖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道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整个海面都漂着冰块。”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成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地落下来,早晚是要融化的。”

    老刚点点头应道:“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说:“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堆积起来,让人踏,让日头照,最后融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着跳动的火苗,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烁。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吞进去。他习惯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他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他的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就算把锚绳加固了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的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里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但是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被冻得没有了知觉,丝毫不敢耽搁,推完舢板就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地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了老刚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捉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也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声和呼喊声。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子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一点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的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个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开始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他们这才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了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打猎回来时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大雪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依旧没能找到出路。就在他们觉得自己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时,他们在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地燃烧,并发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身上的冰雪融化着,水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细节描写紧扣标题。 B . 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 . 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的情节,从他睡不着而走出铺子,到他和老刚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 . 两位老人毁家救人却意外的救了自己的儿子,看似巧合,其实是作者匠心独运,传递着人性的光辉。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
      A . “海边的雪”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还有一定的象征作用。 B . 文中多次用到破折号,作用除了有解释说明、补充内容、表达声音的停顿、延续外,还对小说情节的延宕有一定作用。 C .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发生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生动。 D . 小说故事的结尾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一波三折,有欧·亨利的“含泪的笑”的风格。
    3. (3)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4. (4) 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